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被網際網路電商嚴重衝擊一種經營業績慘澹,但目前流量紅利消失後,實體店是不是可以復甦呢?
這兩年不少大咖一直在談論新零售、社交新零售,但在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這些新的模式是概念還是有著實際的作用呢,下面我們就通過不同的維度剖析下,實體店能否藉助新模式復甦!
馬雲提出新零售模式:
通過電商與多個場景的融合,讓線上線下互通,互補,首先是電商與實體店的融合,電商與物流的融合,電商與生產的融合、電商與金融的融合,用戶與數據的融合。
如:盒馬都是運用這個概念,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線下作為銷售場景,超市、飯店;線上可以通過盒馬APP、社群、社交,做購物傳播帶動流量裂變。
這種思路我們可以借鑑,但這種模式更適合大的公司機構運作,對於小微企業來說,如果完全效仿類似的模式很難運營的開,不過對於實體商家來說,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如:可以藉助美團、京東到家賦能,通過線上帶動流量產生更多的客流和銷售。
除了新零售的模式,還有一種就是社交新零售模式:
社交新零售模式是通過電商與多個場景的融合,然後通過社交化流量場景在社交媒體讓流量裂變。
通過APP小程序作為商品載體,與線下實體店場景結合,比如:我們經營的是水果連鎖店,可以通過線下場景銷售,也可以通過線上APP/小程序賣貨,讓線上和線下的用戶可以互通。
當用戶在線下場景消費的時候可以導入線上,同時當用戶在線上下單以後可以通過社交化場景分享傳播,分享到微信、微博、自媒體平台,這就是社交新零售模式中的社交化流量場景,在通過小程序作為電商交易平台與線下等多個場景融合,就形成了社交新零售模式。
如果對於一些個人實體店來說,就不一定適合社交化零售模式,還是要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投資的。
那麼對於單個的實體店來說,可以通過私域流量池的積累引爆線下客流,如:我們做的是母嬰店,可以把線下的用戶導入微信,通過微信作為流量池,通過微信推廣新品,推廣活動,傳播給更多的用戶到店消費或者在社交空間下單,也可以通過短視頻平台,圈粉引流,通過視頻加電商為線下固定的場景和有限的流量,帶來更多的用戶。
總結:對於目前實體店來說,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通過線下線下的融合,線下線下+社交場景裂變,私域流量+固定場景帶動更多的客戶和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