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輕喜劇勢頭正猛,背後蘊藏什麼啟示?

2023-12-08   深度文娛

原標題:古裝輕喜劇勢頭正猛,背後蘊藏什麼啟示?

近日,德塔文Q3電視劇景氣指數排行榜發布,都市劇與古裝劇分列第一第二位,也算是意料之中。而在這份榜單上,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觀察到了有意思的現象:輕喜劇的數量變多了。

《蓮花樓》《長相思》《寧安入夢》等劇集有大製作、名演員加持,播放情況自然有所保證。而古裝輕喜劇,則多以「輕量」為主,內容輕、演員新,且集數也不算太長。所以此番多部古裝輕喜劇出現在景氣指數榜單,是個值得關注的市場訊號。

這股古裝輕喜劇熱背後,反映了什麼樣的大眾偏好變化與社會情緒?這些偏好與社會情緒又將怎樣影響著創作邏輯及造星方式?深度文娛想以本文,討論一下當下劇集市場中這批古裝輕喜劇。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雖然叫做「輕喜劇」,但古裝劇輕喜劇的背景設定不僅一點不「輕」,而且呈現出越發五花八門的趨勢。

比如被稱為「古代QQ農場」的《田耕紀》,它改編自種田文《重生小地主》,女主又開飯館又釀酒,煙火人間氣十足,走的是種田流路線。劇中現代女孩連蔓兒為了湊夠學費,參加了一款種田遊戲測試,在這款遊戲中,她有了自己的家人、愛人和事業,但最終連蔓兒還是選擇回到現實生活中。

因為是「遊戲測試」設定,所以《田耕紀》里有很多遊戲元素,女主會在進入測試後收到系統發布的任務,要賺1000兩黃金。為了達成目標,女主要想辦法賺錢,在這個過程中她也解鎖了各種新技能。雖然劇集走田園牧歌風,節奏並不快,但觀眾反而容易沉浸在這種種田的氛圍中。

再說《卿卿日常》,它改編自穿越文《清穿日常》,並一改這類題材中人物都屬「高大上」路線的風格,男女主之間的鬥嘴,以及兩個人的日常相處,是這部劇最大的看點。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紀錄片」,因為劇中並沒有太多波雲詭譎的陰謀,而是以平實的方式,記錄了美食、養生、萌寵等元素,還有男女主之間的點滴。確實如此,和過去的同類型題材相比,《卿卿日常》就像它的名字,是由瑣碎又不失生活趣味的日常所構成。

還有以婚嫁為主題的《蘭閨喜事》。大概是受到社會風潮影響,古裝劇市場上很久沒有以婚嫁為主題的劇集了,怕被觀眾罵「爹味」或許是原因之一,但《蘭閨喜事》的播出則證明了,只要故事架構搭得好,觀眾仍舊會接受。

這部劇的主線,就是劉琳飾演的杜如玉為四個女兒找婆家,結果不僅女兒們各個有了歸宿,她自己也開啟了新的人生,而看點則是一家人吵吵鬧鬧的相處。很多觀眾表示,在這種相處模式中看到了自己家的影子。

再如本山大叔坐鎮的《鵲刀門傳奇》,它有一條除倭寇的明確主線,而且也涉及複雜的朝堂鬥爭,但它並未過於強調陰謀與角力,而是通過一種趙本山式的幽默風格來講故事。

劇中,西門長因為弟弟答應給他「找老伴」而踏入江湖,經歷了從掌勺的廚子到掌門的身份變化,最終完成了個人蛻變。除倭寇的主線搭配趙氏喜劇特有的「找老伴」母題,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又討論了個人成長與家國情懷,也難怪向來苛刻的豆瓣都給了這部劇高分評價。

《我有一個朋友》,也是一匹古裝輕喜劇黑馬。喜劇糅合武俠,武學宗師夢三息為探查好友遇害案一路追查,卻在無名百貨店發生了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通過以上盤點不難發現,古裝輕喜劇的題材正在不斷外探,而且設定更加豐富,甚至可以不那麼依靠演員本身的流量加持,純靠內容與設定取勝。

古裝輕喜劇,擊中誰的心

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來說古裝劇組盤子,或者要有大IP,或者要有自帶流量的演員,又或者二者兼有。而古裝輕喜劇的演員陣容本身算不上多豪華,也不是大IP加持,它能夠俘獲觀眾青睞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IP開發是有一定周期的,活躍的幾部大製作古裝劇,IP本身都已經是距離現在有至少七八年的舊文,所以大IP劇更依賴於演員的號召力,因為IP改編有滯後性,彼時讀者喜歡的東西,現在觀眾未必喜歡。

古裝輕喜劇卻不是如此,在這些劇集中我們能看到許多與當下相關的內容,正是因為這種當下性使得觀眾更容易產生情緒共鳴,繼而持續追下去。

煙火人間氣十足的《田耕紀》就完美符合了觀眾對於「種田」的幻想,當「逃離城市生活」不再停留在口號而成為事實時,這種以田園慢生活為基調的劇集,自然就有了撬動觀眾的機會。劇集為觀眾提供了一種精神代償,腦海中的種田生活得以實現。

