「電靚」高原織錦繡 ——電力視角看鄂爾多斯 70 年巨變

2019-10-03     活力內蒙古

時光,是開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奮鬥者築夢的見證。

一組組躍動的數字,在70年的浩蕩長空中,標註出鄂爾多斯電力發展巨變的歷史坐標。

1954年,東勝縣城第一次被電燈照亮,這束光點亮了鄂爾多斯電力的燎原之勢;

1998年,隨著安邊至城川35千伏輸電線路切改成功,鄂爾多斯徹底終結省外供電歷史,激揚出鄂電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

2013年,用執著與堅守徹底實現了戶戶通電,「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彰顯出鄂電人「人民電業為人民」初心如磐、實幹擔當;

至2018年年底,鄂爾多斯地區建成500千伏變電站5座,220千伏變電站55座,110千伏變電站178座,經天緯地的電力管網造血通脈,鐫刻出鄂電人砥礪前行的無上榮光……

時光無言,歷史記憶鮮活如昨;歲月不居,輝煌成就永印人心。

砥礪奮進,築夢前行。壯麗70年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用上電」到「用好電」,鄂爾多斯電業局一直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而不懈奮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基礎保障。

「星星之光」開啟追夢行程

「點燈靠油、通訊靠吼、出行靠走……」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是鄂爾多斯廣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落後面貌的真實寫照。

1954年7月1日 東勝柴油機發電站建成投產

翻開鄂爾多斯電力70年發展的奮鬥史,一個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開拓場景躍然眼前。

1954年,東勝縣城第一次被電燈照亮,城裡的百姓驚喜不已。從此,這束光點亮了鄂爾多斯電力的燎原之勢。

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伊克昭盟各旗區政府所在地先後建起柴油機發電廠,電能以低壓直供的方式接入城區百姓家中,也燃起了偏遠農牧區人民的迫切用電渴望。

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根據當地生產生活需要伊克昭盟先後從寧夏、陝西、山西、呼包電網就近引入電源,逐步形成各旗區分片切割的電網供電局面。

「外省供電雖然表面解決了通電難題,但在那個時代,全國範圍內普遍缺電,外省限電首先考慮限我們的電,再加上從外省遠距離輸電,線路損耗大電價成本高,電壓還不穩,受制於人,被卡脖子的滋味真是憋屈。」回憶那段歷史,原伊克昭電業局副局長王潤岐記憶猶新。

「等長電、盼長電,長電來了常沒電。」一句民間順口溜也成了鄂電人奮進的強大動力,斬釘截鐵地立下進軍誓言:「建自己的電網,讓老百姓用上充足可靠電能!」

終結外省供電,必須儘快與呼包大電網(蒙西電網前身)聯網。

1984年,鄂電人以「拓荒者」的勇氣,在東勝率先開建110千伏東郊變電站,自己勘測線路、照圖施工、安裝調試,摸索前行中乾了2年,達東輸變電工程在1986年竣工投運,首次將呼包電網引入伊克昭大地。

同年,伊克昭盟電力工業局上劃內蒙古電管局,一條從包頭—樹林召—東勝—伊金霍洛旗的300餘公里110千伏輸電線路,將沿線新建的5座110千伏變電站「糖葫蘆」式的串起來,看著沿線老百姓的生活因為通電而日益便捷優越,鄂電鐵軍的建設熱情隨之日益高漲。

在8.7萬平方公里高原大地,鄂電鐵軍開工進發的號角相聞,鄂爾多斯電網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星羅棋布的變電站像撒下的閃亮星辰,鐵塔銀線猶如強勁血脈,勾勒出四通八達、安全可靠、功能完備的堅強電網。

1998年,在鄂爾多斯電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年年底,隨著安邊至城川35千伏輸電線路切改成功,鄂爾多斯徹底終結省外供電歷史,全部接入蒙西電網。

