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胎PK非防爆胎,誰更勝一籌?

2022-10-14     汽車葫蘆圈

輪胎,是我們在買車過程中極易忽略的一個部件。注意,這裡我們說的是輪胎,不是輪轂。

一方面,輪胎在車輛出廠時就完成了匹配,讓我們幾乎沒法選擇;另一方面,人們往往更關注輪轂的樣式而非套在輪轂上的這層「橡膠」(因為看上去都差不多)。當然,少部分人會對輪胎的品牌、舒適性、靜音性和耐磨性等指標進行了解,但往往也只是「了解」而已。

那麼,輪胎的選擇,有那麼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

以筆者親身經歷為例:

這個國慶假日,筆者的車在高速上胎壓報警了,不過因為是防爆胎的原因,筆者並沒有太在意,以為只是像以前一樣扎了個釘子而已。因為防爆胎(又名「缺氣保用輪胎」)是可以在缺氣的前提下,以一定的速度繼續行駛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

之後筆者繼續以最高120公里的時速行駛,直到第二次胎壓報警,我開始祈禱車輛不要在高速上出大問題。好在輪胎堅持40多公里順利到達了高速收費站,在這裡下車做了核酸檢查,接下來就可以直接回家了。但就是核酸檢查這十多分鐘的時間,才發現左後輪已經徹底沒氣了。嘗試用隨車攜帶的充氣泵加氣,結果是一邊加、一邊漏,也看不到輪胎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怎麼辦?想到離家只有10多公里了,又是防爆胎,管他三七二十一,打開雙閃,硬著頭皮繼續開回家。

接下來的十幾公里,可以明顯感受到問題輪胎與地面摩擦的心有餘力而不足,但筆者仍以最高50公里左右的速度開到了家附近的汽修店。此時卸下輪胎才發現,內壁已被扒開一道5cm左右長的口子,中間還有一個大洞。徹底廢了!

這次經歷讓我對防爆胎和非防爆胎又有了新的認識。

在此之前,我曾一度想要將車輛原廠配備的防爆胎換成非防爆胎。因為長期體驗下來,防爆胎確實很硬,加之胎噪相比非防爆胎更大,影響舒適性。但考慮到防爆胎在被砸釘子等情形下可以繼續行駛(至少不會那麼輕易的把你仍在旅途中),所以最終出於「安全」考慮,還是放棄了。

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關於防爆胎和非防爆胎該怎麼選?在經歷這次高速爆胎之後,我有了更明確的答案,僅供大家參考。

在價格相仿、實力相當的前提下,選擇有防爆胎的那一款。原因有三:

1)防爆胎跟非防爆胎比起來,特殊的構造和材質,更厚、更硬,能夠在輪胎泄氣之後支撐汽車的重量且不易脫落,進而保證車輛可以繼續行駛一段時間,且不會輕易傷到輪轂。

2)如果非嚴重爆胎事故,當輪胎出現漏氣或者失壓的情況下,防爆胎依然可以80公里時速繼續行駛80公里以及更多里程(之前筆者的車輛被扎了釘子,繼續行駛了數日才發現)。所以,將你拋在旅途中尤其是高速上的幾率會更低,更安心也更安全。還可以節省不必要的拖車救援等費用。

3)正因為「特性2)」,所以裝備防爆胎的車輛一般沒有額外的備胎,對一般家用車而言可以預留更多的後備箱空間。不過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防爆胎徹底廢掉的情況下,往往只能坐等更換新胎。

不過,相比非防爆胎,防爆胎也有其自身的劣勢。

除了前面說的胎壁偏硬導致的胎噪進而影響舒適性,這也使得車輛在行駛時不適合「硬碰硬」,比如在通過突起較高的減速帶或馬路牙子時,最好及時減速。另一個就是價格較高,有的甚至是非防爆輪胎翻倍的價格。

不過,鑒於防爆胎的特性,例如筆者的這次經歷,沒有把筆者拋在高速上,沒有叫拖車,自始自終沒出現輪胎安全事故,想想,還是值得的。畢竟,出門在外,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

當然,也不是說非防爆胎不安全。一部分的高端豪華車依然使用的是非防爆胎,只能說明兩種輪胎各有千秋。

那麼,防爆胎和非防爆胎到底怎麼選呢?(在此我們僅以輪胎本身的特性而言)

如果你想更舒適、更經濟,選擇非防爆胎;

如果你想更省心、更安全,選擇防爆胎。

值得一提的是,原廠標配防爆胎的車輛可以換裝非防爆胎,但原廠標配非防爆胎的車輛不可以換裝防爆胎。因為配備防爆胎的車輛往往針對底盤、懸掛和輪轂等進行了匹配設計。所以,選擇防爆胎還是非防爆胎,最好一開始就做好選擇。

最後需提醒的是,輪胎終究只是車輛複雜系統的一部分,影響車輛整體舒適性、安全性和操控性的因素很多,輪胎只是其中一個。

葫蘆俠觀點:

輪胎就像我們所穿的鞋子,對於車輛的行駛質感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不要忽視對輪胎的選擇,更不要忽視對輪胎的日常檢查和保養,確保輪胎始終處在健康的狀態,安全出行每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d505b98b3193efa1cc16455ed38c6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