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傳媒曾健:一切為了增長,一切為了贏!

2023-09-06     新經銷

原標題:新潮傳媒曾健:一切為了增長,一切為了贏!

8月18日,在新潮傳媒上海總部,「新經銷」專訪了新潮傳媒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曾健先生。新潮傳媒作為國內最大的社區媒體平台,可謂是中國快消經濟繁榮與否的「晴雨表」之一。因此,對曾健先生的訪談內容,可以說是我們從整體視角判斷2023年快消經濟好壞的一個最好參考。

曾健先生本人亦是一名優秀的連續創業者,他帶領經營團隊完成了新潮傳媒從區域到全國的市場布局,締造和運營了中國線下傳媒行業最大的廣告銷售團隊。

2020年,他開始著手構建KA團隊,拓展及服務了雀巢、寶潔、阿里巴巴、美的、澳優乳業、A2奶粉、光明、唯品會、勁酒、歐派等近300個知名品牌,協同客戶成功打造了大衛拖把、科大訊飛AI學習機、a1零食研究所、阿爾法蛋詞典筆等十幾個經典品牌案例。

以下內容均由曾健先生講述,「新經銷」記錄整理並經過本人審核。

2023上半年:

大半是海水,小半是火焰

2023年上半年,快消企業整體表現怎麼樣?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大半是海水,小半是火焰」,企業群體分層分級、分化非常嚴重。大部分都很難,極個別企業不錯。

具體來看,過去市場表現都還不錯的企業,分化成了三種狀態。

1)增收不增利。

第一種,增收不增利,收入可能還在增加,但利潤增長保不住了。這是上半年比較典型的情況。

比如兒童奶酪,整個品類因為激烈的競爭,幾乎都不怎麼賺錢。再比如金龍魚,上半年1100多億的營收,利潤下滑大半。

這一類往往還是品類的領頭羊,規模在增長或保持,但利潤卻下滑。

原因 之一,原材料成本 上漲,但終端價格因為有很多競爭,它漲不起來;
原因 之二,市場存量博弈,競爭性費用大幅上升,原來結構中的產品利潤不夠支撐;
原因之三,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消費端熱情受到抑制,反過來加重了品牌端和渠道端的競爭烈度。

2)許多企業現金流開始緊張。

過去三年疫情,包括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其實都是處於持續「失血」的狀態,現在都處在一個「回血」的過程中。

但2023年經歷了第一季度短暫的增長之後,第二季度乃至七八月整體運營情況都不容樂觀。事實上,過去三年的疫情,只是我們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影響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

如果你的品牌和企業完成了轉型升級,那今天對你來講是增長和超車的機會。但大多數企業沒有做到,都認為疫情過去了就會好,實際並非如此。

因此,進入第二季度後,現金流緊張是很多企業始料未及的情況。疫情過去後,企業的「失血」還在繼續,這一部分企業壓力是很大的。

這種壓力也傳到了我們廣告行業。新潮已經算是好的了,今年同比還在增長,但有些類型的廣告媒體,已經有許多解散了。

3)以線上營收為主的品牌,出現了結構性矛盾。

一個核心卻又無解的問題,流量成本大幅且持續上漲。

線上品牌的爆發力是很強的,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品牌不具備獨立性。 線上品牌都是要寄生於網際網路平台,而平台給你的每一個競價流量,都是要錢的。

比如有一個線上品牌,一年營收超過二十個億,但流量成本就有八個億。它能賺錢,但是利潤很薄。要是流量成本再上漲一點,它就賺不到錢了。

並不只是你的流量緊張,是整個平台的流量都緊張。所以,平台方是很鼓勵品牌商去站外引流的,為此甚至還有專門的流量獎勵。

但競價流量的機制決定,每一個流量的成本都會趨向無限上升,直到不賺錢。

沒有線下渠道,品牌就沒有根。很多線上品牌,今年都在補線下這門課。

在上半年這種情況下,整個大消費行業的資本投資熱情也趨於冰冷。在一級市場,今年對快消品行業的投資都是很少的,亮點很少。

這導致很多市場本來做得不錯的企業,融資也很困難,被逼放慢了市場的腳步。好企業也很難融到錢,這也是今年比較特別的一種現象。

好企業做對了什麼?

