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放學後15分鐘,睡前15分鐘,聰明孩子悄悄做了這兩件事
哪些能力,可能成為孩子立足未來的標配?
首先是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個是溝通演講能力,再有就是閱讀能力。
開學後有個班主任發現班裡一個男孩進步特別大,仔細一問,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原來,這個孩子每天放學後、睡覺前各抽出15分鐘,專時專用地完成兩件事。家長只需要配合一下,孩子就自然而然、樂樂呵呵地坐享進步。
總結起來,兩件事的核心理念,都是讓孩子當小老師,把學到的知識和見聞分享給家長。具體做法一起來看——
放學後15分鐘
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先別急著催他寫作業,鼓勵他們當小老師,讓他把學校老師講的內容給家長講一遍。
每周只需要3到4次,每次15分鐘。
比起當學生,孩子們其實更愛當老師。讓孩子當老師,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孩子,孩子白天在學校聽課、做筆記時也會更認真。
家長需要在前一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商量講什麼。可以先從他擅長的科目講起,再慢慢過渡到不擅長的。講課過程中,家長還要適當「裝傻」。這麼做也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嘗到甜頭,幫助他們有效學習和主動成長。
會講題的孩子才稱得上真學霸。小黑板前一站,當家做主的感覺立刻來了。其實,這個方法運用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即聽講是效率最低的學習方式,而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教別人。
剛開始時,孩子講課可能磕磕巴巴,這其實是他思維完善、優化、提升的關口,也是學習真正發生的起始點。家長只需耐心等待、及時引導,孩子慢慢就會實現知識習得到思維升級的蛻變。
睡前15分鐘
為什麼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存在巨大差距?閱讀量大的孩子,他的閱讀時間從而何來?
建議孩子每晚睡前,閱讀15-20分鐘。在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有利於習慣養成。
第二天閒聊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講講昨晚閱讀的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這裡還是運用了金字塔學習理論)。假以時日,孩子就會養成閱讀習慣,積累海量閱讀材料,並且培養起快速閱讀及概述的能力。
睡前本來就是孩子一天之中精神狀態不太好的時候,此時去完成一些「燒腦」的學習任務只會收效甚微,不妨進行親子閱讀或者讓孩子讀些喜歡的書。
專家建議,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面也應該逐步增加,並要注重從認知到理解再到運用,從而形成閱讀能力的良性增長。
能夠閱讀的孩子,也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而能夠學習的孩子,終將會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
,
發表於2023-09-21 21:1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