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紫》風評不佳,但熱度不減?

2023-03-14     未來電影局

原標題:為什麼《重紫》風評不佳,但熱度不減?

《重紫》一開播就被打上「低配A版花千骨」的標籤,但是全劇看下來,其實無論從劇情、人設還是鏡頭特效,都和《花千骨》毫無關係。

此劇擁有這樣的標籤,「得益」於短視頻時代有過多的「標籤黨」,為奪流量,不擇手段。《重紫》這部劇在網際網路上,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風評不佳,但熱度不減」,下面我們鋪開來講理由。

為何風評不佳?

第一,《重紫》一劇橫空出世,而在此之前,有諸多同質化仙俠劇已經在市場上流通,從《花千骨》播出開始,仙俠「師徒戀」不再是一個新梗,這次《重紫》也走「師徒」路線,雖然劇情不一樣,人設也不一樣,但是始終沒走出新的路子,而是沿著老路改革稍加改革創新,所以觀眾的預期就不高,屬於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一部劇。

第二,該劇的價值觀不妥。近些年,「平等」、「平權」等字眼被數次搬上影視創作的舞台,許多破除階層觀念,實現草根逆襲的劇已經層出不窮。

為什麼觀眾對這樣的劇好評連連?因為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維也在變化,原本守舊的階層主義,宿命主義已經更新疊代,因為當下的時代給人以機會,草根和精英有了互換身份的機會,精英階層不再是「被壟斷」的。

《重紫》一劇開頭就說明一事:代表著六界秩序的「六界碑」是由神界鑄造,代表了世間的規則和真理。許多人都不清楚「六界」是哪六界,在此普及一項,六界分為神界、天界、仙界、魔界、妖界、人界。其中神界最為高貴,實力也最強,所以整個六界的「遊戲規則」是他們定的。那麼開頭也交代了,三萬年前神界覆滅了,轉由仙界來守護六界碑。所以為什麼劇中會有那麼多「仙魔大戰」?要知道能「戰」說明實力相當,原先的「神界」對其他界屬於「實力碾壓」,而神界隕滅後,仙和魔的實力相當,才有了「爭權」的契機。

從「平權」的價值觀角度來看,確實在碾壓型選手退場後,兩個差不多實力的選手,為何自然而然地選擇了「仙界」來繼任呢?再說,自詡「守護蒼生」的仙界本身也隱藏著各種骯髒手段和交易,並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意識形態。

第三,該劇被平台捧殺得很厲害,自稱是「s級」作品,特效的精細程度卻連之前的「a級」作品都不如。除了特效,讓人失望的還有人設,如網友所言「全劇戀愛腦,隔壁山上的草都被薅禿了」。從魔尊逆輪對水姬、到重紫對洛音凡、再到全劇男配、女配,真的沒有一個好好搞事業的角色。當然仙俠劇走「情感」路線本身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想要塑造的人物呈現得更加立體,需要有多面性,不能單從情感下手,這樣的人設過於片面。

第四,結局非常草率,前面把魔尊亡月塑造得那麼強大,整個世上只有洛音凡能夠與之一戰,可是最後亡月卻被凈化了煞氣的重紫給「一秒封印」,一點反抗都沒有,非常敷衍。

最後重紫和洛音凡為什麼會成為劍靈,也沒有合理的邏輯說明,因為洛是為了重紫發動了鏡心術而死,而所謂的鏡心術要無愛才能發動,為什麼心中有愛,有執念的洛還是能夠發動呢?既然發動了,他也被魔劍刺透了,本應該死去,怎麼又突然變成了劍靈呢?這一串都沒有合理的說明,讓觀眾看得「雲里霧裡」的。

第五,鏡頭中透露著廉價感。看《重紫》的時候,總體觀察下來劇本不錯、特效也不錯,但是鏡頭總是有廉價感,明明是按照電視劇的標準做的,卻做出了網劇的效果。

該劇的編劇湯祁岑的代表作品有《執念師》、《老九門》、《沙海》等,作為內地女編劇,她的實力不俗。所以為這部劇的廉價感背鍋的應該是導演,此導演的優勢在於擅長動作戲,但是對劇情的細膩,鏡頭的質感等等把控也許就不夠豐富,所以我們發現這部劇呈現出來也是動作戲到位,但畫面的高級感不足。

為什麼熱度不減?

