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銷量為一切 全球化底色不允許smart打價格戰

2023-10-23     道哥說車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淺淺】過去的smart為了都市靈活性而存在,而全新的smart則走起了輕奢路線,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smart在特定的當下都是個性化的存在。10月21日晚,smart品牌煥新後的首屆smart times如約而至,彼時,全新smart精靈#1鉑金版正式上市,無論是粉絲嘉年華還是新車上市,smart所呈現的都是令人上癮的魅力。

「對smart來說,銷量不是最主要的,我們不以銷量為一切。我們的戰略是全球範圍內長期、可持續地打造我們的生態圈,打造我們的品牌,這是我們的戰略。」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在多個重要場合反覆強調品牌是smart最核心的競爭力。正是因為重視品牌資產,使得smart在內卷激烈的價格戰中始終保持自己的品位與定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smart的身上,與「品牌」二字同樣高頻的還有「全球」。秉持「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前瞻發展戰略,smart正深化中歐市場運營、布局全球市場,加速成為全球領先的新奢智能純電汽車品牌。

價格戰並非smart的應對策略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經歷了空前慘烈的價格戰,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加入了這場混戰。似乎在這種無差別的狂轟濫炸之下,沒有誰能置身事外,無非就是主打參戰,還是被動應付的區別。

然而,儘管新能源市場的競爭烈度巨浪滔天,佟湘北卻稱,參與價格戰並不是smart的應對策略。究其核心原因,是不符合smart的發展戰略。

據佟湘北介紹,smart所做的都要考慮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夯實品牌、產品、運營基礎是關鍵,smart不會為了單一市場短期增量而犧牲其他同樣重要的東西。品牌的定位、新老用戶的利益和期待,很多因素在定價時都要慎重考慮,尤其smart品牌是全球範圍內經營的,需要考慮的點更多。

舉例來說,今年,smart精靈#3先在中國銷售,然後才開始裝船往歐洲運,於明年1月份歐洲交付。海外媒體很早就知道中國市場的價格,歐洲價格也可以估算。如果smart在中國市場降價,會影響到其他市場一系列的動作,產生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應。

此外,如果打價格戰,老車主會感覺背刺。據悉,smart在歐洲的銷售有很多是B端,例如融資租賃或大企業、大客戶購車,這使得產品殘值變成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旦在中國市場價格隨意波動,可能影響到歐洲市場的產品殘值,以及融資租賃合同、月供包括後續市場都受影響。

「牽一髮動全身,這對市場定位非常不利,它代表你的品牌價值鬆動了。」儘管一味的以價換量並不符合smart的發展戰略方向,但是在戰術上,佟湘北稱會根據市場實際環境,靈活運用市場政策工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這也是實現業務長期發展的核心支柱。

而對於smart今年新推出的車與以前相比有價格調整。佟湘北則解釋道,這是從供應鏈和企業運營成本考慮的,伴隨著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降價,比如鋰礦的價格回落,影響BOM成本,smart選擇及時回饋用戶,這屬於正常的價格調整,與「價格戰」不是同樣的概念。

秉持「中歐雙核,全球布局」戰略

作為曾經燃油車時代的經典之作,smart風靡於43個國家。而到電動化時代,在吉利以及梅賽德斯-奔馳兩大股東的助力下,其全球化之路又是如何布局的?以smart精靈#1號在全球銷量的比例為例,目前階段,50%在歐洲,40%在中國,10%在其他。

據了解,smart目前採取的是「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發展戰略,中歐雙核布局使得smart考慮得要比本土運營的公司考慮得更多,畢竟在中國市場的經驗很難複製到歐洲去。「由於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環境非常不一樣,所以smart要培養各地專門的團隊,自己也需要親自去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各個市場實地走訪,才能培養國際化的視野,來做一個通盤的國際化的決策。」佟湘北如是說。

雖然smart採取的是中歐雙核戰略,但是在單車利潤上,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卻是差不多的。佟湘北稱,目前smart主要發力在德語區,其他地區包括北歐的那些語系還在拓展,小國家還沒發力。所以是需要持續投入的,市場潛力和空間還很大。

而smart全球布局的進度則主要是「南拓」、「西進」兩個方向。佟湘北透露,「南拓」是以中國為出發點,往南已經進入中國香港和澳門,9月,首批smart精靈#1右舵版量產車型已經正式在馬來西亞市場啟動預售並且發運了,下個月在馬來西亞還會做第一次上市活動,並將按計劃在第四季度向用戶交付。其他就是新加坡、印尼、泰國,乃至其他東協國家,再往南就是澳大利亞、紐西蘭。「南拓」這一路都是右舵車市場,smart有提供到歐洲市場成熟的右舵車型,有現成的產品打到東南亞國家和澳新市場。「西進」則是中東一帶,目前,smart已經宣布進入以色列和阿聯,接著是中東海灣6國,這是「西進」的發力方向,這些新興市場占比是「5:4:1」中的「1」。

相比中國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有著25年品牌積澱的smart為其全球化之路提供了不少助力,現如今在吉利、奔馳兩大汽車集團的賦能下,其「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發展戰略將會走得更加紮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4667c00232d325f1942a93a59f19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