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阮玲玉,有一個女明星,必然也會被提起。
她叫胡蝶。
如果說,阮玲玉是中國的「英格麗·褒曼」。
那麼,胡蝶就是中國的「葛利泰·嘉寶」。
她們同期出道,是唯一可以與之爭鋒的對手。
她們結合,便是中國影史之初。
圖:左 胡蝶 右 阮玲玉
她們的人生,曾有兩段極其相似的路程。
一次,是在事業上。
阮玲玉在影壇嶄露頭角,胡蝶也同為影視新人,她們在電影《白雲塔》相遇。
阮玲玉飾演表面溫柔嬌媚、為愛痴狂的蒲綠姬,她則是活潑靈動、對愛洒脫的秋鳳子。
這是她們人生唯一一次合作。
角色似乎有靈魂,看透了她們內在,也折射了不同的未來。
另一次,是在情感上。
阮玲玉為情所困,身陷張達民與唐季珊的戰爭,最後不堪重負,服毒自殺。
彼時,胡蝶也被情所欺。
丈夫林雪懷以「不守婦道」的罪名,將她告上法庭。
她的聲譽毀於一旦,事業嚴重受挫,「虛假緋聞」屢屢登上報刊頭條。
然而,胡蝶沒有選擇跟阮玲玉同樣的路。
她堅定站上了被告席,隨後理智反擊,成功解除了痛苦的婚姻。
她的一生,都陷在輿論中心。
但,她卻活得自在無比。
林雪懷是胡蝶的初戀,也是她在情感上重要的一課。
兩人相遇時,胡蝶不過17歲。
他們在電影《秋扇怨》里,演繹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戀情。
戲外圍繞兩人的劇情,也隨之萌發。
林雪懷對胡蝶一見鍾情,利用工作便利,對她展開了追求。
但,最初是「襄王有心,神女無意」。
直到一次,他們共同演繹一幕自殺戲。胡蝶要投河自盡,林雪懷隨之英雄救美。
被救瞬間,兩人深情對望,胡蝶忽然分不清,是角色在心動,還是真實的自己,也被觸動了。
一剎那的困惑,釀成了心動。
於是,初戀的篇章,便開始悄然寫下。
圖:《秋扇怨》宣傳單張
熱戀無限好,可總有消耗殆盡時。
當幻想走入現實,兩人的問題,開始逐漸暴露。
首先,是發展速度不平等。
胡蝶憑藉《秋扇怨》出道,美麗婉約的容貌、惟妙惟肖的演技,讓她一夜躥紅,成為上海灘最受矚目的耀眼新星。
可,已經出道數年,卻徒有外表,演技平平的林雪懷,始終徘徊在配角里,闖不出名堂。
其次,是關係地位不平等。
林雪懷是非常傳統的男人,思想深受「大男人主義」影響。
這樣的邏輯,讓他在關係中,備受煎熬。
因為,在職場上,他身為前輩,卻輸給了後輩胡蝶;
在情感上,他身為男人,卻輸給了身為女人的胡蝶。
於是,他漸漸冷落胡蝶,試圖讓她知難而退,好讓他能早點脫離,這份傷自尊的戀情。
然而,初涉情場的胡蝶哪能知曉,男人深藏的心思。
眼看戀人日漸疏離,她只能拚命靠近。
然而,她越是靠近,對方卻越是逃離。
她心灰意冷,幾近絕望。
後來,林雪懷的一句話,點通了胡蝶的困惑。
「還是做女人好,女人出來闖世界比男人容易,一旦闖出來別人都會說她多有本事,如果沒闖出來還可以跟男人伸手要錢。」
她忽而明了,原來是她越發蓬勃的事業,把林雪懷嚇跑了。
當時,年僅19歲的胡蝶,無法深想這種思維背後的可怕,她只能想到,必須讓對方知曉她的誠意,繼續維持這段戀情。
於是,她做出了人生最後悔的決定——主動提出與林雪懷結婚。
胡蝶提出結婚時,林雪懷已經決定退影從商。
他認為,既然在影壇上,無法贏過胡蝶,那就另闢新路,籌錢開家酒樓。
而他答應與胡蝶結婚,是抱著私心的。
因為,他的酒樓新開張,人氣打不響,而胡蝶是上海灘的新晉女神,如果有她的名氣加持,生意必然會紅火。
胡蝶於他而言,早已不是當初的純粹戀人,而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一顆棋子。
兩人的訂婚儀式,非常隆重。
儀式上,他們笑意盈然,卻各懷心事。
胡蝶渴望通過一紙婚書,鞏固這段危機四伏的初戀;林雪懷則已經開始盤算,如何靠蝴蝶的名氣,拓展他的餐飲王國。
但,林雪懷的酒樓,就像他的演藝事業,徒有外表,卻沒有實力。
最後,就算掛著「胡蝶」的活口碑,也無法逆轉地走向衰敗。
看著丈夫創業失敗,終日唉聲嘆氣,胡蝶便又央求父親,為他在自家公司安插一個好職位。
