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夫婦花27年打造一座水上小島,是家,也是藝術品

2019-12-25   英國那些事兒

Catherine 和Wayne是一對來自加拿大的藝術家夫婦。

兩人都喜歡藝術,愛好大自然,喜歡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

27年前,也就是在相守相伴十年後,他們決定進一步走進自然、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

那一次,他們把家搬到了山里:

在小山丘的樹林邊,在寧靜的小湖泊旁,他們在水面上搭建出了一個自己的家。

並用了27年的時間,一點點將它擴大、裝飾、雕刻。

最終,他們不僅把生活過成了詩,也把家打造成了藝術品。

而這個藝術品,就是今天要說的「神仙小島」:

Freedom Cove。

30多年前,兩人相遇時,都沒有想到會和對方開啟一段精彩的人生:

當時的Catherine是一名頗有藝術氣息的舞蹈家,而Wayne卻是一個在魚類加工廠工作的、有兩個孩子的單親爸爸。

表面上看,兩人並不是同一類人。

但兩人的氣息莫名契合,認識他倆的朋友在中間強力推薦對方。

最終兩人相遇的第一天,就一見鍾情:

一邊走一邊聊,有說不完的話題,就那樣聊了三天,就知道對方是自己的靈魂伴侶了。

相識兩周後,他們就搬到了一起住。

兩人都對生活抱有極大的熱情,也對藝術懷有自己的夢想。

從園藝、雕刻,到手工藝品的設計、製作,兩人把家變成了藝術工作室一樣的地方。

他們經常搬家,有次還住進了朋友位於托菲諾湖邊的小木屋。

他們甚至利用暴風雨過後森林裡折損的樹木,搭建了自己的湖邊小屋,在其中住了很長一段時間。

或許是多年來對浪漫生活的追求很純粹,他們並沒有攢下很多錢,但他們依然有改變原有生活的決心:

倆人將之前製作的所有的雕刻藝術品,都賣了出去。

換了一筆錢後,買了一輛小房車。

之後花了9個月的時間,完成貫穿北美的旅行。

旅行結束後,他們回到溫哥華。

發現看過了這麼多地方後,最留戀、最想要定居的地方,還是溫哥華的托菲諾小島,還是小島上水岸邊的那座小木屋。

於是,兩人開始鄭重地考慮定居在水邊的計劃。

托諾菲小島上的水灣,其實很適合定居:

旁邊就是溫帶樹林,沒有工業的喧囂,沒有貨船,沒有飛機,沒有住宅區。

只有靜謐的大自然,沉靜的水面,和偶爾出現的野生動物。

最重要的是,這裡地形上恰好能避開大的風浪,在山丘上還有一個高於地面的湖泊,能夠讓Wayne利用重力,為湖上小屋提供淡水水源。

Wayne和Catherine覺得,這裡有他們生活所需的一切必備條件。

於是,在1992年兩人旅行結束後,開始正式動工在水面上修建自己的家園。

他們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搭建了自己的小木屋。

知道Catherine喜歡跳舞,Wayne還特意搭建了一個小小的舞台;

兩人都喜歡園藝,於是舞台之外又修了一個小花園。

就這樣,原本小小的水上木屋,一點點擴大。

兩人傾注各自所有的心血,將其打造成夢想中的花園。

也是在這裡,戀愛了十多年的兩人,在朋友們的見證下舉行了婚禮。

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兩人在這座自己打造的水上花園裡,共同經歷了無數風雨。

每年總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維修、需要護理;兩人也一邊維修、一邊改造、擴大。

現在這裡不僅有居住的小屋,有Catherine鍛鍊活動跳舞的小舞台,有室外花園。

還有四個溫室,用於種植蔬菜;

有一個「畫廊」室,裡面專門用來展示兩人製作的各種藝術品;

有自己的「海灘」,可以坐在椅子上欣賞水面風光,好好休息。

有一個室外生火的小露台,可以在這裡烤烤火、做做BBQ、和朋友們聚會;

有一座燈塔,Wayne不僅用它提供大範圍的照明,還在下面也特意修了一個浴室,親朋好友來了可以使用;

他們甚至還特意搭了一個用來做手工蠟燭的小房間:

夫婦倆就像雕刻一件藝術品那樣,精心地打造它。

室內也變得溫馨而富有童話色彩:

漸漸地,這個被他們命名為Freedom Cove的家,變成了一件大型裝置藝術品。

因為每年都在修理的緣故,它每年都在變化,在成長,在一點點變得更實用、更美麗。

在打造Freedom Cove的過程中,他們儘可能地使用各種回收的材料:

比如附近漁場廢棄的懸浮和鋼鐵材料,就成為了兩人懸浮小島的根基:不易腐蝕、更加穩健牢固。

小屋的延伸,是模仿蜘蛛網的形態展開的,這是兩人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排出的經驗,這樣的排列有利於小屋們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共抗風雨。

他們使用太陽能和發電機進行供電,天晴的時候完全可以使用太陽能,陰天的時候再用發電機;

