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路口無紅綠燈,小孩老人路中央幾次被車嚇退

2019-11-14     廣元本地資訊

昆明市內部分無紅綠燈的路口,很多車輛不減速,行人過馬路危險重重,特別是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被撞的事情屢有發生。走訪發現,不少路口確實沒有紅綠燈,有的連斑馬線都沒有,部分司機沒有減速的意識,經常出現老人過馬路被卡在車流中間的情況。

如何避讓過馬路的老人,受訪的多位司機都表示很犯難:摸不准老人過不過、什麼時候過,昆明本來就易堵,頻繁停車等待也不現實。

穿金路省精神病醫院路口帶小孩老人 路中央幾次被車嚇退

在穿金路雲南印象小區到省精神病醫院,短短500米的距離,就有兩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馬路中間的綠化帶各開了一個2-3米寬的口,設置了斑馬線,但沒有協警指揮。

2016年7月15日上午,一位老人推著自行車,載著小孫子過馬路,迅速穿過一側,在中間停頓了十幾秒,幾次準備推車前行,又被疾馳而過的車嚇得退了回來,看到前方几乎沒什麼車了,才迅速通過。

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在女兒的陪同下過馬路,剛走了沒幾步,就被迫在馬路中間停了下來,一輛白色車迅速從該母女面前穿過,絲毫沒有減速的意思。在過馬路的行人中,不乏拄著拐杖的老人。一位老太太在馬路一側足足等了三四分鐘,遠遠地看到沒車了,才敢邁出步子。「這裡前不久就有個老人被撞飛。」在附近拉客的電動車師傅說,這條路上一般車速很快,經常有車輛避讓不及,撞到綠化帶。69歲的彭女士說,她親眼看到,在雲南印象小區附近路口,有個老人被撞身亡。

小菜園立交橋多數車會減速 但偶爾會發生擦碰

眾所周知,小菜園立交橋下交通較混亂,僅設置斑馬線的路口就有近10個,很多都沒有紅綠燈,而且該地段設置了多個公交車站,換乘車輛的老年人非常多。一位看上去60多歲的大媽,正準備穿過斑馬線時,發現一輛右轉的公交車駛來,又嚇得縮了回去。

在這些過馬路的行人中,不乏佩戴助聽器的老人,但看到有這樣的老人,司機都會自覺地減速避讓。在周邊拉客的電動車師傅說,這些路口偶爾會發生小擦碰,通常是因為車輛轉彎太急撞到行人。

安康路與八哥巷十字路口無斑馬線 過馬路需從車流中穿行

這一路段車流量較大,但路口既沒有斑馬線,也沒有紅綠燈。10分鐘的時間內,有12位老人過馬路。

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在路邊等候,然而一分多鐘過去了,車來車往綿綿不絕。他看起來似乎是沒有耐心了,趁著路上的車輛緩慢前進的時候,拄著拐杖,從車縫中慢慢地走了過來。過往車輛這才放慢了車速。

各方聲音

老人:一些路口應設醒目減速標誌

71歲的李先生在上海生活了多年,最近才回到昆明,李先生說在上海遇到有行人過斑馬線,司機都會停下來等待,昆明的司機似乎沒有這種意識。「現在過馬路,一定要看到老遠遠的沒車了,才敢過,有些司機看到了還不減速。」李先生說,一些路口起碼也應該設置個更醒目的警示標誌,提醒司機減速。

「我們老人走得慢,有時候你看著前面沒車,等走到中間,車就到面前了。」69歲的彭女士說,自己骨折過3次,經常要從家到對面馬路坐車去533醫院看病,自己過馬路的時候最長等過10多分鐘。「這一片有很多原來東川礦務局的退休老人,很多都腿腳不好,再這樣下去太危險了。」彭女士說。

司機:什麼時候讓行自己也困惑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調查發現,在一些車速較快的路段,極少會出現停車讓行的情況。

「這條路車速太快了,後面跟著一堆車,你不可能太快減速,不然追尾咋辦?」經常在穿金路一帶跑的陸先生說,這些路口沒有顯眼的提示,熟悉路況的司機會提前減速,但很多不熟悉路的司機,沒有減速的意識,突然減速也危險。此外,這條路本來就堵,這些路口頻繁停車根本不現實。

「一般我們遇到老人,都會慢下來,但有時看著前面沒人,等你開到前面,又突然間躥出來了,我們也很害怕。」28歲的周先生說,有的路口沒斑馬線,即便有的走近了才看得清,所以一般開車他都習慣走中間車道。

