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大暴君,對民眾從經濟到物理上的敲骨吸髓,突破人類的下線

2023-01-15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非洲三大暴君,對民眾從經濟到物理上的敲骨吸髓,突破人類的下線

非洲百姓碰上一個有著正常人道德底線的總統的機率都堪稱中彩票,更別說碰上一個可以真的為百姓做一點實事的領導人了。但今天要講的這三個總統,可以說,這三個國家的百姓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霉可能都不止,才能碰到他們。

那麼,這三個總統分別是來自於哪裡,叫什麼名字,做了什麼事呢?

大家好,這裡是扇中歷史,歡迎大家收看本期內容,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個小小的贊,多多支持一下。閒話少敘,精彩繼續。

阿明、博卡薩、蒙博托

非洲三大暴君,即烏干達總統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薩和薩伊總統蒙博托。

我們先從阿明開始看起。

阿明的全名是伊迪·阿明·達達。

1925年,阿明出生在烏干達西北部的一個小部落里。

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妻棄子離家出走了,他的母親撫養他長大。

阿明

不過當時非洲的環境我們大概也都清楚,所以阿明只上了四年小學,然後他成為了一個半文盲。

字雖然不認識幾個,但阿明在其他方面確實天賦異稟,家裡雖然窮,長個兒卻一點沒耽誤,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用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他的身高有一米九三,體重在110千克以上,運動神經極為發達,尤其是拳擊,阿明的拳打得特別好,還連續九年蟬聯了烏干達全國拳擊賽的冠軍。

為了謀生,阿明進了當時烏干達的殖民國家英國軍隊的廚房做幫工。

伊迪·阿明

英國的那些殖民者見阿明一米九的大個子總是窩在廚房也不算是事兒,於是阿明就混到了軍隊的正式編制,上了前線。之後,他還成了准尉,這是當時殖民軍中黑人所能獲得的最高軍銜。

之後,他又因為立功被破格晉升為了中尉。

時間來到1962年,烏干達在英國的允許下,獲得獨立。

這時的阿明還只是軍隊的一個小軍官,他之後能夠扶搖而上,和一個人脫不開關係,即烏干達第一任國家總理米爾頓·奧博特。

阿明當時被派去鎮壓肯亞和烏干達少數民族之間的衝突,但手段相當殘暴,於是就被人押到了總理奧博特那裡接受制裁。

奧博特一看,二百多斤的烏干達勇士,怎麼就能這樣蹲監獄呢,於是大手一揮,免了阿明的罪。

這之後,阿明成了奧博特的心腹,至於這心腹究竟是什麼心腹,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反正阿明很快就成為了軍隊的二把手。奧博特也成為了國家總統。兩人一起狼狽為奸,清除異己,貪污公款,大肆斂財。

奧博特

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好人,在利益糾紛下,矛盾也就出來了。奧博特眼見事情發展不對,阿明也因為自己的放任羽翼漸豐,為限制阿明,奧博特決定解除阿明的軍權。

阿明勢力已成,又野心勃勃,哪是奧博特能輕易就打壓下來的。加上英美等國的扶持,就在不久後,奧博特訪問新加坡,阿明一看,值此良機豈能輕易放過,三下五除二,就發動政變,自己當了總統。

於是,就這樣一個半文盲,除了貪污與走私,啥都不懂的總統上台了,而且由於英美等國的支持,他的位置還相當穩固。

阿明

上台之初,我們就可以看出阿明的殘暴本性。他先把奧博特的舊部趕盡殺絕,但這還不算,發展到後來,簡直是寧肯錯殺,絕不放過。人越殺越多,短短三個月,烏干達全國上下就被阿明殺了數萬人。因為殺得人太多,屍體不好處理,阿明直接將屍體扔進了尼羅河,甚至一度將尼羅河堵塞。

奧博特的親信殺完了,阿明總算能開始治國了吧。但事實告訴你,指望阿明治國,真是想太多了。由於阿明是半文盲,所以烏干達根本不存在公文這種東西,每次宣布點什麼事,都是打開廣播,直接講話。治國對於阿明來說,相當簡單,就是誰願意和他說好話,他就聽誰的,無論你是廚師,還是花匠,只要他願意,你就可以馬上成為一個什麼部長。

除了這些,阿明還開始了不計後果的驅逐亞洲人,當時烏干達的大部分亞洲人都是印度人,在阿明的強制手段下,三個月內,約有五萬以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家庭被驅逐出烏干達。但這個行動卻給烏干達帶來了滅頂之災,要知道當時烏干達的經濟命脈幾乎都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人驅逐走了,卻沒有接手的人,烏干達幾近經濟崩潰,當時的首都坎帕拉連盒火柴都供應不上。

