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發現炭疽病例,5人被隔離治療,張文宏詳解如何應對→

2024-08-06     讀史

點擊關注

近日,山東一肉牛養殖場發現個別炭疽病例,引發關注。據通報,截至8月2日上午10時,有5名直接接觸病畜的養殖場工作人員診斷為皮膚炭疽,症狀較輕,已全部隔離治療。

近年來,感染炭疽的病例較為少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8月4日晚在「華山感染」公眾號發文詳解發現炭疽感染後應該如何應對。

炭疽是一種感染炭疽芽孢桿菌造成的同時危害動物和人類的人畜共患的烈性傳染病。大多數情況下影響動物,尤其是草食性動物,人類一般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其產品而意外感染,炭疽發病重點人群主要是從事牛羊牲畜養殖、屠宰和販賣相關製品以及從事皮毛加工處理的職業人員。

張文宏表示:「炭疽是一種古老的疾病。自從人類開始畜養動物後,人類感染炭疽通常是由於直接接觸感染動物或其組織,或者通過吸入孢子而發生。自然感染炭疽的人類病例在全球範圍內通常不多,但是在特定地區可能會因為環境條件和農業實踐或野生動物種群的動態而出現局部暴發。」

他進一步稱,針對本次出現集中暴發的感染者,要關注周邊環境中潛在的炭疽桿菌污染情況,做到有效地消殺與監測,特別是加強病畜的無害化處理以及對流行區域的動物注射炭疽病疫苗。

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由於其細菌芽孢可以耐受各種極端環境,因此芽孢可以在體外以休眠狀態存活很長時間,一旦環境適合,芽孢又可以激活分裂,危害人畜。正因為此,炭疽很難從自然環境中消除,預防炭疽有賴於疫苗、暴露後預防和對於病死牲畜的焚燒等措施。

從炭疽感染的臨床表現來看,可能因感染途徑不同而有所區別,炭疽感染包括皮膚炭疽、肺炭疽、腸炭疽和注射性炭疽。炭疽芽孢桿菌有可能通過四種途徑侵入人體,包括消化道攝入,皮膚接觸,呼吸道吸入和靜脈注射。

專家表示,炭疽無論通過何種途徑進入體內,感染都可能導致播散性疾病。由於炭疽感染後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一旦懷疑感染炭疽需要及時治療。

炭疽是可以治療的,作為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多種抗生素對於炭疽芽孢桿菌有效,必要時還需要聯合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不過在選擇抗菌方案時,必須考慮毒素的產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可能性、腦膜炎的發生機率以及潛在芽孢的存在。

今日推薦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f6e28dc58451e1b26b070a0cb4f6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