父親雖然答應,但林雪懷卻拉不下臉。
「我堂堂七尺男兒,憑什麼要靠你父親生活?」
胡蝶見林雪懷十分牴觸,便又作罷。
自從沒了工作,林雪懷便過上在家蹲的日子,從前自尊走在前的他,居然開始跟胡蝶要錢花。
胡蝶心想,只要能維持家庭,就由著他吧。
於是,林雪懷最後的骨氣,都在一次次伸手後,化為灰燼。
他成了他最厭惡的那種人。
婚姻的壓抑,造就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出軌。
這點,在林雪懷身上,也應驗了。
在妻子面前抬不起頭,他便拿著妻子辛苦工作的錢,奔向紫醉金迷的百樂門,點了昂貴的酒,享受舞女們的崇拜。
他知道,那都是虛偽的討好,然而,早已深陷泥沼的他,需要這份虛榮。
圖:八面楚風《胡蝶傳》解析
一開始,林雪懷還顧及彼此顏面,只是偷偷尋歡。
隨著胡蝶的影壇地位越高,他內心的扭曲,也隨之嚴重。
最後,他竟把舞女帶往家附近的街道,像是故意讓胡蝶出糗。
這一來,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星胡蝶的丈夫,出軌了。
然而,面對破裂,胡蝶卻把問題的根源,錯誤歸結在金錢管理上。
她原諒了林雪懷,同時不再給他錢。
在胡蝶身上榨不出錢,林雪懷更覺得,這段形同虛設的婚姻,沒有任何價值。
於是,他謀劃在胡蝶身上榨一筆大的錢,之後就放棄這段婚姻。
不久,這個機會,就來臨了。
胡蝶的名氣,除了為她帶來更好的發展,也讓她成為「桃色緋聞」的重點對象。
當時,幾乎所有跟胡蝶合作過的男演員、男導演,甚至權貴,都曾跟她有過緋聞。
這些子虛烏有的緋聞,成了林雪懷的籌碼。
他以「不守婦道」的罪名,提出與胡蝶解除婚約,並要求賠償。
一瞬間,消息炸開了鍋,所有的報刊,都在爭相報道,這宗史無前例的離婚案。
圖:搜狐
接到法庭的傳票,胡蝶心死如灰。
她不曾料想,自己辛苦經營的婚姻,走到盡頭,竟成了全民熱議的笑料。
圖:搜狐
然而,她沒有退縮。
她找來上海最有名氣的詹紀峰律師,與父母說明情況,一同商討,如何解決。
林雪懷原本以為,胡蝶會迫於輿論壓力,對他妥協。
誰知,胡蝶卻正面對抗。
這回,林雪懷真的慌了,他害怕胡蝶真的離婚,這樣他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一改過去的囂張氣焰,天天噓寒問暖,儼然一副好丈夫模樣。
但,胡蝶早已認清他的嘴臉。
經過3次開庭審理後,胡蝶終於砍斷情根,與林雪懷一刀兩斷。
胡蝶的冷靜與理智,在她所處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為,當時大部分女性,思維仍十分守舊,普遍把丈夫當作天,把婚姻當作人生的全部,而離婚更是人生最可怕的污點。
但,胡蝶的原生家庭,讓她擁有了超前的自我意識。
1908年3月23日,胡蝶降生在上海一戶小康人家。父親是京奉鐵路總稽,母親則是傳統的家庭主婦。
父親於胡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指路人。
他為人寬厚、個性幽默,這兩個極具閃光的個性亮點,完美地複製到了胡蝶身上。
更難得是的,父親是一位脫離了舊思想的家長,對她實行的,是西式教育。
所以,她從小就知曉,男女平等是什麼概念。
父親是她認識的第一個異性,主導了她未來會對異性有何期許。
所以,胡蝶從小就擁有了,正確的觀察對象。
圖:自傳《胡蝶回憶錄》
母親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在胡蝶心中,卻是十分有智慧的女人。
她很擅長待人接物,能處理好龐大的家族內務。
在胡蝶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實行的是「以理服人」式教育。
這種教育模式,養成了胡蝶強大的抗壓力和共情能力。
這兩個能力,正是支撐她在難關面前,毫不畏懼的關鍵。
圖:自傳《胡蝶回憶錄》
而且,胡蝶父母關係良好,兩人一直都非常尊重對方。
