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懵了,外資最後一分鐘怒砸287億

2019-11-26     打板清風

今天尾盤北向資金如期異動,在最後的三分鐘內忽然大幅拉升,北向資金凈流入最高達到530億,原因就是我最近一直反覆說的,MSCI會提高我們A股在外資指數里的權重,吸引更多被動型外資基金買入A股。

但隨後,北向外資又砸出去約287億,最終北向資金今天凈流入只有243億。很多朋友問,這是咋回事?

下面幾張數據圖來自東方財富,我們先來看看外資在最後五分鐘裡面的流入情況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截止到14:56分,今天外資凈流入額已經達到177億,遠遠超過了平時流入額,到了今天還是有部分外資提前買入。14:57分,A股進入最後三分鐘的集合競價階段,被動型外資正式入場,瞬間就多出310億流入資金。

在58、59分都有20-30億外資流入,最後三分鐘累計流入外資金額達到530-177=353億,這應該就是真正的被動型外資的買入量

但就在最後一分鐘,北向資金回落到243億,瞬間就少了287億。這有兩種可能:

根據滬深股通額度算法,當日額度餘額=每日額度-買入申報金額+賣出成交金額+被撤銷和被交易所拒絕接受的買入申報金額+買入成交價低於申報價的差額。也就是說,北向資金是按照買入申報額統計的。

也就是說有可能是外資掛單買入了353億,但最終有287億沒有成交

但這種情況可能性不高,因為前幾次外資流入都是這種情況,第二天卻不見這些沒成交的買回來。如果明天外資大幅流入,這種情況就實錘。如果沒有,那麼就看第二種情況。

由於很多人都知道被動指數基金需要在最後一刻建倉,包括了其他外資。於是,提前進來抄底的A外資,在集合競價階段,把貨都砸給了B外資

外資內部也是有分化的,大約20%是被動型指數外資基金,80%還是主動型外資基金。主動型基金不要求一定按照MSCI的時間納入A股,他們不需要密切跟蹤指數,可以遲也可以早,只要長期有超過指數的收益就可以。主要看基金經理的擇時與選股能力。

可以看到尾盤很多票都被砸了,像貴州茅台、濟川藥業等等。

但對應的也有部分股票尾盤異常拉升,比如五糧液、華東醫藥等等。

如果手上的票被砸了,不需要悲傷。如果手上的票被抬了,也不要過於開心。因為從歷史數據統計發現,外資買入的不一定會漲,外資賣出的也不一定會跌。因為目前影響A股的,主要力量依然是內資。從今天盤中走勢就可見一斑。

剔除尾盤三分鐘流入的353億外資,今天盤中外資流入超過100億,要放在以前,這個流入量已經足夠A股漲超過1%甚至更多了。但今天這100億就像是往大海扔了塊石頭,連個浪花都沒有起來,大盤最終暴漲0.03%。

指數不漲不跌=外資買+()賣,這個()是誰,不言而喻了吧。

被動型外資今天是被迫買入,那麼主動型外資是否真的看好A股,明後兩天便可以檢驗真愛了,可以繼續觀察。

.......

今天浙商銀行上市開盤後出現破發,詭異的是過了幾分鐘就突然拉漲停,更詭異的是居然臨時停牌了。

由於已經很久沒出現這麼慘的新股,我們都快忘記新股首日規則了。新股首日大漲10%會臨停30分鐘,而由於以前的新股上來直接大漲44%,所以跳過了這個階段。

今天這波拉升明顯有人護盤,但最終還是沒護住,我就賺了幾個飯盒錢。

本周四的郵儲銀行,給予膽子大可以申購評級。郵儲銀行發行價5.5元,港股的郵儲銀行今天收盤價是5.14港元,換算過來大約4.6元,H股折價17%的估值還算合理。

折價率最小的國有大行是工行H股,折價11.6%。其次是交行H股,折價14%。接著是建行、農行、中行H股,折價都在20%左右。

另外,郵儲銀行有綠鞋機制,所以破發的機率不高。唯一擔心的是不少吃瓜群眾被浙商銀行破發嚇破了膽,可能出現一波棄購潮。除了這種申購規模比較大的,其他新股還可以繼續無腦打。

剛學會打新股,就打中浙商銀行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wbfp24BMH2_cNUgTO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