面對這些情況,阿明完全不慌,他不懂什麼是經濟,也不知道什麼是通貨膨脹。於是,國家沒錢,阿明想出了個辦法,錢嗎,不就是紙嗎,沒錢就印錢。於是烏干達國內通貨膨脹率高達1000%,儲蓄率不足8%,這一波直接將烏干達的經濟徹底崩潰。

至於阿明手下的軍隊,已經幾乎成為了阿明施行暴政的工具,若是有些士兵沒有聽從阿明的命令,那這個士兵也會受到和那些人一樣的遭遇。阿明以殺人為樂,但他不僅只是殺死犯人,他還要在臨刑前挖出犯人的眼睛,扒光他們的衣服,讓所有人都來觀刑。阿明執政不過短短八年,就屠殺了烏干達將近三十萬的人。有一次,他在聽說自己的情婦有了情人之後,將兩人全部虐殺,並當場肢解煮熟,還給他的孩子們看,告訴他們要忠誠於他。他曾把政敵殺害,並將人頭存放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他興致來了,就會當著眾人的面將人頭拿出來。除了殺人外,阿明還吃人,在一次公開採訪中,阿明還說過人肉不好吃。

國內被阿明糟蹋完了,國外自然也不能放過。

之前說過,阿明的上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美等國的扶持。

據英國後來解密的資料說,當時他們選擇扶持阿明的原因是覺得阿明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易於控制。事實證明,英國確實是看走眼了。因為阿明上台後沒多久,就斷絕了和英國的關係,同時將英國在烏干達的企業據為己有,自封為「蘇格蘭國王,」公然支持蘇格蘭從英國中脫離出來。

此外,阿明還對英國女王表露了他的愛意,還寫了一封情書,對女王進行性騷擾。

英國女王

就這樣,阿明和美國、以色列等國一個個斷絕了關係。或許是因為一個一個的挑釁各國太麻煩了,阿明又像卡扎菲學習,直接對著聯合國開炮。但各國也懶得搭理他這樣的行為。

1978年,阿明突然覺得副總統有政變的跡象,於是,一場車禍直接將人撞成了殘廢。這下副總統連傷也顧不上養,連夜逃到了坦尚尼亞。

阿明就更不樂意了,奧博特在坦尚尼亞,連副總統也跑到了坦尚尼亞。加上,因為阿明在國內天怒人怨。為了轉移矛盾,也為了順便把奧博特和副總統抓回來,阿明選擇向坦尚尼亞開戰。

坦尚尼亞

不知道阿明怎麼想的,因為坦尚尼亞並不好惹,它的背後還有一個國家,中國。除了武器援助外,中國還派出了兩百多個教官幫助坦桑尼的軍隊進行軍事訓練。六個月之後,坦尚尼亞打到了烏干達的首都。

見此機會,一直籌劃奪取政權的奧博特終於出手,輕鬆奪取了政權,阿明趕緊帶著自己的老婆情婦孩子們跑了。沙烏地阿拉伯收留了他,靠著沙特的資助,阿明一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2003年,阿明因為高血壓去世。

只能說老天不開眼,阿明也一直沒有遭到報應。

說完阿明,我們再來看這位臭名昭著的中非皇帝博卡薩。他與阿明相比,可謂是不逞多讓。

博卡薩全名讓·貝德爾·博卡薩。

和阿明不同,博卡薩剛出生時,他家還是很有錢的。不過這也沒什麼用,因為當時那裡是法國的殖民地。他的父親因為和法國殖民者發生衝突,被一槍打死,沒多久他的母親也因為過度悲痛選擇了自殺。

博卡薩

按理說,這樣一個家庭,他應該對法國人恨之入骨才對,但可能你想太多了。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博卡薩就成為了法國軍隊的一員。

博卡薩作戰勇敢,二戰結束時,他就已經是一名上尉了,還得了十多枚法國榮譽勳章和戰爭十字勳章。

1960年,中非共和國建立。此時,中非雖然名義上已經獨立,但實際上,國家卻一直被法國人所控制。法國人一看,博卡薩,這小伙子作戰勇敢,又和中非總統達科是表兄弟,還絕對忠於法國,他回到中非以後,一定能以法國的利益為重,給法國帶來巨大的利益。於是法國政府將博卡薩從法軍中調出,派他回到中非進行中非軍隊組建工作。