這讓胡蝶看到了,一段好的婚姻該有的模樣。
所以,當她陷入錯誤婚姻時,她能準確判斷,這並不是婚姻該有的狀態。
良好的家教,不僅讓她懂得正確看待自我,也讓她在職場上風生水起。
著名導演鄭正秋,曾為胡蝶取過一個綽號,叫「乖囡囡」。
意指:乖巧、聰明的丫頭。
胡蝶不僅極具表演天賦,後天更比別人多了幾倍努力。
為了演好一個角色,她曾三顧茅廬,向梅蘭芳大師學習。
她總是片場裡,最早到最晚離開的人。
為了更好發展,她在業餘時間,還學習了化妝、舞蹈、唱歌、騎馬、開車等技能,就是希望演好,每一個不同類型的人物。
這份堅持,為她贏來了良好的口碑,和卓越的成就。
胡蝶在中國影史里,曾創下許多「第一」。
比如,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
1933年,第一屆民選「電影皇后」大賽拉開帷幕,胡蝶與眾多當紅明星,均榜上有名。
當時,競爭最為激烈的,就是胡蝶於阮玲玉,粉絲們費盡心思,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投票。
最後,胡蝶以21334票,拋離其他選手,摘得桂冠。
此後,她更3次加冕「電影皇后」榮譽,被稱為「中國最老牌皇后」。
比如,影片上座率之最。
在電影《姊妹花》中,胡蝶首次挑戰,演繹命運不同的雙胞胎姐妹。
妹妹跟隨父親,生活在城市,最後嫁給富人家。
姐姐與母親生活在鄉下,最後嫁給貧困木匠。
但,因為父母離異,兩姐妹不曾知曉對方存在,長大後,妹妹意外成了姐姐的奶媽。
胡蝶演活了這兩個角色,讓觀眾們打心裡覺得,這是兩個演員扮演的。
影片上映後,持續播放了60天,幾乎場場座無虛席,打破了當時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的上座率。
比如,第一位代表中國,遠赴蘇聯,參加莫斯科電影節十周年慶典的演員。
她是那屆電影節上,唯一一位中國代表,並帶著《姊妹花》、《空谷蘭》等數部優秀電影,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的影視實力。
這一趟旅程,她一併訪問了德國、法國、英國、瑞士以及義大利。
此時,她的眼界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
她的從影事業,從中國影業萌芽期啟航,歷經了默片時期、有聲時期、黑白時期,過渡到彩色時期,直到去世前幾年,她仍舊以客串形式,潛入電影中,給予影迷們驚喜。
跟胡蝶同期的許多演員,都因適應不了行業變化,比如:口音、演繹方法、觀眾口味,以及走向國際化等原因,紛紛離開。
而胡蝶,卻一直屹立不倒。
她是真的愛演戲,靈魂里流淌的,就是演戲的血液。
而且,從她許多角色中,也能看到,她對女性獨立自主的深刻理解。
比如,《女兒經》里,有一段經典台詞。
「你們男人吶,都有一種成見,以為婦道人家懂個什麼呢。所以大小公事,都不肯叫女人來幫忙。結果,不是耽誤了公事,就是養成了女人,只會分力不會生力的風氣。」
一語擊破兩性關係的困境,堪稱,「中國第一代男女平權宣言」。
胡蝶堅信,唯有走到熒幕前,才更有機會,讓世界看到女性的價值,同時也帶領更多女性,走向獨立自主。
所以,她一直堅持走著、演著。
雖然,年輕時胡蝶曾在愛情面前,摔過跤。
但,這個狠狠的跟頭,卻讓她更深刻意識到,愛情同樣需要獨立自主。
離開林雪懷後,她對愛情非常謹慎。
此時,她的身邊出現了第二個男人,潘有聲。
他們在阮玲玉組織的聚會相遇,潘有聲陪朋友參加,卻意外認識了,魂牽夢縈的女神,胡蝶。
當時,潘有聲不過是德興洋行茶葉部的一個普通職員,不敢奢望與大明星有所發展。
但,胡蝶卻覺得,眼前這個靦腆老實的男人,有點特別。
身處高位,她早已見慣男人的恭維,而潘有聲的踏實,成了他最大的武器。
兩人相識不久後,便多次外出遊玩,相處中,彼此間長出了愛情的花朵。
這一次,胡蝶沒有被愛沖昏頭腦。
她清楚,女性無論在什麼位置上,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所以,她不再做愛情里,事事順從的傀儡。
