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見傾心(爸媽進化論主筆)
一位爸爸帶著11歲的兒子環遊中國,他將錢包交給孩子保管。
一路上的時間、路途計劃、吃、住全部交給兒子決定,爸爸的職責只是負責騎著摩托車帶他趕路。
他們經過福建、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抵達北京;然後再從北京經過河北、陝西、山西、重慶、湖北、湖南、廣東,再回到福建。
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沒有落下功課,每天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做作業。
並且孩子每天晚上都是自己整理行李,規劃好第二天的路線及記錄視頻日記。
當大多數家長天天忙著督促自己的孩子按時起床,抱怨孩子丟三落四,催促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這個孩子計劃性強,在各項遊玩計劃下還不落下學習。小小年紀,這自律的能力實在令人驚嘆。
村上春樹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01
自律的人生自帶光環
廣西的楊晨煜以總分730分的好成績成為今年全國高考狀元。英語、數學滿分150分,理綜290分,語文140分。他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被人稱讚。
記者採訪其取得好成績的秘訣之一就是懂得自律。楊晨煜在南寧二中學習,晚上自修到11點20分就要熄燈。
每次他總是在熄燈前的5分鐘才離開教室。對於他來說,時間要分秒必爭。晚上到宿舍了,還不舍時間的流失,學習到12點。
楊晨煜不僅能管理好自己的學習還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他喜歡練書法,也喜歡打羽毛球,而且他喜歡閱讀課外書籍;
楊晨煜對於物理學科頗有興趣,他曾代表廣西參加了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總決賽,並為廣西斬獲了唯一的一枚銀牌。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更廣闊的人生。」
楊晨煜的自律將使他實現更廣闊的人生,在那些默默紮根的歲月里,你不是一無所獲,只要耐心堅持,命運自會在某個節點讓你閃閃發光。
02
只有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覺的孩子
楊晨煜的出眾無不讓人羨慕。很多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主動學習,不玩遊戲,成為自己人生的贏家。
但如果父母都不自律,又如何要求孩子自律呢?
《少有人走的路》里說:沒有自律原則作為後盾的管教,不會起到任何積極作用。相反,父母若能自律,無需管教,孩子自然言傳身教。
近日49歲的朱滕強自學8個月一次性通過「天下第一難考」法考。
他利用零碎時間和下班後時間學習,每天至少學習5小時。周末更是集中精力全天學習,刷網課,做真題,背知識點。
在朱爸爸取得佳績的同時,女兒保研北大法學專業。記者問其考試原因。朱爸爸說,為了與孩子溝通沒有代溝。
問其教育理念,朱爸爸說,從不對孩子有高要求,反而總給孩子減壓。但女兒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
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我相信朱爸爸的這種自我要求、自我約束,女兒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融入靈魂,化為行動。
湖南衛視家風節目《兒行千里》,曾播出過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後何江的故事。
何江的父母來自偏遠農村,一個高中未畢業,一個小學未畢業,卻把兩個兒子都培養成才。
據何爸講,他為了留在孩子身邊,寧願在家喂豬也不出去打工。當別人打牌消磨時間時,他選擇陪孩子一起讀書,給孩子講故事,講做人的道理。
何爸說,不去打牌,坐下來讀書,不是因為喜歡,而是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說:「自律就是在該做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就像何江爸爸,因為他深知讀書才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哪怕是不喜歡,他也用強大的自律來陪伴孩子。
只有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
03
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自律提升90%
1、幫助孩子培養內心的樂趣
陳道明點評北京衛視的《傳承者》時說:「一個人,當他擁有了熱愛的事業,他就找到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這話對我特有觸動。
無論孩子是學習還是培養特長,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找到其中的樂趣,孩子就能抵制其他的誘惑。
16歲參加《詩詞大會》奪冠的才女武亦姝,今年考上了清華大學。從小母親就善於培養她對詩詞的熱愛。
武亦姝說,只要一聊詩詞就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她是一名理科學霸,但在學習之餘,6年時間背了2000多首詩。
平時都會隨身攜帶蘇軾的詩詞集,零碎時間背誦。
這種來自內心的樂趣,會使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願意堅定執行。這是一種來自內心的驅動力,無需外力推動。
2、 幫助孩子明確目標並適當獎勵
心理學上有個特別有名的棉花糖實驗,研究人員告訴孩子:
「盤子裡有一顆棉花糖,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15分鐘後再吃,就會再獎勵一顆,這個由自己決定。」
實驗開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而有的孩子不斷用唱歌、自言自語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堅持到最後,得到更多棉花糖。
實驗結束後對這些孩子跟蹤調查發現,能堅持的孩子明顯比其他小孩更優秀,更受人歡迎、薪資待遇更高等等。
當給孩子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孩子就能學會聚焦,自律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為了達成自己的想要,他們可以約束自己暫時的慾望和行為。
3、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作業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要讓孩子學會認識和管理時間,合理的做好時間規劃。
把時間精確到每天、每小時、劃分時間段。做好時間表,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劃分時間,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
作家村上春樹寫長篇小說時,基本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因為早上精力充沛集中。
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重點是,要馬上進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日暮時分不再工作,用來讀書、聽音樂、放鬆精神、早點睡覺。
當孩子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和事情,也會獲得小小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滿足感會讓孩子有一個良性循環。
彭于晏說:「優秀的人不一定都是自律的,但自律的人一定很優秀。
自律的人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散發著光芒,令身邊人心生敬仰。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您願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嗎?
作者簡介:一見傾心,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穿梭於職場與家庭的文藝女青年,終身學習和身心靈愛好者,喜歡花花草草.喜歡文字精靈傳遞正能量溫暖自己,照亮他人;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