有了法國與中非總統的支持,博卡薩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然而隨著他手中權力的增加,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終於愈演愈烈,引起了總統達科的懷疑,就在達科決定先下手為強時,消息走漏,被博卡薩搶先一步。

1965年,博卡薩發動政變。

面對這種情況,法國自然支持,於是達科只能下台,博卡薩成為了新的中非總統。

此後,博卡薩徹底的放飛自我,中非人民來到了一段最黑暗、最慘無人道的時期。

奪權後,在國內,博卡薩施行獨裁統治,自己身兼數職,擔任了國家的總統、元帥、國防部長、農業部長等十幾個職位。外交上,博卡薩極度親近法國,並稱呼戴高樂為「我的爸爸」。同時,他還非常反對共產黨,上台後,和中國徹底斷交,改為和台灣建交。

博卡薩是一個極其暴虐的人,心裡極度扭曲變態。他養了許多的獅子、老虎之類的猛獸,將所有反對他的人全部丟給這些大型猛獸。一次,博卡薩將飼養獅子的人丟進了獅子的籠子,可獅子卻沒有傷害飼養員,這引起了博卡薩的極度不滿,於是他將飼養員和獅子都活活打死。

為了斂財,博卡薩搞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政黨,並且規定只有這個政黨是合法的,他要求全國百姓都必須加入這個政黨,但這個政黨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必須要交錢。你說沒錢不加入行不行,他說不行,全國百姓都要加入這個政黨,都必須給博卡薩交錢。

同樣是為了斂財,博卡薩規定學生只能穿博卡薩開辦的服裝廠買的校服,這些校服極其昂貴,但學生要是不穿就不能上學。有學生忍無可忍,反對購買博卡薩賣的校服,博卡薩就把這個學生連同其他數千名兒童一起虐殺。

1976年,中非百姓的最後一滴血也險些被他榨乾。博卡薩對拿破崙極其崇拜,拿破崙有的,他要有,拿破崙沒有的,他也要有。他已經不滿足於中非總統了,他要成為中非皇帝。

博卡薩加冕儀式

於是,他將「中非共和國」改成了「中非帝國」,不顧國家即將崩潰的財政,花了三千多萬美元,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加冕儀式。

典禮的風格都是仿照的拿破崙時代,他將所有乞丐都趕出了城市,用木板將那些破敗的痕跡全部掩蓋。數百輛豪車、幾十噸香檳和葡萄酒,數以萬計的鮮花,數千米的名貴地毯,一萬三千顆的鑽石皇冠,兩噸黃金雕成的寶座……徹底將中非百姓的血肉壓榨殆盡。

博卡薩的確給法國帶來了數不清的利益,法國要發展核事業、核武器,博卡薩就將中非的鈾礦全部給了法國。法國則投桃報李,當全世界都在譴責博咖色的窮奢極欲時,法國則跳出來為其辯解。

1979年,這個國家終於過不下去了,革命浪潮迅速席捲了整個國家。博卡薩又下令將所有參與進去的人殺害。終於,在國際對博卡薩排山倒海般譴責聲中,法國也撐不下去了。

總統達科再度上台,中非帝國又成為了中非共和國。博卡薩倒台後,仍舊幻想著自己還有上台的機會。1986年,這時,當年推動博卡薩下台的法國總統和達科總統都已經下台了,博卡薩覺得自己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

他立刻乘坐飛機從巴黎回到了中非,結果剛下飛機就被逮捕。1987年,博卡薩被判處死刑,結果在法國的施壓下,最終沒有成功。

博卡薩

此後,博卡薩一直領著法國發給他的上校退休金,直至1996年才因心臟病死去。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關於博卡薩就說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看非洲三大暴君的最後一位,薩伊總統蒙博托。

蒙博托,全名蒙博托·塞塞·塞科。

和阿明這樣的半文盲,博卡薩這樣一上任就暴露出來殘暴本性不同,蒙博托剛上台時,乾的還算可以。

蒙博托

在博卡薩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後,薩伊,也就是剛果金,通貨膨脹被控制得還不錯,政府負債很低,經濟產出也開始增加。只是剛果金的這些發展和美國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為了不使剛果金倒向蘇聯,美國政府對蒙博托的態度相當不錯。

經濟有了成效,政局也開始穩定,蒙博托又開始創建自己的政黨,並將它設立為薩伊唯一的合法政黨。這些都做完了,也開始意識形態了。首先是改名字,也就是把剛果改成了薩伊。除了國家名字,蒙博托還把城市的名字給改了,之後,就是個人的名字,蒙博托要求去西化,一律使用非洲的名字。