除了符合種田幻想外,男女主之間雙向奔赴的雙強愛情,也很符合當下觀眾的愛情觀。這種兩人一起攜手搞事業的愛情,就是如今年輕人最嚮往的愛情模式。所以《田耕紀》在沒有超豪華陣容加持的情況下,還是闖出來了。

《蘭閨喜事》是婚嫁題材,但還是受到觀眾的青睞,與劉琳老師的精湛演技分不開。雖說在《知否》中劉琳老師便因為「大娘子」這個角色獲得不少討論與關注,但如果說她扛劇,似乎還差那麼點意思。

所以《蘭閨喜事》的成功,不是因為演員的流量,而是因為許多人在杜如玉身上、在這一大家子吵吵鬧鬧的相處中,看到了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家人。當然,四個女兒的四種婚姻模式,也與當下婚戀市場的一些典型痛點有高度關聯之處,也就是說觀眾在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會立刻聯想到現實中的事,產生情感共鳴的同時,他們也樂於去討論去發散這些話題。

這裡特別要說一下,《蘭閨喜事》中的大女兒。劇中說她已經到了要交「人頭稅」的年紀,所謂人頭稅,可以理解為一種對於「大齡剩女」的稅收。這種處理,一下子就讓女性觀眾有了強烈的情緒共鳴,她們在大女兒的婚戀故事上可以看到自己面臨的困境。

《鵲刀門傳奇》中的名場面「長白山論劍」就更不用說了。「論劍」是武俠小說的母題,但《鵲刀門》這一場論劍,卻是借古諷今,諷刺當下娛樂圈的種種亂象,相信不少觀眾看到這一幕都會會心一笑。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古裝輕喜劇能夠走進觀眾心裡,正是因為它有強烈的當下性,與當下的社會情緒和時代熱點結合,繼而俘獲觀眾芳心。當然,也因為古裝輕喜劇多走小而美路線,拍攝周期和碼盤子時間比起S級大IP要短不少,所以也給了創作者們抓住當下情緒的時機。

田園牧歌,下一個風口?

古裝輕喜劇的火還將繼續蔓延,《贅婿2》《一念花開》等劇集蓄勢待發,相信未來這一賽道會變得十分熱鬧。而我們也知道,當一個賽道的類型劇足夠豐富時,有可能大賽道之下就會分化出新的子賽道,那麼假設古裝輕喜劇會走上進一步分化之路,哪種細分類型又會更受歡迎呢?

深度文娛認為,結合當下整個文娛市場的風向來看,或許走田園牧歌風的輕喜劇會更有優勢。因為不止劇集市場上它受歡迎,綜藝市場也颳起了一股種田風。

在各平台釋出的2024片單中,種田綜藝成了絕對主流。這一方面與《種地吧》爆紅,其他平分紛紛跟進布局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種田」是有大眾基礎的。

就像前文所說,「逃離都市生活」已經不再是口號而是事實,對田園牧歌的嚮往也將反饋在大眾對於各類產品,包括對文娛產品的消費傾向上。

種田劇的慢節奏,本身就是對人們的一種精神治癒。鍋碗瓢盆與人間煙火氣,更是冰冷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最欠缺的。而且我國觀眾對於美食美景,向來有異乎尋常地偏好,這一點可以從多部美食紀錄片以及海外美食番劇的火爆得到佐證。

從成本角度來看,種田劇的成本即使力求走精美、還原的路線,也比S級大作的整體成本要低不少。對於喊著降本增效的平台來說,這無疑是個更優解。

而且深度文娛認為,目前無論是劇方還是平台都在想辦法走通的「劇綜聯動」玩法,通過「種田」的方式來做,可能會更加絲滑。比如《田耕紀》這種小掌柜升級打怪路線的劇集,就可以後續請來演員們再聚首,真的在現實中經營一家飯館,不僅能滿足觀眾看「二搭」的需求,甚至還能形成一種戲裡戲外的互文。

當然種田類內容的興起,也會引起造星邏輯的變化。最典型的,是甜妹田曦薇。她此前其實就出演過不少甜妹類角色,雖然與角色契合度很高,但不算太出圈,而且對於一部分觀眾而言,這些角色的記憶點也並不深刻。這是因為甜妹角色固然甜,卻少了一點能觸動觀眾的情感連接,而連蔓兒這個角色,恰恰因為設定的獨特,讓她能夠觸動觀眾,真正地走進觀眾的心裡。

從塑造角色的角度來說,種田劇的體量不大,角色也不是那種三生三世的天潢貴胄,而就是平凡的普通人。演員,特別是經驗不多的年輕演員塑造起來難度較低,而且容易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關聯,演出來更討喜,觀眾接受起來也更容易。

從地緣文化來看,中國是農耕型社會,我們天然會對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有好感,可以說種田劇是天然自帶觀眾緣buff,對演員的加成效果也更好。

總之,文娛產品的起落與社會情緒息息相關,某種程度是社會情緒的反饋,所以古裝輕喜劇不是當下才出現的,卻在這個時間節點火了,也因為它踩中了時代情緒。下一個熱門劇集賽道的秘密,或許就藏在社交平台的討論與熱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