他們相約專注事業,尊重彼此的人生追求。
潘有聲不負胡蝶的欣賞,短短几年時間,就坐上了經理的位置。
他的品行,得到了胡蝶身邊人的一致認可。
將胡蝶視如己出的鄭正秋,甚至對她說:「潘有聲雖是生意人,但眼神完全就是大學生。」
入世但不俗世,正是世間難求的初心。
此時,他們走過6年風雨,看透彼此最真實的模樣。
激情褪去,愛情終於該結果了。
1935年11月23日,上海九江路的聖三一教堂敲響了,屬於胡蝶和潘有聲的鐘聲。
這個婚禮盛大無比,胡蝶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都如約而至。
明星公司的同事們,特意為她創作了《胡蝶新婚歌》,將最美好的詞,都放到了胡蝶身上。
圖:《胡蝶:一代影后的坎坷遭遇和離亂人生》
胡蝶的婚姻,讓人艷羨不已。
唯一可惜之處,就是她因宮外孕併發症,喪失了做母親的資格。
但,潘有聲從未抱怨。
他內心對胡蝶,除了疼惜,只有尊重。
最後,兩人商量後,收養了潘有聲哥哥的兩個小孩,多年來把他們視如己出。
潘有聲自覺,有妻有子女,自己擁有的,已經是最幸福的家庭。
而胡蝶也深覺,自己終於找到了,像父親那樣,無條件愛她的男人。
然而,幸福的婚姻,還是遭遇了不可避免的風波。
婚後不久,戰爭爆發,她與潘有聲不得已,只能背井離鄉。
逃到香港,以為平安,卻又節外生枝。
當時,敵人為了更好地虜獲人心,到處抓捕社會知名人士,讓他們為自己發言。
而享譽國際的胡蝶,自然成了抓捕的重中之重。
胡蝶抵死不從,但為了保護家人,求得生存,被迫再次逃離。
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重慶。
期間,她將30多箱家當,全數交給朋友運送,裡面裝的,除了她積攢多年的名貴珠寶,還有國際名人贈送的禮品,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然而,人到了重慶,箱子卻遲遲未到。
胡蝶也沒多想,只覺得,可能因為混亂,所以朋友耽誤了行程。
後來,重慶也待不下去了,她又舉家搬遷到了桂林。
圖:八面楚風《胡蝶傳》解析
一天,她在桂林街頭逛街,卻在一家當鋪的櫥窗里,看到了一件特別眼熟的貂皮大衣。
她失魂地進了店,看到衣服里,她曾經做的記號,確定衣服就是她的。
「老闆,您這件大衣從哪得來的?」
「賣的人說,是從香港運來的,品質特別好,小姐您要喜歡,我給您優惠。」
聽到這,胡蝶瞬時天旋地轉。
轉身之際,她居然又在櫥窗看到了,其他屬於自己的衣飾。
胡蝶強壓內心的崩潰,巍巍顫顫跑回家。
她失聲痛哭,顫抖著跟潘有聲說:「完了,一切都完了……」
得知事情來龍去脈後,潘有聲當即展開調查。
可,帶來的結果,卻是噩耗——30多隻箱子,全都丟了。
胡蝶無法置信,那是她畢生的心血,她到處找朋友幫忙,希望有機會,追查到箱子的下落。
但,這一查,卻為她的人生,帶來迄今為止最大的災難。
為了這30多隻箱子,她被迫與潘有聲分隔3年,還度過了一段難以啟齒的歲月。
胡蝶拜託的朋友中,其中有一位叫楊虎。
他聽了胡蝶的哭訴後,隨即為她推薦了一個人選——戴笠。
戴笠當時手握實權,更是痴迷胡蝶多年的影迷,只要胡蝶開口,他絕對當仁不讓。
胡蝶一心想要找回箱子,便按照朋友的引薦,去找了戴笠。
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噩夢的開始。
戴笠在胡蝶的人生,充當的是雙面角色。
一方面,胡蝶對他存在感激。
因為,戴笠曾幫助她與家人,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為了找回胡蝶的箱子,他調動一切資源,甚至把找不回來的東西,一件件買回。
他庇護胡蝶,連同她的家人,免受危害。
戴笠對胡蝶的愛,是到了極致的。
為了胡蝶,他可以犧牲、放棄一切。
另一方面,胡蝶是痛恨他的。
因為,戴笠從不在乎,她內心對他根本沒有愛。
他用強權威脅,讓胡蝶必須留在他身邊。
華麗的房子、富足的生活、免於流離失所的特權,代價卻是3年的軟禁。
