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現下什麼人設最吃香?
那必定是 瘋批。
就看《長月燼明》播到現在,原本沒什麼戲份的陳都靈,憑藉惡毒聖女天歡的一個「殺」字瞬間血洗影視混剪區。
主角黑化靠化大濃妝。
而我們的歡姐,扎著可愛的垂耳兔髮型。
看著柔弱天真,可殺人時卻狠辣中帶著高傲。
真正演繹了什麼叫 「面若觀音,心似蛇蠍」。
又美又強又瘋。
難怪大家都爭相叫著要入歡門當弟子。
之後,歡姐下線,本體冰姐回歸。
葉冰裳,一個從小受欺負的庶女面對邪骨的挑撥誘惑。
化身清醒女性,霸氣發言。
更是狂吸一波粉。
印象中,陳都靈之前作為女主出演的劇,不是被群嘲就是糊作一團。
相比之下,這次女二倒扛起了熱度大旗。
為什麼?
演配角出彩,一演主角就失靈?
因為——
這可不是派爺在胡扯。
拿陳都靈來說。
《左耳》出道,憑藉清純的形象成為新一代小白花代表。
之後,影視劇資源不斷,部部是女主。
可期間,除了和沈月主演的《七月與安生》因演技被群嘲出圈外。
其他的劇基本沒啥水花。
不僅是她,其實很多演員都有過這種經歷。
郭曉婷憑藉順德仙姬翻紅。
陳瑤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女主能超越岳綺羅。
楊蓉廣為人知的幾個角色幾乎都是女配。
所以。
是有些人天生只適合演配角,還是配角有專屬紅利?
其實從根本原因來說,還是 人物刻畫問題。
現如今的國產劇,主角身上限制因素太多。
要美要帥,更要善良要原諒眾生。
總之就是 偉光正的代表。
在這種情況下,人物不僅容易變得無趣,更容易變得虛偽。
但反觀。
配角則沒有那些條條框框,他們的人物弧光更為完整,身上往往有著普通人的劣根性。
顯得更為真實立體。
所以,與其說配角容易出彩,不如說出彩的配角只是因為人設立住了罷了。
陳都靈這次也是如此。
葉冰裳,原本是盛國大將軍的長女。
她熟讀詩書,精於女紅。
給京中貧苦百姓送過銀錢,搭過粥棚,給孩子們辦過書院,名聲頗好。
可就因為庶出身份,十幾年來她被全家人冷暴力。
嫡妹妹葉夕霧還仗著全家人的寵愛霸凌她。
給她下藥,害她差點失身。
推她下水,害她差點失去性命。
不僅如此,葉家舉家判國時,獨留她一個人在盛國。
讓她遭受百姓唾罵,出街被扔菜葉。
盛國王宮被攻陷,一片混亂下,太監為奪錢財對她揮刀相向。
那一瞬,她終於明白自己十幾年來的恭順、謙卑、委屈求全毫無意義,徹底開始所謂的「黑化」。
於是,她拉旁邊的侍女擋刀。
忍受屈辱求澹臺燼留下她,之後還與其虛與委蛇。
她這一生。
經歷的是嫡庶之差的庶,仙凡之別的凡,男女之分的女。
在一層層弱勢身份中疊加,鮮血淋漓地掙扎活著。
我們能見到,她從被人欺凌的庶女,到背叛丈夫的宣城夫人。
從始至終,人物的行為邏輯是在線的。
不過是像她所說的: 活下去。
很多人喜歡她,並不是因為她多美,也不代表認同她的三觀。
只是因為她這個人物塑造得飽滿。
相比主角光環加身,無論遇到什麼事總能化險為夷。
看似滿口道德仁義,但行為卻是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尊卑有別。
這樣壞得明明白白,為了生存不折手段,為了權力心狠手辣的角色。
顯然要更戳人。
這種配角還有很多。
最典型的可能要數《神話》里的 高要。
被易小川拉著一起穿越到秦朝。
易小川因為主角光環左和劉邦交朋友,右和項羽拜把子。
中間還成為蒙毅大將軍,和皇帝的女人私定終身。
可高要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易小川俊美的長相,沒有他出色的口才。
起初依靠自己的廚藝還能維持溫飽。
可意外和易小川相遇後他被連累得充當官奴,最後還被迫凈身當了太監。
當他由高要變成趙高,得到權力,打算復仇。
這時他唯一的朋友易小川卻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 勸他善良。
也正因為如此。
所以當高要字字泣血的控訴時, 才令觀眾無比動容。
真正出彩的配角。
不僅要讓人可恨,更難得的是要讓人可恨之中又生出可憐的情緒。
理解他人生軌跡所帶來的唯一選擇。
郭曉婷在演順德仙姬時採訪曾聊過感受:
我演一個反派我就會覺得 她好可憐哦
想著她這些事情我都覺得好同情他
而另一點。
則是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國產劇,特別是古偶劇,主角都以愛情為上,一個個都是戀愛腦。
殺父滅族之仇可以不顧,天地蒼生也絲毫不在乎。
而現代社會,大家對這套早已不感冒。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清醒的配角也就顯得 難得,更容易出圈,
比如:《琉璃》的柏麟帝君。
在男女主愛得死去活來的時候, 只有他一心守護三界。
最終甚至為了天下蒼生而自裁。
這種人設在演員顏值本身就出眾的情況下,更讓觀眾為其增添了一絲憐愛。
除此之外。
這種人設完整豐滿的配角,還能讓 演技更好發揮。
怎麼說?
