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探尋武漢身世之謎

2019-11-03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 / /

長江與黃河同為華夏文明故鄉,

在這裡曾創造出了繁榮國度的種種神奇,

更是留下無數難解謎團。

為了更深入去了解長江青銅文明的源頭,

和大武漢城市的根基,

我們尋到了盤龍城來一探究竟。

聽到盤龍城,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大多數人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武漢地鐵二號線的某個普通站點而已。

偏偏就是這個有些偏遠又低調的角落,藏著大武漢的身世之謎。



在考古學家們的努力挖掘和工人們的辛勤修葺下,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終於在今年年初面世了。

一向對博物館格外著迷的我,再加上前段時間搬家到了盤龍城的契機,當然得去這博物館逛一逛,看看究竟是什麼來頭。

官方說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面積約4.226平方千米,其中光是重點保護區面積就占了約1.39平方千米。

從地鐵二號線盤龍城站D出口出來步行幾百米就能看到土黃色的建築群,那便是盤龍城國家遺址公園的入口。

憑二維碼預約記錄進入園區跟著路標,先要去到左邊博物館的服務台,領取參觀券後就可以開始這次探秘之旅了。

剛走進博物館的時候以為自己來到了某個報告廳,還想著會不會有些無趣,挨個轉完後才發現還是有點東西的。

換完票就近左邊就是一個大大的展廳,進去裡面都是介紹甲骨文的形成和演變的文物,詢問門口的保安才知道這是個臨展廳。



《禮記》 :「麟,鳳,龍,龜,謂之四靈。」

這個展館裡展示的除了甲骨文時期的文物外,牆上也展示了很多甲骨文字,主要是為了向社會普及甲骨文知識,促進甲骨學的研究和傳承從而保護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甲骨文的歷史很長,距今已3000餘年,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更是殷商先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

從臨時展廳出來經過一條長長的走廊,來到展館的另一邊就是三個主要展廳,按順序展示了從1954年發現盤龍城至今的考古工作。

# 0 1

浪淘千古

首先來到的是一號展廳,主要是介紹了盤龍城遺址的發現、考古工作歷程及武漢城市發展史,解讀盤龍城為什麼被稱之為「武漢城市之根」。

沿著物件擺放位置的路走,細心的小夥伴不難發現,這個展館裡的物件和事件的發生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的。

1954年的夏天,持續強降雨,長江洪浪濤天。

防汛取土,盤龍城傳出文物訊息。

汛期過後,文物工作者實地調查,

由此掀開古邑面紗。

說到盤龍城,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發現盤龍城的藍蔚先生,正是這位考古學家在1954年的冬天與游紹奇一同來到現場調查,發現了盤龍城。



跟著藍蔚先生的探索,往前走不僅介紹了發現盤龍城的經過,還展示了很多當時考古學家們在實地考察時的經歷。

藍蔚先生在盤龍城的代步工具

考古工作者工作場景

盤龍城的發現與認知,將武漢城市歷史上溯到了3500年前,盤龍城地處江漢之匯,其城垣建築開創了武漢城市先河。

了解完盤龍城的由來和歷史後,接下來再看這些古文物時就會更深入人心一些,沿著路走,逛了一圈下來,我們發現這些文物也都是從商代開始按照時間排列的,主要是一些陶器和青銅器,顯得有些單調。



# 0 2

故邑風物

二號展廳是按照初興、繁盛、持續發展的時間脈絡講述了盤龍城遺址的滄桑變遷。

通過文物、藝術品、多媒體、場景復原等手段,從生活、生產、建築等方面呈現出盤龍城先民們欣欣向榮的日常場景。

這個展廳把盤龍城的「城邑演變」、「城邑生活」、「城邑生產」、「城邑建築」展現的淋漓精緻。

經考古學家的估算,盤龍城繁盛階段人口可能達2萬人,發展階段面積擴大,甚至可能達到3萬人。

圖為楊家灣崗地深溝剖面

除了和第一展廳里相似的陶器和青銅器以及宮城的建築過程外,這裡還有下葬禮,畢竟古人視死如生,墓葬中隨葬品的種類和數量,直接表現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這個展廳的青銅器數量多、禮器組合完備、紋飾精美,體現了盤龍城作為「長江流域青銅文明中心」的定位。

現在看到的這座方形宮城雖然只有1-3米高,然而在商代可是有15米,大約5層樓之高,裡面居住的也都是當時的貴族們。

宮城的周圍還擺放了幾個VR眼鏡,使得觀賞體驗更加逼真。旁邊是一排有些古風設計的方形板椅,逛累了也可以落腳休息一下。

- 宮城修建圖 -



- 休息區 -

# 0 3

角立南土

第三展廳則是立足整個夏商王朝,介紹了盤龍城所在歷史時期的大背景,從「盤龍城與夏王朝」、「文化交融」、「南土重鎮」三個部分梳理了盤龍城與其他文化和城邑的交流融合,體現其「南土中心城邑」的地位。

從博物館出來才想起來好好欣賞下園區的建築,土黃色的建築有種埃及金字塔的感覺,我們去的那天天氣也很好,在陽光下的照射下,顯得更加好看了。

路上還能遇到三兩拍婚紗照的情侶,整個大公園裡到處都是秋天的顏色,路邊的蘆葦叢也是別有一番秋色,不得不說實在是太適合拍寫真了。

很多人逛完博物院展館以為就結束了,想要匆匆返程那就實在是太遺憾了,實際上在博物院的另一邊大概一公里多路程開外的地方,還藏著更加神秘且值得一覽的寶地。



沿著路標指示走了一陣,看到了一條被小而破舊的柵欄門開啟的道路,本來還想向門房的大爺借輛小電車騎進去,無奈一開口就被拒絕了,只好忍累硬著頭皮前進。

除了路邊大同小異的樹幹和草地外,要不是跟來往的遊客再三確認過,真的讓人想懷疑是不是走錯了道,分岔路口終於看到了路牌,我們選擇了往宮城方向去。



遠遠看到這片廣袤無垠的大草地時,一時間竟以為自己是身處某處平原,在平原的盡頭還能看見靜靜流淌的湖水,那便該是盤龍湖了我猜想。



在往上走,一片土黃色的空曠平地上零散的豎著幾個木樁,我們來到了整個園區最核心且最值得一覽的地方----被復原盤龍城宮城舊址。



不得不說這些木樁倒是給這光禿禿荒涼的草地上增添了不少人氣,也讓我感受到了當初浩浩蕩蕩的盤龍城之風采。



- 盤龍城宮城舊址 -



/ / /

要說武漢好玩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但是想要了解這個城市的來龍去脈,

就一定要找到它的源頭。

這一次的盤龍城博物館之旅,

就讓我重新認識到了大武漢的神秘和魅力。



現在的盤龍城博物館雖然還不夠成熟,

但是它也在不斷地完善和修葺,

我相信它一定會越來越好,

讓更多人了解到武漢之根。



參觀須知

地址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盤龍大道特一號

交通路線

軌道交通2號線盤龍城站D出口

乘公交286、289、290、291、296、299至盤龍城大道肖陳灣公交站

參觀時間

9:00 - 17:00

(16:00停止入館,16:30停止進入遺址區,周一閉園)

預約流程

關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在微信下方點擊「服務」欄,選擇「預約服務」,按照提示預約即可。(僅可預約當日及之後五天的參觀)

其他事項

2019.10.15-2019.11.15日閉館

(閉關期間,遺址核心區正常開放)

聯繫電話

027-6191577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kk5Mm4BMH2_cNUg-z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