他甚至強行隔離胡蝶與潘有聲,利用職務之便,調動潘有聲遠去福建。
潘有聲抵抗,他便用性命威脅。
胡蝶與潘有聲別無選擇,只能委曲求全,並且祈禱噩夢早日遠去。
超過1000個煎熬的日夜裡,胡蝶曾寫下內心的悲鳴。
「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體,卻不能得到我的心,我的心,永遠是屬於你的。」
她與潘有聲都不曾忘記,彼此堅定的信念。
圖:百度TA說
不久後,戴笠開始勒令胡蝶,馬上與潘有聲解除婚姻。
他想成為胡蝶,名正言順的丈夫。
胡蝶自是不願,於是遲遲不肯兌現。
也許是上天憐憫,正當戴笠準備回家,再次逼迫胡蝶時,竟遇上飛機失事,最終機毀人亡。
胡蝶終於徹底解脫。
她連忙趕往福建,這是3年來,她第一次見到潘有聲。
相見之際,兩人都愣住了。
胡蝶走上前,輕輕撫摸著潘有聲的臉:「你老了……」
潘有聲泣不成聲,說不出一句話。
短暫3年,卻是他們人生里,最漫長的歲月。
經歷了顛沛流離,胡蝶意識到,她絕不能再失去潘有聲。
1947年秋天,潘有聲計劃回香港創業,胡蝶當下決定,息影陪伴他一同創業。
到了香港,潘有聲做起了暖水壺的生意,還把品牌名設為「蝴蝶牌」。
胡蝶的名聲,加上潘有聲的生意頭腦,兩人的公司很快就做得有聲有色。
他們的生活,終於又逐漸恢復了,昔日的平淡與溫馨。
圖:八面楚風《胡蝶傳》解析
然而,上天留給他們的時間,只有短暫5年。
因為長期奔波勞碌,潘有聲患上了肝癌晚期。
在醫院接到診斷書時,胡蝶差點暈了過去,但想到仍在門外等待的潘有聲,她又故作堅強起來。
「醫生怎麼說?」
「沒有,就是說你太操勞了,需要多加休息。」
胡蝶打算,瞞一天是一天,必須讓潘有聲最後的日子,過得快樂。
但,病情的惡化,超乎她的想像。
1952年,潘有聲永遠離開了她,誰也不知道,她到底抱著何種心情。
她一直淡定如初,堅持將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終點。
多年後,胡蝶在《胡蝶回憶錄》里,第一次講述了,潘有聲之死,對她的影響。
「我一向比較達觀,視人生猶如演戲,我常安慰我自己,在抗戰逃亡的日子,在湘桂大撤退中,總說苦戲會演完的,會苦盡甘來的。但這一次,我卻真正感到被命運之神逼到了人生的邊緣,看不到曙光,只感到有聲的逝去帶走了我生活中的一切歡樂,一切生氣。」
此時,人們才知道,她內心巨大的痛苦。
面對人生的大苦大難,她總勉勵自己,苦儘自有甘來。
然而,當摯愛離世,她也成了,無助的弱女子。
她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可接受死亡,談何容易?
後來,她把名字,改成了「潘寶娟」。
「潘」代表潘有聲,「寶娟」是她的乳名。
餘生,她依舊守候,而他也不曾離去。
「胡蝶」,其實不是她本名。
入行時,她聽從前輩們的意見,為自己取了這個藝名。
當時,大部分女明星都喜歡溫婉、優雅的代號,顯示其高級的氣質。
但,她卻喚自己「胡蝶」。
原因是,「胡蝶「與」蝴蝶「諧音,寓意展翅高飛。
圖:自傳《胡蝶回憶錄》
與胡蝶同齡的大部分女性,都跟她有同樣心態。
她們早已不滿,被束縛、被禁錮的生活。
她們都想像蝴蝶一樣,獲得自由。
然而,歷經了多番磨難,翻越了千山萬水,甚至爬過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唯有胡蝶,蛻變成了,真正的蝴蝶。
她翱翔在自由的天空中,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幸福得讓人嫉妒。
可,鮮有人知,幸福背後,是她忍著痛苦與悲切,用堅韌與忍耐,才建成了如今的安穩。
1989年4月23日,81歲的胡蝶,在朋友與家人身邊,安然離開了人世。
彌留之際,她笑著跟大家說了一句話。
「你看,蝴蝶飛走了。」
這一回,她要飛往的,是等待已久的潘有聲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