配角的戲份 少,不像主角一樣時間跨度那麼大,所以他們更需要的是能在短時間內給出最準確的情緒。
還是拿陳都靈來說。
這次她能靠女二殺出重圍, 除了人設值得咂摸外, 更關鍵的原因是演技跟上了。
大婚時求夫君不要拋下自己時的驚恐和無助。
質問冥夜娶桑酒時不甘心但又帶著傲氣。
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葉冰裳在拉侍女擋刀後轉身的那抹微笑。
明明在笑,但眼神空洞,被宮人撞到也不在意。
有點嘲笑命運無常和親手殺死「天真」所帶來的悵然。
很有味道。
此外,還有郭曉婷。
演瘋批的順德仙姬。
師父挺身而出幫助紀雲禾與長意那場戲。
她的情緒先由困惑轉向嫉妒。
隨後,又表露出不忍。
甚至用手摩挲撫摸,讓師父念及幾百年的陪伴之情。
雖然是配角,但角色身上的層次是有為她們加分的。
加上情緒爆發點,又使她們身上的特質進行放大。
往往留下的片段就很精彩。
但一回到主角。
如果演的是傻白甜,和其他女主一樣只知道戀愛。
原本之前「惡女「所帶來的人物張力消失,就會失去魅力。
這點楊蓉和陳瑤應該有很多話想說。
而如果是演稍微有深度一點的角色。
演技又跟不上。
比如陳都靈。
派爺還記得她《七月與安生》中作為女主但令人頭皮發麻的演技。
每次哭戲都是在創造一種新技法。
「塗粉餅」式哭泣。
「鱷魚的眼淚」式哭泣。
觀眾看著不僅不傷心,還有點想笑。
包括郭曉婷。
之前在《少林問道》里飾演李蓁蓁。
這個角色從郡主淪落為青樓官妓,身份一落千丈,歷經人間酸楚, 跨度極大。
客觀來說,當時她的表現還有點青澀,完全沒有順德仙姬出彩。
聊到現在,是不是發現配角出圈的本質不是因為配角本身?
而是人設和演技。
只要兩點在線,其實不管主角和配角都能火。
《狂飆》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問題是,現在大陸的影視大環境往往達不到這點。
偉光正式的主角才是主流。
那些自私虛榮,擁有陰暗面的人只能是配角。
而大家早已看膩了這些偽善,看膩了這些聖母。
以暴制暴,堅定搞事業, 才是現如今的爽點。
主角做不到,配角做到了。
這才造就了配角更為出彩的現狀。
拿《長月燼明》的一個片段來說。
葉冰裳被澹臺燼羞辱沒有尊嚴討好滅國敵人。
她清醒反駁:
求生之舉,難道還分高貴和下賤。
原本,兩個人都曾卑微求生,完全可以將話題上升到弱小者為了安身立命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但澹臺燼回的卻是:
你在孤的心目中連葉夕霧的一根頭髮都不如。
你是貴是賤,與孤何干?
我和你聊生存,你和我談愛情。
兩個人境界都不一樣。
能聊啥?
還是別廢話了。
直接像歡姐一樣創亖所有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