儘管今年日子不好過,但仍然有做的非常好的企業。不管環境再難,都有這樣的企業,且往往具有相同的幾個特徵。

1)首先是有一位優秀的創始人或CEO。

我認為,做企業不是講民主,是要看領導人的。在今天仍然能保持量利雙增的企業,他的領導者的精神和戰略及綜合能力都是很強的。我們看到雪花啤酒、徐福記、a1零食研究所等品牌,今年仍有不錯的增長,都是與其領導者密不可分的。

優秀的領導者,除了戰略眼光和綜合能力之外,意志力也往往是常人所難及。今年這個年景,意志力薄弱一點,稍微躺平一點,允許慢一點,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但優秀的領導者,今天仍然能有信心和決心定一個高目標,且能讓他的團隊堅信這一定能實現,這是非常不簡單的。

我所知道的企業中,珀萊雅、黃天鵝、大衛拖把、徐福記、a1零食研究所等企業今年增長都很不錯。

2)危難之處顯身手的強大營銷能力。

好企業的營銷能力都很強,但增量時代往往顯不出它的強大之處,我用a1零食研究所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傳統賣場的整體衰退是顯而易見的,a1零食研究所的策略里,傳統KA賣場保持住地位就行了。但在傳統渠道這一塊,它的策略是「網格化經營城市」。

「網格化經營城市」,就是擴大銷售團隊,對經銷商深度服務,帶領著經銷商去網格化經營城市,類似「深度分銷」。終端類型聚焦於便利店和社區周邊的社區店。

a1零食研究所的創始人周煒平還總結了「網格化經營城市」的十二字方針:「將勇、客順、網廣、點深、聲響、勢盛」。

結果證明,a1零食研究所的「網格化經營城市」策略帶來的增長非常大。臨沂經銷商原來只有每月十幾萬的銷售,但用了這套以社區為中心的新打法,第三個月營收就增長到了59萬。

只要組織能力在、營銷能力在,市場機會就永遠在。企業真正的本質競爭力,永遠在人,再好的產品、再好的策略,都要靠人來實現。越是艱難的環境,人這個要素就越重要。

最糟糕情況下的生存和增長之道

今天的環境已經很困難了,但已經到最糟糕的情況了嗎?不一定!對未來要抱有最強的信心,但永遠要做好最糟糕的準備。

面對可能更糟糕的未來,快消企業該怎麼辦?

1)一定要做堅決的取捨。

戰略層面的取捨和聚焦就不用多說了,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意識到了,也基本做了。否則就沒有生存的可能了。

我講的取捨是在策略層面的,一個是產品端的取捨,一個是渠道端的取捨。

在產品端而言, 以前可能做了100個SKU,80%的產品是補充性的,那你要看是否需要聚焦到10個甚至5個SKU。

資源是有限的,在艱難的時刻,每一分資源都比繁榮時期要珍貴太多了。把有限的資源聚焦在最有產出的產品上,夯實利基市場,其他產品暫時雪藏一下等待春天到來,可能是今天一個必要的策略。

在渠道端而言, 聚焦有產出的、有質量的渠道,也是必要的。雖然我們講企業要做全渠道運營,但細化到單一渠道,不要為了覆蓋而覆蓋,一定要有它的必要價值。

是能提供銷量規模,從而有邊際貢獻?是能提供新增長空間?是能提供利潤增長?是能防住對手的進攻?如果找不到這個渠道的必要價值,是可以考慮取捨的。

值得補充的一點是,很多老闆企業做了十幾個億了,他的產品能力、營銷能力都是很優秀的,但財務能力往往是有缺失。在今天的環境下,如果缺少財務意識和能力,是可能產生巨大的資源浪費的。

2)一切創新都是為了「增長」。

我們在產品和渠道上做取捨,是為了聚焦和節約資源。但節約資源不是為了放進口袋,而是去為創新做服務。

同樣,創新是需要資源的,今天的創新依然要聚焦,聚焦在哪裡呢?聚焦在「增長」上。

市場永遠是有增長點的,但可能缺少增長的意識和勇氣,可能缺少資源投向為了增長的創新。

今天的創新,尤其要注意風險。降低風險的創新原則,就是要聚焦於「增長」。能夠帶來增長的創新,今天就是有效創新;不能帶來可預見的增長,創新就可能成為代價。

當然,賦予創新組織足夠的權限,設計創新的容錯空間、糾錯機制、反饋機制、賽馬機制等等策略,今天依然是必要而有用的。

如果非要給今天的創新加上一條,那就是一定要量力而行。

不管是在品牌、產品、渠道上哪個層面創新,今天都需要量力而行。花好每一分錢,花到對的地方,把它花好,在這樣的一個艱難時刻,你反而可能獲得新的機會,抓住新的增長。

要牢記的一點是,今天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增長,打仗都是為了打贏。

PS:受主辦方組委會邀請,曾健先生亦將出席10月9-11日在深圳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並為大會做主題演講——《觸底反彈,品牌增長的實戰案例》,歡迎大家關注並報名參加。

【私信了解更多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0801cd81fa304533de01c24517c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