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 孤軍犧牲作側應 ——電影《孤軍》觀感

2023-12-08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四渡赤水出奇兵 孤軍犧牲作側應 ——電影《孤軍》觀感

文/殷雲

記得兒時看大型史詩電影《東方紅》,講到四渡赤水時有兩句經典台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用兵真如神」,為毛主席偉大高超的戰爭指揮藝術而讚嘆,長大後出於對黨史和軍史的偏愛,才知道掩護中央紅軍突圍的重要因素還有情報、開路先鋒部隊與後衛部隊,還有敢為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作側應而浴血犧牲的鐵軍——川南遊擊縱隊。

電影《孤軍》講述的就是為中央紅軍突破敵人層層封鎖,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側應部隊——川南遊擊縱隊的故事。

1935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老街江西會館召開會議,討論中央紅軍的進軍方向及部隊縮編問題並作出決定。毛澤東在會上強調要用敵變我變的原則知道紅軍的行動,提出紅軍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會議還作出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組建川南遊擊縱隊的決定。10日,中革軍委在扎西駐地召開了會議。針對一部分人不願意離開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到游擊隊去工作的思想情緒,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到會作了動員,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和當前任務,以及精簡機關、安置傷病員和充實輕裝部隊對於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性。中央決定抽掉一百多名幹部留在這裡建立游擊隊,一要打擊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二要安置和保護好傷病員;三要建立革命根據地。經中央批准,組建中共川南特委,徐策任書記,戴元懷任組織部長,餘澤鴻任宣傳部長,領導紅軍川南遊擊縱隊。

18日,新組建的川南遊擊縱隊與主力紅軍告別後,徐策率400多人帶著六七百條槍,以及裝備的四挺重機槍、一部電台在五龍與敘永特區游擊隊匯合。特委書記兼游擊縱隊政委徐策傳達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的決定,講述縱隊的性質和任務;號召大家團結一致,鼓足鬥爭勇氣,堅定戰鬥決心,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消滅敵人,壯大紅軍,開闢蘇區。紅軍川南遊擊縱隊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處。政治部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和地方工作團。縱隊下轄五個大隊(支隊)。

從此一支孤軍勁旅為了中央紅軍的安全突圍、發展壯大,不惜犧牲自己,浴血奮戰在雲貴川的崇山峻岭,險灘河流之中。川南遊擊縱隊包括後面的雲南遊擊大隊,經歷了長達12年艱苦卓越的浴血奮戰。除極少數被打散了的人外,幾乎全軍覆沒。這支孤軍中途還經歷了司令員王逸濤的叛變回殺。川南遊擊縱隊迅速更換領導,重組機構,他們每天生活在危機四伏,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之中。但孤軍將士們從未退縮,一往無前與敵人周旋、阻擊、惡戰,直至指揮員、指戰員絕大部分壯烈犧牲。

影片以直敘的方式將川南遊擊縱隊組建、壯大、縮小、浴血犧牲,刻畫得細緻入微,讓人從視覺上直擊心靈。儘管中央縱隊為這支孤軍配備了最好的武器裝備,指揮員都是從軍委各支部隊挑選的優秀師團職領導骨幹,但川南遊擊縱隊的任務就是為中央紅軍突圍作側應掩護的。

這支孤軍有著高度的自覺性,對黨中央的忠誠躍然該影片。對於我們現在奮鬥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的黨員幹部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首先,川南遊擊縱隊為顧全中央紅軍這個大局,勇於犧牲自己,敢於擔當;其次,這支孤軍針對不同敵人的圍剿狀況及時調整戰略部署,因勢而導,指戰員始終沖在戰鬥的最前列;第三,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走群眾路線的戰略方針,獲得了川南人民及雲貴川當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使這支孤軍在與黨中央及兄弟紅軍完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還堅持獨立奮戰了12年之久;第四,這支孤軍從未忘記自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這個初心,他們不忘來時路,就是為中央紅軍突圍出去,打碎一個不平等的舊中國,建立一個平等、民主、自由的新中國而浴血犧牲自己的。他們從未改變共產黨人的偉大信仰。

影片中有一個對比強烈的情節,革命烈士餘澤鴻正在前線與敵人艱苦激戰,而他的妻子正在生孩子。一邊是妻子生產過程中的吶喊聲,一邊是餘澤鴻指揮戰士奮勇殺敵的怒吼聲,這種強烈對比無疑反映出導演是想用新生命代替革命先烈們苦苦追求的結果:我們的新生命、新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站在兩個百年交匯點上,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文化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鬥,走向繁榮昌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根基!

本片由興文縣文旅發展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與成都市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與宜賓市文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廣播影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重慶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誠傳媒有限公司、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貴陽影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影片由《信仰者》的主創團隊擔綱;由八一電影製片原廠長、著名作家、劇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柳建偉編劇;由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華表獎獲得者,《信仰者》《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三灣改編》等影片一級導演楊虎執導。由凌瀟肅、小瀋陽主演,鄭昊、黃少棋、老戲骨劉之冰、岳紅等傾情演繹。

作者: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