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動漫迷想必也發現了,動漫中的反派角色,無論一開始有多麼邪惡,到最後,都會給他們一個讓他們變得邪惡的理由,一些反派的不幸過往,也會引起觀眾的同情。
還有一些做得壞事沒有那麼狠絕的反派,在洗白之後,會加入正派的陣營,開始一起對付更大的反派。
反派們變成壞人的心路歷程,大概可以用這一句話來概括:
錯的不是我,錯的是這個世界!
為什麼動漫中的反派角色最終都要洗白呢?
01.讓故事變得完整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邪惡的。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友善、和諧的環境中長大,哪怕是惡魔的孩子,也會有一顆善良的心,比如小灰灰從小就和羊羊們是好朋友,對朋友們從沒動過壞心思。
而那些動漫中邪惡的動漫角色,如果不給他們的過去一個合理的解釋,觀眾就很難理解這些角色的動機,無法更全面地看待對應角色。
在將這些反派角色的過往補充完整之後,觀眾會理解這個角色為什麼變得這麼壞,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個角色的壞。
比如比比東,在劇情還沒有給出千尋疾對她做的那些事的時候,很多人以為她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大反派。但是在給出回憶之後,才發現原來比比東曾經也是個可憐人。
有了更全面的信息,為我們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才能更準確判斷我們該如何看待一個角色。
02.動漫的教化意義
雖然近幾年動漫的娛樂屬性越來越強,但是動漫本身存在的教化意義,還是沒有完全消失的。
如同正義必須打敗邪惡,多行不義必自斃等主題,不管是動漫,還是影視劇,都是最基礎的主題。
我們永遠不可能去宣傳一部「邪惡打敗正義」的動漫,因為那是不正確的。
雖然說我們的價值觀大多在日常待人處事中形成,但是對於一些尚未形成完整價值觀的觀眾來說,動漫也是他們學習的一個地方。
如果動漫中的價值觀不正確,那一些觀眾也會跟著學壞。
所以,一部動漫有必要向觀眾告知,一個反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不歸路的,如果回到影響這個反派的重要節點,或許他還有別的選擇。
這樣既可以提醒觀眾,不要像反派那樣,在重要的節點上,不要做出錯誤的角色。也可以警醒觀眾,哪怕有再悲慘的過去,也不該把自己的不幸,加在無辜的人身上。
結語
因為動漫的數量龐大,正派的形象開始越來越同質化,相較而言,反派反倒變得有些多元化,相較而言,喜歡反派這種形象更立體的角色的觀眾開始增多。
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喜歡動漫中的反派角色,不代表我們要把這個反派角色的所有行為都合理化。
或許他有不幸的過往,會讓我們同情,但是把自己的不幸加在無辜的人身上,那不就變成了和當初害得自己不幸的人一樣了嗎?
如果真是這樣,他又有什麼資格去反駁正派除魔衛道的任務呢?
有些動漫反派最後給出他們完整的過往,並不是為了「洗白」,而是告訴觀眾,他變成這樣是有原因的,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