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 數學啟蒙《幼兒數學核心概念》-07 數據分析

2022-03-03   我叫娜塔莉

原標題:3-6歲 數學啟蒙《幼兒數學核心概念》-07 數據分析

娜塔莉 精講《牛津樹》1.2w+ 家長的選擇!

900+篇 免費伴讀~

公號:娜塔莉小姐和馬特先生

+V:nataliehuanglivecn

---------------------------------------------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這本《幼兒數學核心概念》,一共9章:

1、集合:根據屬性來定義組合

2、數感:發展有意義的對數量的感知

3、數數:不僅僅是 1、2、3

4、數運算:每個運算都蘊含一個故事

5、模式:識別重複性和規律性

6、測量:公平的比較

7、數據分析:提出問題,尋求答案

8、空間關係:定位我們周圍的世界

9、圖形:理解圖形的概念

第七章 數據分析

提出問題,尋求答案

核心概念:

1. 收集數據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確,不直接的問題

2. 數據表征的目的在於說明問題,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數據取決於問題本身

3. 對局部數據進行比較,有助於預測整體情況

核心概念:1. 收集數據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確,不直接的問題

這一個章節乍看上去好像離幼兒數學啟蒙有點點遙遠,但其實通過書中的案例,我發現了一些比較妙的思路。

書中用了清點失物的方式來計算哪種物品最容易丟失,涵蓋帽子,圍巾,手套等等,那麼 讓孩子來做統計有些困難,但是藉助工具後就會簡單很多,比如用套索的方式,來取得正確的數量,就是一個點數,一個在旁邊套索或者套圈,通過清點套圈來獲得這件物品的數量,準確率應該會更高。

核心概念:2. 數據表征的目的在於說明問題,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數據取決於問題本身

當點數數量大的物品時,可以將物品進行分組,比如分成5個一組,從而更容易對較大數目的物品進行計數。用標記符來代替5的集合。可以通過畫符號或者寫 「正」 字的方式來統計。

對幼兒來說,思考並認識到 「真實的物品」 和數據結果之間的關係絕非易事。在幼兒熟悉的物品、想法和數據表征之間建立起的聯繫越緊密,幼兒就月可能認識到表格的意義,而不僅僅是覺得 「好神奇」。

核心概念:3. 對局部數據進行比較,有助於預測整體情況

幼兒園的秋遊活動實踐中,可以統計孩子採摘的果實,南瓜,山楂,那麼統計的目的,可以是如何搭配接下來一周孩子們的三餐。也就是統計是一件目的的事情,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生。花在分析數據結果上的時間至少應該是搜集數據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