「有時看到前面有老人,你停下來讓他,他又遲遲不過,大家都趕著上班,不可能老停車。」在新聞路附近上班的葉先生說,不是不想讓,而是摸不清老人過馬路的意圖。

專家:老人可自備出行警示牌

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金子強提議,在一些沒有紅綠燈、但行人通過較多的路口,政府部門應詳細調查,統計每天交通流量,權衡利弊,看是否增設紅綠燈。在一些客觀條件不允許增設紅綠燈的路口,則只能靠增強司機和行人的禮讓意識,畢竟人人都會老,希望司機師傅們能多一份耐心。老人也可以自備有警示效果的小紅旗或警示牌,示意司機減速慢行,使信息溝通更順暢。

除了老人,孩子過馬路時的安全問題也有頗多隱患。目前各地中小學已經陸續放假,孩子們開啟暑假模式後,外出時間增加,交通安全也不能「放假」。我們從孩子步行方面開始,透過一些現象和真實發生的案例,告訴孩子在步行時需要規避的安全隱患。

現象一:讓孩子自己過馬路

數據表明,在因交通事故致死的未成年人中,5-9歲的孩子占比最高。這是因為他們的視覺感官未完善發育,不能準確估算出汽車的時速和距離。

案例:孩子鬆開手過馬路被右轉車撞倒

5月,四川南充一路口,一位家長領著小朋友正在過斑馬線,當兩人走到斑馬線中間時,小孩兒突然鬆開大人的手,向街對面跑去。這時,一輛正要右轉的紅色車忽然出現,小孩兒被撞倒在地,捲入車下。

提醒:家長切莫鬆開孩子的手

家長領著孩子過馬路時要做到兩點:

一,小孩天生好動,對車速和車距的判斷能力較弱。因此,走斑馬線過街時,千萬不要鬆開孩子的手,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

二,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闖紅燈通行。

現象二:隨意橫穿馬路

調查顯示,在未成年人交通事故中,上下學時發生交通傷害的比例最高。由於未成年人的行為不定,在突然橫穿馬路的情況下,常常會導致汽車司機措手不及,不能及時剎車而釀成悲劇。

案例:少年橫穿馬路被越野車當場撞飛

7月10日,浙江平陽一名14歲的孩子飛快跑過馬路去對面等公交車時,被一輛現代越野車撞飛。司機許女士稱,事發時三輪電動車擋住她的視線,沒觀察到跑過馬路的男孩。

提醒:莫隨意穿行馬路 過馬路走人行橫道

一,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設施。

二,過馬路時,要走直線,不要迂迴穿行。

三,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特別提醒遇馬路對面有同學、朋友的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時,也不要貿然穿行,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才可以穿越馬路。

四,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護欄和隔離墩,更不要在馬路上滑滑板車、滑旱冰等。

現象三:在路邊玩耍嬉戲

孩子步行、在路邊玩耍極易發生道路交通傷害事故。這是因為孩子的個頭矮小,汽車在側方停車或倒車時,後視鏡及倒車雷達經常會「視而不見」,從而釀成悲劇。

案例:5歲童小區道路玩耍被碾壓

7月3日上午,濟南槐蔭區一棟居民樓前,5歲的男童小煜(化名)跟著姐姐在單元門前的道路上玩耍,突然被一輛黑色的別克轎車碾入車底,姐姐當時就被嚇蒙。

提醒:莫讓孩子獨自上路玩耍

兒童被碾壓的交通事故顯示,事故發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兒童行為的不穩定性,缺乏危險判斷意識引起的,還有一方面是因為駕駛員忽視了視野盲區而誤傷的,比如車頭正前方、車頭靠近大燈位置、車後方等,身形矮小的低齡兒童在這些位置玩耍,容易被駕駛員忽視。

家長應讓孩子明白,無論遊戲多麼有趣,都不可到路上玩耍。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道路,小區內的車行道也不容忽視。此外,家長應提前了解社區及周邊道路情況,看看路上是否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和執勤交警。若周邊交通狀況複雜,應儘量避免孩子獨自上路玩耍。同時,還要告誡孩子在路上行走時,離大車遠點。因為大型車輛拐彎存在內輪差,視線盲區更大。孩子可穿上鮮艷的衣服或在衣服、書包上掛上反光物件,方便司機看到,及時減速避讓。

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文明交通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所以,在給孩子傳輸交通安全常識的時候,也請家長以身作則,遵守交規,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rbadG4BMH2_cNUgpP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