到上個世紀末,鄂爾多斯已有兩座大型發電廠建成投產,形成了以220千伏為主幹、110千伏輻射供電的輸變電網絡,500千伏輸電線路也已在高原上出現。

高電壓、大電網初具規模,為鄂爾多斯新世紀建設發展新高潮奠定了堅實基礎。

「先行之光」插上騰飛引擎

進入新世紀,撤盟設市、國家能源戰略西移、西部大開發……一系列重大機遇給鄂爾多斯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批的工業企業紛至沓來。

按照「產業向基地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原則,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建設了棋盤井、大路、蒙西、蘇里格等一批工業園區,撐起「大工業、大項目、大集群、大循環」產業發展新格局。

1991年,在首屆職工生產運動會上進行架設橫擔比賽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園區規劃在哪兒,電就先期通到哪兒,成了那個時期鄂電人新的奮鬥目標。

2001年,鄂爾多斯電業局接到任務,半年內建成棋盤井220千伏變電站,為正在建設的棋盤井工業園區提供保障。常規一年半工期壓縮到半年,鄂電人沒有退縮,晝夜不停連著干,提前一個半月完成了投產送電,也在內蒙古電網建設史上創造了最快紀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大批電網建設項目如雨後春筍,迅速在全市各地拔地而起。

到2004年,鄂爾多斯電業局當年建成投產的輸變電工程總量超過了建國55年來全市電力主網工程總和,並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實現了每個旗(縣)有一座220千伏變電站的建設目標。

2007年底,鄂爾多斯電業局完成售電量120億千瓦時,歷史性突破100億千瓦時,相比2000年底的6.64億千瓦時,7年增長18.2倍,創造了地級市電力發展的奇蹟,鄂爾多斯電業局也跨入了國家特大型供電企業行列。

售電量的跨越式增長,折射出了鄂爾多斯能源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一煤獨大」的鄂爾多斯,開始向能源型城市綠色發展的方向轉變。

中國第一條煤液化生產線啟動、一批煤化工產業項目相繼上馬、國內500強企業紛紛落戶的勢頭趨旺,以及城市中心區面積延伸拓展、鄂爾多斯機場投入運行……無數的發展「新秀」成為鄂爾多斯電業局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服務對象。

繼續保持著蒙西電網建設領先的規模和速度,到2016年年底,鄂爾多斯地區建成500千伏變電站4座,220千伏變電站由2000年的2座增加到43座,110千伏變電站由14座增加到156座,售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大關。

遍地開花的主、配網建設,織成四通八達、堅不可破的能源補給網,為地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

「使命之光」書寫責任擔當

黨的十九大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鄂爾多斯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作為推動鄂爾多斯綠色發展的先行軍和助推器,鄂爾多斯電業局堅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電需求,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蓄力貢獻光和熱。

——清潔電能繪就城市綠色發展底色

達拉特光伏領跑示範基地航拍全景圖

高空俯瞰綿延起伏的庫布其沙漠,一匹由光伏發電板拼成的駿馬圖,給金黃的沙海披上了深藍色戰袍。這幅獲得吉尼斯認證的世界最大光伏板「駿馬」圖形電站,屬於在達拉特旗建設的自治區首個、全國第三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示範基地,總規模200萬千瓦,占地10萬畝,預計年發電量40億千瓦時,實現年產值15億元,同時可有效防治沙20萬畝,年減排二氧化碳320萬噸、粉塵70萬噸。

2018年12月10日,基地一期50萬千瓦項目全容量併網發電,用之不竭的太陽光轉化成清潔電能,通過220千伏萬成功變電站彙集輸送進了蒙西電網。

回首項目建設期,鄂爾多斯電業局僅用4個半月即完成了能源彙集送出通道建設,助力基地在全國實現首家光伏全容量併網發電,並獲得了國家能源局再建50萬千瓦建設項目激勵。

從2011年,鄂爾多斯首次接入新能源發電項目,至今8年時間,清潔能源發電容量已達1950.4兆瓦,占全市發電總容量12.28%,為鄂爾多斯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5月23日,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簽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電供熱等電能替代領域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作為該協議的前期促成方和協議具體執行者,鄂爾多斯電業局主動提供優質、快捷、高效的電網接入和供電服務,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推動電網和城市綠色發展。