他們通過衛星連網,家裡也有電視,和外界聯繫一直是暢通的;

他們有一個水箱,並自己製作了自來水管道,從山丘上一個更高的淡水湖泊引水進入小屋;

這樣一來無論是生活用水,還是花園用水,都完全不用發愁;

他們還不斷更新自己的垃圾收集系統,製作有機肥料,凈化他們使用過的廢水等,保持周圍環境的潔凈;

尤其是如今有了專門的小型廢水處理器後,他們的生活排污問題變得更加容易解決了;

房子就在水邊,所以不用害怕會有乾燥問題;

如果雨季來臨,他們的室內壁爐能夠給房間去潮濕。

他們在自己的小花園裡搭起了溫室,種植蔬菜豆類,如今完全能滿足作為素食主義者的Catherine日常飲食所需。

不過,這樣聽起來滿是詩意的生活,其實也很辛苦。

每天早上起來後,兩人就要開始一系列維護小屋的工作:

比如,Wayne每天都要檢查和更換髮電機的機油,把房間的地毯都拉出來抖乾淨;

他們只有一個燒柴的小火爐,也是唯一的熱源,所以木柴的準備也是日常工作;

他們只有一個垃圾箱,平時會進行垃圾回收、廢物利用,但每隔半年,兩人還是會需要去鎮上倒一次垃圾。

Catherine還笑著回憶說,她手洗了9年衣服後,兩人才在這裡安上了洗衣機。

不過,兩人心態也很開放,並不排斥正常的都市生活。

比如,平時他們都是吃自己種的蔬菜做的簡單飯菜,但偶爾也會沉迷於小鎮上的爆米花、薯片、糖果。

Wayne還開玩笑說「巧克力是荒野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兩人作為藝術家也要賺錢,所以很歡迎遊客們來他們的小畫廊中挑選商品。

另外, Wayne不是素食主義者,平時就吃自己釣的魚蝦蟹,每兩個星期會去鎮上吃一次肉,兩人一樣能其樂融融地生活。

每天做完所有必須要做的家務後,Catherine會開始練習瑜伽或太極。

這在她看來,也是每日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

「我的身體很健康,我必須要保證自己強壯才能應付所有的事情呀。」

當然,兩人做完這些家務瑣事後,還是有時間進行藝術創作的。

他們在這裡進行雕刻,製作蠟燭,做羽毛飾品等。

不僅僅用來賣,也會送給偶爾來探訪的遊客們。

他們還有兩艘小船,空閒的時候,他們會開著小船去看他們45歲的兒子:

兒子受兩人感染,如今也是住在水上小屋裡。

有時候,住在瑞士的女兒和孫女也會帶著朋友來Freedom Cove度假,一家人都對倆人的藝術品一樣的住宅感到十分驕傲。

周圍的「鄰居」也很喜歡他們,平時有活動或者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也會過來和他們一起做。

這也是Wayne覺得他們並不是在隱居的原因:

「這裡對我而言最理想的地方,是住在這附近的人。他們了解我們,也接受我們的生活方式。」

另外,讓子女們安心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座「浮島」看起來很寧靜,但其實離鎮上的醫院並不遠,最近的警衛隊趕過來也只需要六分鐘左右,有什麼緊急情況不會無處求救。

如今,Wayne71歲了,Catherine也已經67歲,但兩人依然對未來抱有期待,對生活抱有激情。

今年接受採訪時,Catherine還表示她們可能會重建小屋:

「我們可能會重建現在這個小屋,雖然過去27年里它一直表現得很好,但也開始老化腐朽了。

如今我們有了更多的經驗、更先進的技術,我們相信重建的小屋一定能變得更加牢固、更能歷久彌新。」

「我們依然在經歷風雨,依然會損耗。但是我們把這些風雨帶來的損耗,看做生活的一部分,也看做是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

「因為金錢對我和Wayne來說,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一直活得很開心,沒有給彼此帶來任何悲傷、痛苦。

「每天早上醒來,看到在我四周的湖水、看到周圍的樹林、看到身邊的Wayne,看到我們攜手共創的一切,讓我覺得每一天都是值得過的。

我想像不出來除此之外的另一種生活。

我們生活在自然的韻律之中,而非城市和商業的節奏中。

這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Wayne也說到:

「我們並不推薦所有人都像我們這樣生活,我們希望的是,每個人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而所謂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很多種。」

希望看完這個故事的人能受Wayne和Catherine的感染,在新的一年裡,繼續追逐自己渴望的美好生活。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4500142/Meet-couple-ve-spent-25-years-floating-home.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32&v=4ts15BW-6hw&feature=emb_title

--------------------------------------

世界的鹽酸:不管多大都很喜歡「開局一個島」的設定小時候畫了一本子

野百合的春天-lily:和我夢裡的幾乎一樣,我夢見的是全玻璃結構的,大浪打過來房子會晃。

豬豬最美麗: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

吃和睡hugs:so much money

小熊貓與雞毛蒜皮-:「詩意人生」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