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色小鎮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

2019-10-31     飆馬商業地產

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淘汰錯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鎮、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缺失投資主體的虛擬小鎮。

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探索新發展模式和塑造新發展業態的重要實踐。在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湧現了「餘杭藝尚小鎮」「南湖基金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等一批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同時也存在政府過分追求政績,企業急於爭取政策、土地等衝動現象,造成「假小鎮真地產」「新瓶裝舊酒」「全靠湊」等亂象。許多徒有其名的「概念小鎮」的出現,反映了各地一些深層次問題。

政策精神領會不到位

首先,地方政府和企業對政策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且越往基層越嚴重。認識偏頗導致行動走樣,在現實中將特色小鎮當成個筐,在招商引資中將「特色小鎮」作為噱頭,各種發展訴求都冠以此名義。例如有些地方將特色小鎮概念無限擴大,將新規劃的農業、教育、工業、生態保護項目等都以特色小鎮的名義推出,有些地方則藉助特色小鎮的概念來爭取款項改造舊城區。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計劃經濟思維,將建設任務簡單地逐級下派。例如,有些地方要求各市、區、縣均要選擇出各自的特色小鎮培育試點,打造所謂「省、市、縣分級創建的特色小鎮格局」。這完全背離了國家要求集中力量重點培育基礎條件較好的特色小鎮的初衷。

市場主體定位不準確

首先,某些地方政府對投資主體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到位。有些地方制定高規格規劃,開發建設成本過高,大規模快進式的建設往往伴隨著推倒式重建;有些地方習慣投資驅動思維,仍以地方國企和政府投資平台為主體,潛藏著巨額政府債務風險;有些地方將「穩賺不賠」的生意尤其是壟斷性收費項目留給政府做,而將難度大、賺錢少、周期長的項目或應由政府承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責任推給民營企業。

其次,投資主體對自身定位存在偏差,存在藉助「特色小鎮」概念「拿錢拿地」傾向。尤其是一些房地產企業,誘導政府合作建設特色小鎮,其真實目的可能是要套取土地和政府貼息貸款,這就容易導致「有地產無產業」的不可持續發展。

自身資源挖掘不深入

首先,部分地區對特色小鎮建設盲目跟風,缺乏對自身特色產業、資源稟賦、文化遺存等優勢的正確認識和深入挖掘,不顧自身發展階段、經濟水平和特色小鎮生成與發展的基本規律,照搬照抄、盲目上馬,「一鎮一品」多外力植入式或拔苗助長式,產業選擇上多小題大做,甚至無中生有,希望通過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用地傾斜等優惠政策來維持小鎮運轉。

其次,多數特色小鎮存在重生產、輕生活現象,或側重產業發展,或偏重鎮區建設,沒有從頂層將「產城人文」統籌兼顧,沒能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使特色小鎮發揮不出應有的總體效應。

文章來源:特色小鎮創建聯盟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jI7JG4BMH2_cNUgfx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