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工人的生活——飲食篇

2022-05-26     小慕說熱點

原標題:煤礦工人的生活——飲食篇

民以食為天,特別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煤礦井下,雖然現在的機械化程度已經相當高,占比在80%-90%之間,但一些安裝、回收,以及邊緣角落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力來完成。在一線採掘單位的開拓班、掘進隊,開採煤隊等,煤礦工人在工作的過程中,都需要出大把的力氣,如何保證煤礦職工的營養成了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礦井煤礦職工每下一個井,有相應的班中餐補貼,而四點班與零點班在此補貼的基礎上,另外再補助一部分。每個月都會進行核算,根據入井工數計算當月班中餐的數額多少,當然這個補助的錢主要用於吃飯,月底將入入卡,這個卡是礦上統一辦理的只能夠用於購買礦工食堂內部食品的IC卡。

一、礦工的用餐大食堂

礦工食堂一般都屬於大禮堂的空間結構,既寬敞又明亮,並且通風效果好一些,我所在礦的礦工食堂一次基本可以容納200人集體用餐。一般在食堂中間放置用於礦工吃飯的桌子與長條凳,或椅子,在早、中、晚飯前會有專人打掃衛生,在職工就餐過程中,也有專人負責收取餐具。

礦工食堂的飯菜品種相對多一些,基本在二、三十個品種左右。早餐一般正常供應雞蛋、鴨蛋、油條、包子、火燒、胡辣湯、八寶粥、豆漿等,還有可供職工下井便於攜帶的菜品與饅頭。

午餐一般會有十來種菜品可供選擇,另外提供諸如砂鍋面、肉絲麵、牛肉拉麵、雞蛋面、大米、熱乾麵、米線等麵食,菜品也相對較多,不再一一贅述,主要還是以簡單、吃得飽、營養跟得上為主要目的。

晚餐與午餐相差不多,但會相應的減少幾個菜品。

礦工食堂的上班制度與井下工基本一致。分為八點班、四點班與零點班,必須能夠確保井下職工什麼時間升井都有熱飯、熱菜可供食用。一般來說礦工食堂的職工八點班上班人員最多,其次是四點班,人員最少的是零點班,可能有五、六個人,很多時候我凌晨升井,他們兩三個人在忙活著炒菜,做飯。菜品已經提前準備好了配料,能夠儘快讓職工吃到可口的飯菜。

很多礦都會在附近建立礦區家屬院,離家近的一般回家吃飯,班中餐中的錢就存了下來,為了讓職工消費礦工食堂設置一個特別部門——小賣部,與小型超市無異,什麼糧油、大米、方便麵、火腿腸,以及飲料等外面能夠買到的,這裡基本統統都有。一方面是豐富商品品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職工消費。

在礦工食堂之外,另設有一個幹部食堂,顧名思義,特別為礦領導設置的。這個幹部食堂設置的不盡相同,有些細分後是按照正科級以上幹部設置,副處級幹部設置,有一些只設置副處級幹部食堂,畢竟領導們吃飯時談論一些礦上的大事,還是需要避避嫌的。

除了礦工食堂之外,還有一些特色小飯店,比如四川飯店、牛肉拉麵館等,這些飯店的設置也是為了豐富菜品,讓職工有更多的選擇面。當然,這樣的飯店設置不會很多,畢竟礦上的大食堂才是礦上職工主要消費的地點。

另外也有一些當地村民開設的飯店,攤位,商品零售店等地方,這些地方購買商品是需要支付貨幣的,不能刷班中餐卡。當然,礦工兄弟們也不在意這個,如果他某些方面做的好,或者有自己需要的東西,購買的人員還是很多的,畢竟很多時候礦工食堂內賣的商品略貴一些。

二、礦工井下帶飯與就餐問題

按照礦上的分班制度,一般實施三班倒,即8-16點,16-24點,0-8點三班。在上班的過程中,需要工作八個小時,再加上井下的勞動強度,人體生物能量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在上班過程中的能量補充就成為了關鍵。

一般在入井前,礦工都會攜帶一些便於拿的食品,比如包子,火燒,饅頭,方便麵,火腿腸等,另外必帶一些解渴的飲料或熱水,在礦工食堂的小賣部都可以買到。礦上也發放的有水壺,在入井口一般設置的有茶水站,可以供職工下井前打水。

總體來講,礦工在井下攜帶的東西不包含湯類,汁水之類的,畢竟不好拿,也不好食用。所攜帶解渴的水源還是以熱水為主,畢竟飲料在井下飲用後口中發粘,不太適宜干體力工作後飲用。

我下井時,有時候都會帶兩瓶純凈水,一包方面與兩根火腿腸,有時候會攜帶兩個包子或火燒,一方面便於攜帶,另一方面也適合井下的食用環境。

有些兄弟會問,井下那麼髒如何吃飯呢?這個其實是沒辦法避免的,如果工作緊張的話,在巷道內,稍微距離迎頭工作點遠一些的地方就可以使用,至於煤粉與飛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工作不是那麼緊張,而你不介意走幾百米的路,就可以到巷道的片盤去享受美食,這裡基本上還是很乾凈的,只是需要來回走上千米的路,在你工作累得連手都不想抬的時候,就不會考慮環境整潔與否的問題了。

三、井下環境不同所帶食物也有區別

隨著煤炭開採力度的不斷加強,之前在井下埋藏深度二三百米深的地方就能夠採到煤層,現在必須要在井下七八百米,甚至上千米的位置才能煤層可采,所以煤礦井下深度的不斷加深,導致井下溫度的升高。

有句話說得好,入井能夠讓你感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變化。當你剛從井上下到井底車場,由於副井是進風井,風流強度特別大,即使是在夏季,井下井底車場也是十分涼爽,時間久了,也能讓你冷的瑟瑟發抖,更不用說冬季了。

但隨著入井深度的加大,一方面礦井通風帶來的清涼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地溫的作用開始顯現。根據研究表明,在我國北方地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溫度升高3°C。

1.假設地面溫度為0°C,那麼井下-200米的溫度基本就是6°C,這就是冬季的效果。

2.如果你深入至井下-400米的層位,那麼溫度基本就是12°C,如果加上井下通風能量損失、已經大型機械散熱所發出的熱量,那麼溫度將達到16°C左右,這就是春秋級別的溫度。

3.如果你深入至井下最深部,-800—-1000米的位置,那麼溫度將達到24°C—30°C,再加上大型採煤機、掘進機的增熱效果,以及井下礦物質水的出水溫度(60°C左右),局部溫度能夠達到30-33°C,而且工作面濕度特別大,一些工人在工作中中暑暈倒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在井下井口的地點,需要帶一些熱茶,上面的井口的職工送一些熱飯讓下面工作的職工食用,防止著涼。

在井下中間層部分,屬於春秋級別的溫度,這個可帶食品的範圍就比較大了,基本上都可以。

在井下深度區域,屬於夏季的溫度,就需要帶一些清爽可口的飯菜,油膩的食物根本難以進食,而且儘量多帶飲用水,一個正常工作的職工至少需要帶2KG的飲用水。

總結:總體來講,礦工在工作期間的飲食主要以吃得飽為準,根本談不上吃得好,在井下特殊的工作環境,也沒有很多的可供選擇性,但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有的。

最後套用一句話:別人是生活,而我們是生存!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aadbfbe2feebf4c6a6922fd81faf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