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人民歡天喜地、福建人民尤為喜出望外的一大盛事就是:中國第三艘航母順利下水,而它被命名為「福建艦」。
這份喜悅亦鼓盪在海外遊子胸口,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北洋水師水兵墓前擺滿了福建艦的照片以及鮮花。同樣的,位於福建的沈葆楨墓、薩鎮冰墓、馬江昭忠祠等處亦被奉上多張福建艦的英姿照。
這些民間的紀念行為都表達著同樣的情感:慎終追遠,福建船政的偉績我們不曾忘,福建船政的精神我們要賡續傳承。
這是馬江海戰中福建水師「福星」艦管帶陳英受三艘法艦圍攻之時,對全艦官兵下達的最後指令。
1883年,法國以越南為基地侵略中國,引發中法戰爭。次年7月,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侵入福建馬尾港。駐守馬尾港的是福建水師,又稱船政水師。這支海軍受船政大臣節制,艦艇多是福建船政建造,骨幹官兵也多出自福建船政學堂。
面對著明晃晃的惡意,福建水師官兵上書請戰以自衛,得到的卻是清廷「不可釁自我開」「不准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也斬」的命令。
入侵馬尾港的法軍艦隊,圖源《船政學堂》
一方蓄謀以久且裝備先進,另一方毫無準備且軍事技術相對落後,最終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屠殺」:不過半個小時,福建水師9艘戰艦及多艘運輸船沉沒,近八百名官兵殉國;而法軍僅死傷62人,軍艦傷3艘。
但在那血腥的半個小時里,福建水師官兵展現出了勇猛剛強、死戰到底的精神,令人熱淚難抑。
傷亡慘重的福建水師,圖源《船政學堂》
在闖蕩世界的征途上,閩人是奮勇爭先的先鋒;在守衛家園的鬥爭中,我們亦是絕不後退的勇士!
從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施琅收復台灣統一全國、林則徐「開眼看天下」到福建船政在近代中國政治、軍事、思想、經濟、外交等領域上的貢獻,向海圖強一直是共同的信仰,家國情懷是始終不變的精神柱石。
在國內一些專家學者看來,中國的航母建造之路起點在福建船政。
1922年,福州船政局(1912年福建船政改名)設立的馬江海軍製造飛機處設計的第一艘「土航母」——水上飛機浮站,在上海海軍江南造船所建造完成。
在這之前,福建船政已取得了多個開創性的成就:建成了中國最早的千噸級蒸汽動力軍艦「萬年清」、亞洲自造第一艘巡洋艦「揚武」號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蒸汽動力艦船,以及中國第一艘全金屬結構軍艦「開濟」、亞洲自造第一艘大型裝甲艦「平遠」、中國自造第一艘大型客船「寧紹」……四十年間,福建船政共造船艦40艘,排水量合計約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八成左右。而福建船政學堂的教學成果,更是奠定了中國近代乃至新中國海軍建設的基礎,助力福建水師成為了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並向全國輸送著海軍人才。
從清末到民國,中國的海軍人才中福建人占了大半。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林永升、葉祖珪、劉步蟾、黃建勛、方伯謙等著名海軍將領,都是船政學子,展現出了英勇無畏的品格;民國時期,從船政學堂走出的劉冠雄、薩鎮冰、李鼎新先後任海軍總長。以至於近代中國海軍有這麼個說法:「無閩不成軍」。
此外,福建船政先後派出了100多名留學生,其中多人成長為我國近代社會各方面的優秀人才: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鐵路方面有詹天佑、高而謙等;外交家、翻譯家陳季同;礦業開發有羅臻祿、林慶升、林日章等;郵電方面有蘇汝灼、王平國、陳彩壽等;造船專家有陳兆翱、魏瀚、鄭清濂等。
福建船政承載著近代中國人富國強軍的抱負,由於從清到民國中央政府的腐敗,它沒有真正實現建立之初築牢海防的目的;但先輩們領風氣之先的開拓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捨身忘我的奉獻精神、奮戰到底的不屈精神,如明燈,如火炬,似星辰,照亮了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託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願;而能夠建成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亦是國家富強的實力證明。
福建艦下水命名儀式現場(圖源新華社)
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隨著遼寧艦的入列終於得償!而福建艦的橫空出世,代表著中國在引領世界航母的發展方向上占據一席之地,我們朝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邁進了一步。
「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一首國風濃郁的《山河圖》,在福建船政舊址徐徐展開「畫卷」。
「任他八千里路雲和月,男子漢都往前站,我們翻過那三山和五嶽,也依然要往前看,我們走遍了五湖四海,從來不言苦和難,不管披星戴月,大好河山常與我作伴。」
百年船政初心未改,強軍之夢代代傳承。過去、當今,在光影中穿插變幻,寶石Gem在中國近現代海軍誕生的地方,唱出星奔川鶩,呼出萬壑千岩。
1月19日(大年二十八)19:30
《山海福地·福氣來——
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
「畫」一幅錦繡山河致敬先輩
敬請期待!
來源:東南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