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腔啟示錄》逆襲圈層「爆款」:豆瓣成下一個IP富礦?

2023-09-08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裝腔啟示錄》逆襲圈層「爆款」:豆瓣成下一個IP富礦?

作者| Mia

編輯| 無花果

「世界很大,大到無法想像,走屬於自己的路,而不是按照寫好的劇本,掙扎著,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失敗了也沒關係,走錯路也沒關係,要自由自在的活著呀,這……才是最有腔調的事吧。」

豆瓣8.2分的《裝腔啟示錄》最近在圈層範圍內火了一把。觀眾太久沒有看到足夠有都市味的都市劇,有CP感的成熟男女互撩。小說原作來自豆瓣,作者柳翠虎北大法學院畢業,曾在紅圈所中倫工作過,有北漂經歷和智慧財產權初級律師經歷,這使得她筆下主角的工作生活有真實感、不懸浮。主角設置為女律師和投行男,光鮮亮麗背後,儘是社畜用消費主義包裝自己下的「精緻窮」「裝腔」和疲憊,讓廣大打工人心生共鳴。

與此同時,近年來晉江IP頻頻翻車,古早IP翻拍,時常有價值觀顯舊的問題,《芭比》大賣13億美元成全球票冠、女性主義風起的當下,嬌妻戀愛腦這一套多少有些過時。文青聚集的豆瓣,是否可能為IP江湖注入高知都市女性的新風?

晉江「同質化」審美疲勞,豆瓣「奇襲」?

創立於2003年,掃描台灣言情小說起家,免費化時代平等自由的氛圍催生了《夢回大清》等諸多經典,似乎很少有對手能夠撼動晉江在女頻領域的地位。2007年,盛大以50%的比例融資晉江。

將時針撥回到2015年,這一年被稱為「IP元年」,現象級IP劇《花千骨》《何以笙簫默》《偽裝者》《琅琊榜》《盜墓筆記》誕生,IP成為整個泛文娛產業的熱詞,也為晉江、起點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同年,起點被騰訊收購和創世中文網合併組成閱文集團。

創始人黃艷明在採訪中表示,《花千骨》之後,晉江湧入的流量巨大,收入在一年內翻了300%。而IP大潮起來以後,晉江的版權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大概能占到收入的3-4成。副總裁胡慧娟在卅年前的論壇上提到,指出目前IP改編約占傳統市場總量的20%左右,其中源自於晉江文學城的作品占比大約超過半數。

從《鎮魂》到《陳情令》《山河令》,晉江支撐起了近年來火爆的耽改市場,一批小生乘著風口起飛晉身一線。已播大劇有《司藤》《清平樂》等,未播的還有《與鳳行》《折腰》等等。今年,B站還宣布了和晉江的合作。作為大股東的閱文年報顯示,2022晉江實現13.15億元的營收,年內盈利4.52億。其中收入同比增長5.2%,年內盈利同比增長約8.13%。

但在趕上時代風口發展壯大的同時,晉江也埋藏著隱憂。

某種程度上,商業化壓力和內容審核紅線壓力下,晉江的生態、機制多少束縛了內容的健康和活力。在「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後,晉江也被明令整改,著名的「脖子以下不許描寫」規定出台。

2022年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92億,隨著讀者日益低齡化,同質化小白文、爽文也越來越多,阻礙了優質IP出現。#晉江文學17年分水嶺#更是登上熱搜,《晉江文學城原創文學網站用戶畫像研究》中指出,晉江文學城普通用戶占比26%,付費用戶占比74%,18-29歲用戶接近樣本的9/10,是網站的主體用戶。

而在此背景下,大概也就不難理解部分晉江作者何以融梗、抄襲門頻發,價值觀不成熟,以及出現被觀眾詬病的職場描寫「沒上過班」既視感等問題。影視化之後如果沒有編劇導演為之格調升級,容易「咯噔文學」。

《長月燼明》作者被曝出抄襲,《偷偷藏不住》涉及未成年爭議,《長相思》女主被動、被封建觀念束縛,《你是我的人間煙火》原著作者玖月晞被質疑抄襲,更是因其中的戀愛腦、油膩描寫,連帶王楚然、楊洋路人緣崩盤。近日兩部晉江IP改編的校園劇《白日夢我》 《獨家童話》也遭受質疑。於晉江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重回大神頻出的黃金時代,以及解決同質化和低幼的問題。

相比之下,同樣有著「女性」標籤、更重「都市」題材的豆瓣,近年來有異軍突起的趨勢。豆瓣日記熱帖改編,早年間有《失戀33天》《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我要我們在一起》。2018年,豆瓣閱讀宣布從豆瓣獨立出來,並完成了來自檸萌影業的A輪6000萬融資,其特點是不以男女頻劃分頻道,按照言情、懸疑、女性、幻想的類型劃分,同時相比其他網文平台更加偏向嚴肅向文學向寫作,持續推出徵文比賽,不少作者名校畢業,有職場經歷,中長篇的體量也適合短劇改編。

