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花費至少827億美元,讓482萬烏克蘭人「流亡」,值得嗎?

2023-02-23   小慕說熱點

原標題:俄軍花費至少827億美元,讓482萬烏克蘭人「流亡」,值得嗎?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雙方都有不小的損傷,即便是相對更加強大的俄羅斯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從俄軍閃擊基輔,圍剿馬里烏波爾開始,到現在俄方已為這場衝突花費了接近年總收入的四分之一。據烏克蘭統計在11月份的時候,俄軍總開支已經超過827億美元。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筆錢確實很「難承受」,因為本身俄羅斯就不是一個經濟大國。烏克蘭還是「老樣子」,瘋狂唱衰俄羅斯,卻對自己的「慘況」隻字不提。

據聯合國相關組織統計,自2022年2月24日至12月18日,烏克蘭至少有17595名平民傷亡,其中6826人死亡,10769人受傷,直接或間接導致至少482萬烏克蘭人變成難民,在各地「流亡」。對比雙方的損失,烏克蘭顯然更加悽慘,不過作為主戰場更大的傷亡也很正常。只是俄羅斯花費近千億軍費,讓近500萬人流亡,值得嗎?客觀來說不值得,如果這些錢用于軍事建設,俄羅斯可以再次擁有航母,可以進一步優化現代、信息化作戰系統等,能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很多。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在自己「錢袋子」空空如也的時候,偏偏要選擇開戰,這種耗費巨大的方式處理問題?按照在國情咨文中普京的說法:是西方發動了戰爭,而俄羅斯正在用武力制止戰爭,挫敗了基輔對頓巴斯的蓄意襲擊。也就是說俄羅斯是被迫「迎戰」,而不是外界所看到的的「主動出擊」。如果真相是這樣,那麼俄羅斯的戰鬥就「值得」,因為國家安全和軍費開支對比,顯然前者更重要。說得直白一些,努力賺錢的目的是保家衛國,而不是讓錢包看起來很「飽滿」。而且基輔襲擊烏東長達八年,能符合普京的說法。鐵錚錚的事實擺在面前,總不能說基輔屠殺烏東是「理所當然」吧?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說是「西方發起進攻」。首先在俄羅斯或者說前蘇聯的視角里,沒有烏克蘭這個國家,其只是「一道防線」。當初美蘇(俄)雙方將烏克蘭當作緩衝區,目的是避免正面接觸。前蘇聯當時也打算扶持一把烏克蘭,可以有效的抵抗西方的「入侵」。奈何拼死拼活養大一個「狼崽子」,關鍵還是一個白眼狼,轉頭就開始給美國磕頭。本來只是烏克蘭「一廂情願」也不會開火,奈何美國開始異動。

美國的勢力開始率先進入「戰線」,計劃在烏克蘭部署飛彈。就相當於,雙方劃定一個「停火區」,結果美國人想要在裡面搭建一套進攻裝備,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就可以認定為西方在發起進攻。說得直白一些,烏克蘭就是一塊「和平區」,美俄任何一方敢在烏克蘭架起「大炮」,就相當於在向對方選擇。至於烏克蘭,美國和俄羅斯的視角里都沒有這個國家。大國爭霸不是「過家家」,真的會死人會滅國絕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