——堅強電網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帶電作業避免停電

東勝容備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產,為雲計算產業園區發展打通「電力命脈」;甘迪爾500千伏變電站及配套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產,烏審旗地區負荷接帶能力由390兆瓦躍至670兆瓦;蒙華鐵電氣化鐵路(內蒙古段)供電工程竣工,為國家「北煤南運」戰略通道建成通車提前做好電力供應準備……

為緊密契合鄂爾多斯市「十三五」規劃,鄂爾多斯電業局 「十三五」期間計劃投資143億元,加速進行電網建設。

屆時,鄂爾多斯電網將擁有500千伏變電站9座,220千伏變電站34座,110千伏變電站121座,形成完整的「兩橫兩縱」500千伏主幹網架結構,220千伏、110千伏分層環網輻射供電網絡。

全面構建起結構完整、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智能化水平高、輸配能力強的堅強電網,充分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廣大電力客戶和城鄉各族人民群眾用電需求。

——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服務調度指揮中心

「自從通電以後,我們家通了自來水,燒水、做飯、喂羊,都省時省力。家裡還用上了電暖氣,冬天也很溫暖。現在自己製作酸奶、奶皮和奶酪,為附近牧家樂供應奶製品,日子比以前要充實富裕多了。」敖楞不拉嘎查牧民都布信對現在的生活很是知足。

敖楞不拉嘎查位於杭錦旗伊和烏素蘇木偏僻一隅,今天的新生活是他過去不敢想像的。

至2013年,鄂爾多斯電業局將「消滅無電戶」諾言進行到底,牧野鄉村、沙漠腹地、山川溝壑全部實現了鄉鄉通電、村村通電、戶戶通電目標。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電業局所轄8個旗區,共計578個行政村、3647個自然村全部實現動力電全覆蓋。

生活用電有保障,小康路上跑起來。金秋時節,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田,讓達拉特旗福茂村村民看在眼裡、甜在心裡。而這,得益於2017年的實施「機井通電」工程,持續補齊農田灌溉這塊「短板」。

截至目前,累計投資5.7012億元,通電機井13452眼,87.7641萬畝農田澆水得到保障。

2006年,在外工作10餘年的達賴巴雅爾聽到家鄉通電的消息,回家創業。

現如今,身任烏審旗陶爾廟嘎查長的他帶領村民成立了「五畜文化」專業合作社。成員覆蓋全嘎查牧戶,業務範圍涉及到周邊蘇木嘎查的1000多戶人家。合作社以高於市場1元價的標準收購貧困戶的牲畜和奶產品,高於市場20元勞務費標準僱傭貧困戶來合作社務工。

一個個可喜變化的背後,是鄂爾多斯電業局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的堅強電力後盾。

2018年該局投資876萬元,初步解決了所有嘎查農牧民的生產用電需求;2019年,又投資1998萬元進行農網升級改造建設,將集中改善當地農牧民用電質量低、農田種植加工動力電不足問題。

智能機器人巡檢

貧困群眾創業在哪裡,供電線路就延伸到哪裡;易地扶貧搬遷,家沒搬過去電已通進來;機井灌溉,動力電直接通到機井口;引進新能源項目,主動上門報裝併網全無憂;農村與城市無差別,智能表計輕鬆實現網上電費充值……

康巴什城市夜景

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征程中,鄂爾多斯電業局立足行業優勢,精準發力用真心真情「照亮」著群眾的脫貧路、小康路、幸福路。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70年的輝煌,靠奮鬥得來。新時代的目標,靠奮鬥實現。用心編織起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供電網絡,溫暖守望著高原大地奮力前行的每一步,鄂爾多斯電力正迎著曙光向新時代堅定邁進!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0WCL24BMH2_cNUg4b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