要是看到這裡,似乎蒙博托根本達不到暴君的門檻。

薩伊

但我們接著來看。

得益於他的威望與在國家經濟、社會等方面做出的貢獻,蒙博托連任了數屆總統,最後,他乾脆自封為終身總統。此外,他還給自己封了一大堆類似於「國家之父」,「人民救星」,「超級戰士」等等的稱號。

在給自己一堆稱號的同時,蒙博托也沒忘了給國內群眾洗腦。那些類似於「是蒙博托帶來了帶來了太陽」、「是蒙博托帶來了帶來了雨水」、「所有人都要聽蒙博的話」之類的話張嘴就來。

民眾被洗腦得很成功,將蒙博托視為剛果的希望。

但蒙博托不是什麼正常人,他的手段和阿明、博卡薩沒有任何區別。

蒙博托將自己塑造得非常成功,流亡的叛亂分子被他的外表所欺騙,以為回到剛果會被赦免。然而事實卻是,他一回來就被蒙博托殘忍虐殺。

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不被動搖,他除了上面那些手段外,還對官員實行輪換制度。隔一段時間,他就將一批官員換掉,再換一批新人,誰能當官,全憑蒙博托的興趣。這些手段之下,國內任何實力都不能威脅蒙博托的統治。

自己地位穩固,國家經濟發展。接下來,蒙博托就要開始斂財了。他的手段和阿明、博卡薩不一樣,烏干達和中非本就被禍害得一窮二白,就算把百姓都榨乾也榨不出多少錢來。蒙博托這就不一樣了,國家穩定意味著由外資來投,這不就有錢了。

1973年,蒙博托打著要讓薩伊經濟獨立的說辭,將兩千多家外企進行了無償的國有化。當然,名義上是國有化,實際上全進了蒙博托和他的擁護者手裡。70年代末期,蒙博托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80年代,蒙博託名下的個人資產超過50億美元。

蒙博托和他擁護者好了,薩伊的民眾生活就沒那麼好了。上行下效,蒙博托政府的腐敗遍布各個階層,極其驚人,私吞公款,拖欠醫護人員、教師的工資都已經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在薩伊,不給各個部門塞錢,是幹不成任何事的。甚至,蒙博托對政府官員公開說過,一次不能貪污太多,要聰明點,竭澤而漁不可取,要注意細水長流。

這樣的結果就是,薩伊的經濟幾近崩潰,GDP總值斷崖式下跌,政府債台高築,通貨膨脹率剎不住車般不斷上漲,百姓缺衣少食,醫院基本無法正常運行,國內的失業率甚至要比獨立前還要高。

但是,就算蒙博托再怎麼樣腐敗、貪污,國內百姓再怎麼樣民不聊生,也沒有人管,蒙博托始終地位穩固,因為他站在反蘇前線,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尤其是美國的支持。在那些人眼裡,蒙博托是暴君,但這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吃苦的也不是他們,只要蒙博托反蘇,那他們就是永遠的朋友。

蒙博托的垮台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蒙博托對於美國來說,已經沒那麼重要了。至於發生在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則給本就搖搖欲墜的蒙博托政權又添了一把火。

當時盧安達的少數民族胡圖族,對主體民族圖西族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個月的種族滅絕活動,最終造成盧安達接近1/7的人口慘死。

盧安達大屠殺

就在國際紛紛譴責胡圖族政權的暴行之時,蒙博托卻公然表示對大屠殺的支持。他不只是說說而已,他還這麼做了,他將國內的圖西人全趕回了盧安達,任憑這些人被殘忍殺害殺。在盧安達的圖西人重新奪回政權後,蒙博托又大量收容那些胡圖族支持種族滅絕的極端分子,隨著允許這些人在薩伊建立流亡政府,給予援助。

蒙博托的這項舉動徹底惹怒了盧安達的新政府,為推翻蒙博托的政權,盧旺的達新政府和薩伊國內反對蒙博托的勢力結成了軍事聯盟。而美國並不在意蒙博托,在國際的一片譴責聲中,也順水推舟斷絕了對蒙博托的經濟與軍事援助。蒙博托立刻兵敗如山倒,眼見政權眼見垮台,他為了避免戰後被審判,逃到了摩洛哥。1997年,蒙博托因為前列腺癌在摩洛哥去世。

講到這裡,本期內容也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收藏,也可以在下方的留言區留下您的評論!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再走,扇中歷史將持續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內容。感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7e3e8d0860c23261afaaf0b42d3a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