該劇的熱門明星很多,如徐正溪、楊超越、馬聞遠、鄧為等,從演員的選擇上可以看出,該劇更加傾向90後、00後的市場,有了流量明星的加持,這部劇的關注度也是自然而然地上升。其中楊超越本人就屬於「草根逆襲」的典型案例,與本劇中「重紫」的人設非常相近,所以角色給人更有代入感。

而且楊超越在此劇中,給人的驚喜連連,在演技上有很大的提升,對正邪兩面的表情處理都非常到位,同時飾演了重紫、文紫、紫魔三個角色,對其來說挑戰很大,但是楊超越確實算得上不負期望,表現不俗。至於其他角色,基本上全員演技都在線,不存在「出戲」的狀況,從這一點來看還是較為滿意的。

雖然前面我始終有提到這部劇的劇情其實很老套,集合了「古早言情」的幾乎所有梗,如「替身文學」、「失憶文學」、「病嬌文學」、「轉世輪迴」、「契約夫妻」、「綠茶」、「白蓮花、黑蓮花」等等。

但是市場上古早文學曾經俘獲了很大一批年輕人的心,再老套也無所謂,畢竟有滿滿的「童年回憶」加持。所以雖然口碑不好,但是商業市場是有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套路得人心」。

當然,在我看來,涵蓋的元素過多,本身也不好,因為這樣劇集的節奏就太快,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過多,既然涵蓋的面廣就註定做不到深入某個點,所以劇情的核心就顯得過於膚淺,作為觀眾我看到了三生三世的「虐」,但是很難感受到其中的「愛」。

我很欣慰的一點在於《重紫》的確在仙俠劇中做到了差異化競爭,導演很懂人心,有幾個值得一提的亮點:

全劇的思路是「先抑後揚」,因為重紫最早的設定是乞丐出身,沒有教養,角色並不討喜。但是當她復活之後,變成了歷經磨難的成熟重紫,觀眾自然而然會開始懷念那個無憂無慮、頑皮可愛的少女。

我所謂的差異化,主要差異在洛音凡身上,這個人設和《花千骨》中的白子畫有諸多不同。白子畫身上呈現出來的更多是「禁忌」、「循規蹈矩」、「忍讓」,可是洛音凡同樣作為仙門老仙來說,他身上更多的不是壓抑本性的東西,而是有很大部分是情緒化的東西,類似於「霸總人設」。

所以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洛音凡那麼愛重紫,卻忍心殺她,那是因為洛本身骨子裡占有欲極強,他養了錦鯉,也養了狻猊,還養了重紫,但是重紫和其他兩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她有自由意志,她不聽話,不會任人擺弄,所以在重紫的叛逆達到頂峰的時候,洛就會起殺念,他想占有的不過是那個聽話的重紫。

我說的全劇戀愛腦,其中不包含洛音凡,他是最為清醒的,從頭到位,他付出的代價都很少,大餅畫的倒是實在不少,最後以身殉道,也是為了心中蒼生,不單單是為了重紫

總的來說,《重紫》一劇始終在熱榜上,說明其有過人之處,無論是流量明星,還是各種玩梗,只要抓住了眼球,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勝利。

但是這部劇的提升空間仍舊很大,我們不能單從商業來看一部作品,要從作品本身帶給時代的意義來看,在當下的市場,我們更需要創新力,利用作品輸出正確的價值觀,相信未來中國的影視會越做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4f996863b5f3187c931f8a6cbb7e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