從2021年周迅、黃磊主演的《小敏家》,2022年的殷桃、孫藝洲主演的《幸福二重奏》,2022年佟大為、魏晨領銜主演的《消失的孩子》到今年的《裝腔啟示錄》,豆瓣IP在影視圈逐漸有了姓名。伊北的《對的人》《小芳出嫁》《六姊妹》《五環外的女人》《美人余》,朗朗的《女神的當打之年》《雙喜》,柳翠虎的《薄情人回收手冊》《這裡沒有善男信女》等版權均已售出。

安全保險的女性家庭題材、輕體量的短劇之外,未來豆瓣或許能乘上懸疑爆發的風口。《寂靜證詞》《雪盲》《陰雷》《溫度差》等男性向懸疑IP均已售出影視版權。

S+級劇、大IP與熱錢時代相伴相生,隨著資本退潮,質量口碑越來越卷,IP市場良幣驅逐劣幣是必然趨勢。平台、公司集體降本增效的當下,IP開發製作方向或許也會逐漸朝小而美,人文向,創新化方向轉變。

IP改編進化中:新選手入局

起點、晉江、番茄、七貓之外,正在湧現出更多的新「IP工廠」。「上編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本是對問答真實性的損害和嘲笑,但是卻開啟了知乎商業化的另一個思路。相比不成功的視頻化,押注故事IP領域可能更有想像空間。

Q2財報顯示,鹽言故事拉動會員收入增長,成營收第一引擎。該季度知乎付費會員收入2.71億元同比增長75.1%,平均每月訂閱會員達到1,400萬,較2022年同期增長65.3%。往年營收占比第一的廣告收入因大環境影響而下調。

早前《洗鉛華》《行止晚》《宮牆柳》號稱「知乎三絕」、「虐文三巨頭」,反宮斗雌競小說《宮牆柳》主打女性群像之間的催淚暖心治癒系,據說《宮牆柳》《洗鉛華》的影視版權已售出,《洗鉛華》上線首月即收入超過40萬元。在B站,已有多個版本的《宮牆柳》二創,《同名原創曲/偽預告向真人劇情剪輯PV》播放高達300萬,其他劇情向、配音播放也達百萬量級,有聲書在喜馬拉雅獲得了近百萬次收聽。其他知名IP還有黑樓五部曲等。

《長安十二時辰》的誕生,最初源自於馬伯庸在知乎「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提問下的腦洞。知乎付費專欄鹽選故事業務自2019開始發力短篇閱讀,後演變為「鹽言故事」獨立App,定位原生短故事平台,其副總裁表示已經有近百部的作品與優酷、愛奇藝、芒果TV等頭部長視頻平台進行版權的合作。

與其他平台相比,知乎文學、「鹽言故事」在IP改編領域的優勢在於篇幅短和情緒高度聚焦,注意力碎片化時代,短平快的故事更容易獲得青睞,從優愛騰芒到抖快大力均押注微短劇,推出了各自的扶持計劃以及劇場,這或許是知乎的機會。

《裝腔啟示錄》帶來的啟示是,IP需要找到適配的團隊打磨,才能帶來互相成就,反哺原IP的雙贏效果。李漠導演《我在他鄉挺好的》《三悅有了新工作》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展示出自身對接地氣社畜狀態的精準拿捏,以及對視聽美學的把握,《裝腔》改編也令人信服。

而和網文改編趨勢相對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嚴肅文學證明了自身的爆款潛力,如去年的現象級電視劇《人世間》。東北罪案題材的火爆,也帶熱了「東北文學三傑」班宇、雙雪濤、鄭執,從雙雪濤同名小說改編的《平原上的摩西》,到雙雪濤擔任文學策劃的《漫長的季節》,後者更是斬獲年度最高口碑。

在現實主義風潮下,嚴肅文學對人物人性的探究,對時代更有深度和寬廣度的洞察,為影視改編帶來了更豐富的創作空間,也帶來了口碑和熱度雙高的可能。另一方面,通俗網文也無需全部和爽文小白文畫上等號,也有探究想像力和深度的可能,如起點《深海餘燼》便曾斬獲科幻「銀河獎」。

事實上,觀眾閾值逐漸提高,「新創意」更有可能突圍而出,而IP的定義也在逐漸泛化,不僅限於文字故事,音樂、遊戲、視頻,任何敘事語言、內容形式都可以發展成為IP。暑期B站的口碑圈層向小黑馬、豆瓣8.6分的《古相思曲》,創意便是來自B站UP主「三千魚」混剪視頻的原創劇情,當時彈幕中有不少粉絲呼喚,如果能改編成劇就好了,最終打造出了站內原生內容的生態閉環。

好的創作者需要洞察社會情緒和集體心理,與時俱進,甚至超前於時代。或許下一個影視爆款的創意靈感,將來自更意想不到的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02cc4ddaf71da6aa49b70fc5131c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