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引力,學不成唐人,做不了於正?

2023-08-20     娛樂硬糖

原標題:恆星引力,學不成唐人,做不了於正?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要說去年8月最出風頭的影視公司,非恆星引力莫屬。一部《蒼蘭訣》,給業界留下關於古偶革新的諸多思考,也令粉圈注目這家年輕公司突出的造星能力。然而到了今年8月,恆星引力卻仿佛進入了水逆期:

《蒼蘭訣》一周年表面和和美美,實則暗流涌動;《永夜星河》(即遛人無數的晉江新晉言情名著《黑蓮花攻略手冊》)終於開機,精修路透圖卻屢被生圖打臉,本就因選角不被看好的該劇,此番更是雪上加霜;

當然,最嚴重的問題還是在新劇《七時吉祥》這邊。首播當晚,該劇即被認為與《蒼蘭訣》配方高度相似,開頭幾集還埋了聯動彩蛋。按理說,這些「IP宇宙感」會令該劇擁有一個更加順遂的開局,現實卻恰恰相反。

播出一周,《七時吉祥》仍未出現好轉跡象,目前已快進到主創發瘋階段。主演楊超越在劇宣直播中含淚道歉,出品人兼製片人王一栩連發多篇小作文。

但眾所周知,群眾現在已經不吃賣慘這一套了。因此這些操作並沒能挽救頹勢,反而更加將火苗引向王一栩本人,乃至恆星引力公司。

怎麼個2.0法

《七時吉祥》改編自九鷺非香小說《一時衝動,七世不詳》,由愛奇藝、恆星引力出品,李南、杜林執導,李麗莎、徐弘編劇,楊超越、丁禹兮等主演,講述了天界姻緣閣紅線小仙祥雲與上古戰神仙君初空陰差陽錯綁定,共同下界開啟一次次情緣副本的故事。

《七時吉祥》與《蒼蘭訣》的相似首先體現在組局上。出品方都是愛奇藝與恆星引力,IP都來自九鷺非香,卡司都是女團成員搭檔非頭部95生,再帶一群新人配角。

其次是視聽包裝上的相似。兩部劇都採用了二維動畫風格的片頭,片頭曲一為《訣愛》、一為《唯愛》,皆由台灣歌手詹雯婷演唱。都是OST重裝上陣曲目眾多,都有劉宇寧與李常超獻聲。另外,兩部劇的造型指導都是近些年以色彩繽紛、腦洞大開聞名的易小雅。

在造型之外,兩部劇的美術與特效風格也明顯區別於市面其他仙俠劇,只與彼此相像。這體現在特效量大,但與實拍部分的結合比較自然,有效增進了畫面質感。並且,兩部劇在開篇都使用了大段特效鏡頭來對世界觀進行介紹。

最後,從內容上來說,得益於九鷺非香的原著基礎,兩部劇都輕鬆融入輕喜劇元素,並且有高概念可打——《蒼蘭訣》是男女換身,《七時吉祥》是無限流副本。如此,談情說愛之外還有其他劇情看點,產生感情的過程也不會顯得太工業糖精。

當然,如果僅僅是以上這些相似,還不足以引發疑惑與反感。最大的問題是:《蒼蘭訣》與《七時吉祥》的小說設定其實並無多少相似之處,卻被改編出了非常強的既視感。

首先,《七時吉祥》的原著中,男女主是兩個小仙,可以說是普通人的戀愛故事。劇版則改為天界戰神與失憶女帝。男主作為戰神與天界統治者是兄弟關係,並且以「本座」自稱,像是從長珩、東方青蒼身上各取了一些設定揉到一起。女主從草根到有背景的改編又與小蘭花身世如出一轍。

其次,《七時吉祥》的男二修茗也是劇版原創人物,表面上是男主的仙界好友,實則對女主的原身存在幾萬年的執念,行走在黑化邊緣,像是《蒼蘭訣》長珩、容昊的結合。

添加原創男二尚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原因不外乎捧人或者平衡小說與劇集的體量差距,市面上存在大把類似的操作。但是,為原本更偏向神話故事的《七時吉祥》增添一場幾萬年前仙魔大戰的前情,導致人設、矛盾都跟著變,這種程度的改動並不多見。不能怪大夥往硬蹭《蒼蘭訣》的方面去聯想。

《蒼蘭訣》的改編程度也不小,但是選角貼臉,劇情絲滑,虞書欣、王鶴棣於各自的角色最終都收穫了「天選」的稱讚。《七時吉祥》則不然,楊超越與丁禹兮其實更貼合原著的普通人歡喜冤家,而非劇版的能屈能伸小仙子與bking戰神,以至於顯得比較吃力。特別是丁禹兮,無端要面臨一輪拉踩,短板被無限放大。

怎麼就踩坑了

同質化是古偶廠牌的常見病,唐人、歡娛、歡瑞都遇到過,原因也被分析得很透徹,包括但不限於:核心創作者年紀上去了跟不上時代、班底太過固化、演員排列組合、過往爆款太多產生了路徑依賴,等等等等。

相比願意主動求變的於正,這一問題在唐人這邊尤其明顯。這家成立於1998年的公司可以說是「古偶」概念的締造者之一,承包了無數80後、90後的童年。其中,《仙劍奇俠傳一》與《仙劍奇俠傳三》被奉為仙俠劇經典。

但在遊戲粉眼裡,這個系列同樣存在魔改與套路化的情況。例如男主統一變混混,給人物加各種沒品的暱稱,劇情狗血幼稚化,為了捧人不惜大改劇情等等。用現在的話說,充斥著資本的傲慢。

所幸在《仙劍一》與《仙劍三》的時代,演員還算給力,觀眾的選擇也少,並且社交媒體不算髮達,遊戲粉的怨念並不能第一時間發酵。不信你看到了2012年的《軒轅劍》和2016年的《雲之凡》,唐人還在沿用以前的配方,結果就很慘澹。

