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中超最後一項大賽在上海虹口落下帷幕,首回合0比1不敵山東魯能的申花,在主場氣勢如虹,下半場連進三球,不給山東魯能任何翻身的機會,最終如願捧得足協杯,為並不成功的中超賽季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魯能則功虧一簣,在聯賽為杯賽讓步情況下,即使取得了聯賽第五的好成績,也仍然無緣下賽季亞冠,整場比賽,魯能需要總結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在客場的保守思維,最終導致球隊遭遇逆轉。
而隨著足協杯落幕,各大獎項也即將出爐,而足協杯頒獎典禮上,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北京國安獲得了本賽季中超的公平競賽獎,作為從犯規和吃牌角度出發的獎項,給國安不能說過分,但確實有比國安更好的選擇。
從比賽場面來看,國安中前場搶斷數量雖多,但惡意犯規較少,比賽進行得比較流暢,而相比一些隊惡意拖延,以及故意吃牌來比,國安絕對是出色球隊,但僅從犯規這一項,國安340次犯規甚至都多於恆大6次,而今年聯賽犯規數最少的球隊,是武漢卓爾,僅有314次,而從吃牌榜來看,國安也不如武漢卓爾,黃牌數卓爾39張比國安多一張,但北京國安的紅牌比卓爾多一張,一紅兩黃牌來看,還是卓爾吃牌少。
犯規數比武漢卓爾多,吃牌兩隊不分伯仲,而從比賽場面來看,武漢卓爾鬥志旺盛,但踢球不髒,很少有惡意犯規出現,所以從數據角度出發,武漢卓爾更應該獲得公平競賽獎,而河南建業雖在最後幾輪全力以赴沒有放水,但畢竟犯規數高居中超第一,不獲獎也有理由,但武漢落選確實不應該。
而令更多球迷在意的是,公平競賽獎雖然和一些場上得利無關,但國安本賽季獲得了九粒點球,僅少於大連的10粒位居第二,比奪冠競爭對手恆大,上港都要多出4粒,而問題在於,部分點球從慢鏡頭回放,都有很大的爭議,在可判可不判的選擇中,國安往往都是獲利方,而在一些犯規審核上,國安經常被照顧,這就從一些比賽公正性方面難以服眾。
公平競賽獎雖然是一個和成績無關的獎項,相比聯賽冠軍無足輕重,但這代表了體育運動最高的價值,就是公平,這個獎應該發給真正有資格得獎的球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8e4ddee3145e1571f8f23c81f953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