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約60-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治療的某個階段需要接受放療。得了癌症要不要放療?有的人在這個問題上選擇「寧願等死,也不冒險」放療真有那麼恐怖嗎?
01「什麼是放療?」
放療是用放射線治療腫瘤,屬於腫瘤的局部「殺滅」手段。
因為放射線是看不見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放療就像是「隱形的手術刀」。
02「放療在腫瘤治療中起的作用」
根據患者自身身體情況、所患的疾病、疾病的分期的不同,放療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一般分三種情況:
起根治性作用
如部分早中期的鼻咽癌、喉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採取放療即可治癒。
起姑息性作用
主要針對部分難以根治的晚期腫瘤患者,可在手術、化療或靶向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姑息減症治療。
起輔助性作用
用於術前或術後來增進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03「哪些患者不適宜做放療?」
病期很晚、全身廣泛轉移、身體很差的患者往往不適宜做放療,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負擔。
04「放療VS化療」
放療
將腫瘤放在靶點中心,利用放射線從各個方向聚焦打靶,儘量將病變區域的放療劑量提到比較高來「殺滅」腫瘤,同時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屬於局部治療。
化療
主要是通過靜脈或口服化學藥物來「殺滅」腫瘤,屬於全身性治療。
05「精準放療」
傳統放療技術在根治腫瘤的同時,往往帶來較明顯的正常組織器官的傷害。
精準放療在保證不降低甚至提高腫瘤療效的前提下,還能更有效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或器官,使其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精準放療的形式包括適形放療、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旋轉放療、斷層治療等。
06「 放療的用時與療程 」
單次放療的用時:一般需要3~5分鐘左右。
放療療程的長短:根據不同的腫瘤而定。
• 以鼻咽癌根治性放療為例,一般需要照射30~35次,一周照射5次,整個療程需要6~7周;
• 以乳腺癌根治術後放療為例,一般需要照射25次,則療程為5周;
• 轉移腫瘤的姑息減症性放療,往往療程更短,放療次數更少,每次的放療劑量往往更大。
07「 放療的副作用 」
放射治療採取的是高能射線,正在處於放射線照射中病人對射線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放療大概在照射5~10次左右,身體可以出現輕微的副作用,隨著放療後期劑量越高,副反應越大。
頭頸部放療
引起皮膚發紅、瘙癢、脫皮等。
胸部放療
影響肺、支氣管、食管,導致咳嗽、吞咽困難等。
腹部放療
引起噁心、嘔吐等。
放療產生的副作用往往是腫瘤放療中不可避免的,但這都是為了控制或治癒。腫瘤要付的代價跟放療的療效比一定的副作用是可控的,以及可以接受的「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副作用而恐懼放療。
08「 如何應對副反應? 」
為了減少放療副作用,放療前需要對有的患者做一定的預防性處理措施。
例如頭頸部放療前會對患者口腔、牙齒進行相應的處理,體質差的患者加強營養,對合併感染的病人進行相應處理等。
皮膚產生的副作用的處理辦法
• 貼身衣物著柔軟棉質布料;
• 不要搔抓患處;
• 不要塗抹刺激性藥物;
• 少吃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 在醫生的指導下塗抹專門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