王一栩曾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深受唐人影響,外界一度也認為,恆星引力重視OST、劃拉大批俊男美女做群像劇等操作有唐人遺風。那麼,恆星引力是過早踩入了唐人踩過的坑裡嗎?硬糖君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內容廠牌的同質化一般都出現在走下坡路的時候,而恆星引力成立才5年,揚名立身的爆款僅1部。另外,根據主創透露,這兩個項目的前期準備都超過2年,《七時吉祥》於2022年2月開機,當時《蒼蘭訣》還沒有播出,並不存在複製爆款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恆星引力並不是一家單純的製作公司,而是一家「以優質網生內容為核心的IP運營公司」,在影視之外還有音樂、小說、動漫、元宇宙等業務方向,內容布局以廠牌為單位,不太可能像創作者核心的公司或者垂直廠牌一樣,受到個體創作者風格與能力的限制。

那麼,《七時吉祥》與《蒼蘭訣》的高度相似從何而來?硬糖君有兩點推測。

其一,恆星引力五周年時的一篇稿件中提到,創業之初,恆星引力就以創造具有統一審美體系的內容產品為目標。可能不是《七時吉祥》在copy《蒼蘭訣》,而是二者都遵從了幻想中廠牌的某種模板。

其二,恆星引力對待製作創作不可謂不認真,但是當它自我定義為「IP運營公司」,其思考的、想要的很多東西就已經超出了做劇,也難免對做劇產生影響。之所以每次會花費許多功夫設計、豐富作品的世界觀,是因為這些世界觀並不是用過一次就廢,以後的其他作品也可能放置其中、形成IP宇宙,以及與公司的元宇宙業務結合。

事實上,今年3月,恆星引力就與手機天貓合作舉辦了一次3D音樂節,在虛擬空間中重現了水雲天、司命殿等《蒼蘭訣》知名場景,部分演員參與演出,劇集官微與當時苦心經營的角色語C號也都為活動進行了宣傳。

這就不難想像,額外的用途會給劇本改編帶來額外的任務,不見得每次效果都是加分。

深入飯圈,不懂群眾

王一栩可能是如今社交平台上最活躍的製片人之一。只用兩年時間,就追上了老前輩於正,人送外號「戲精王」。

區別在於,70後的於正主要是站在資深業內的角度吃瓜放料、指點江山,被懟了也要硬撐著保持雲淡風輕。90後的王一栩則致力於消滅自己與網友的距離感,時常比個心、掉個淚、發個瘋什麼的,對飯圈話術也是信手拈來。

遠的不提,就說8月18日凌晨的小作文。「沒想到《七時吉祥》會被黑成這樣」、「有很多充滿敵意又負面的聲音不停的在找黑點攻擊《七時吉祥》」、「全平台限流也毫無原因」,還有占了近半篇幅的「你造TA們有多努力嗎」。猛得一看,還以為是主演家的大粉在超話喊話。

觀眾苦飯圈風氣久矣,就是因為不知從何時起,一句單純的吐槽可能就會被打成別有用心的黑子,評價作品的正當權利被剝奪。如今製片人也陷入了這個思維怪圈、帶頭搞飯圈思維,更讓人腦仁疼。

此外,這篇小作文延續了劇宣直播中楊超越的「標籤論」,似乎將外界對主演的有色眼光或者惡意狙擊當做了劇集失利的主要原因。全篇怪輿論、怪延期、怪限流……唯獨沒有對自家劇本改編的反思,看不出內容創作者該有的氣度與覺悟。

如此宣發不止沒能挽救《七時吉祥》,還引來了外界對王一栩製片人業務能力的質疑,令《狐妖小紅娘》《永夜星河》的關注者內心打鼓。

既然觀眾已經被惹惱,全心全意專注劇粉是否能成為王一栩的制勝之道呢?

也很難說。在《蒼蘭訣》與《七時吉祥》搞聯動上,王一栩就完全錯估了「訣人」(即《蒼蘭訣》劇粉)們的反應,上一秒發博邀功,下一秒滑跪道歉。

「訣人」是內娛比較成功的劇粉運營案例。通過出色的正片、豐富的物料、活躍的角色語C號、主創經常掛在嘴邊的「熱血笨蛋」,《蒼蘭訣》為劇粉構建了一個愛與真誠的2.5次元烏托邦。

但有些時候,外人也會很難理解劇粉的較真程度。以OST聯動的方式致敬前作,這種操作其實很常見。但深度「訣人」就是會認為《余情》是小蘭花自戕名場面的配樂,用在《七時吉祥》男女主的心動時刻既不搭又褻瀆。儘管王一栩去年與「訣人」互動得歡,此時也成了那個「外人」。

因為不管平時偽裝得多麼好,公司老闆、製片人本質還是商人與創業者,運營IP是為了從中獲利,與演員、劇粉都存在分歧。只不過前者在去年劇集完結、CP解綁的時候就浮出水面,而後者越往後才會越明顯。例如今年《蒼蘭訣》一周年時,恆星引力為其舉辦了主題派對,但是男主王鶴棣沒有參與,之後現場布置也被指敷衍,導致一部分劇粉很是心寒,如夢初醒。

還是那句話,成功的IP是一場大型共創,既是IP作者與改編的共創,也是B端與C端(做數據、產同人……)的共創。如果IP夠大,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吸血背刺之罪,管他是創造者還是版權方。

觀「訣人」對《七時吉祥》的牴觸,就能看出恆星引力的聯動設想並沒有想像中好走。想要繼續逐浪飯圈,王一栩可能需要一顆更加強大的心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cb2429294c8f04b9ef119ab5a269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