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秋冬季天氣多變,氣溫起伏較大,是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每到這個季節,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而言,都將迎來一場「考驗」。由於疾病本身和免疫抑製藥物的使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比健康人更容易感染各種病原體。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麗君提醒:如發現不明原因地反覆發熱、口腔潰瘍、泡沫尿、浮腫及血壓升高等症狀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好發於育齡期女性,多種因素誘發,容易誤診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青年女性的慢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自身抗體和多器官受累為突出臨床特徵,易造成腎臟、血液及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損害,是一種嚴重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
目前,我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病率約為30~70/10萬,居世界第二位,據此估算,我國約有100萬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每年新增確診患者約12.6萬,具有患者人數多、病情重、併發症發生率高、社會與經濟負擔重等特點。張麗君補充道:「系統性紅斑狼瘡可由多種因素誘發,其中較為常見的一個因素是雌激素。雌激素過高,可引起一系列引發免疫紊亂的反應,從而誘發疾病。因此女性,尤其是15到40歲的育齡期女性或雌激素明顯增高的女性需要尤為注意。」
系統性紅斑狼瘡可能導致多種嚴重併發症,如狼瘡性腦炎引起的失憶。此外,癲癇發作、股骨頭壞死、精神分裂、癱瘓、帶狀皰疹、心臟炎、肺泡出血、腸系膜血管炎、腎炎等都可能是狼瘡危象的表現。研究顯示,狼瘡腎炎、狼瘡腦病和感染是國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主要死因,一直占據前三位,近年來,感染逐漸成為國內患者的第一死因。目前,系統性紅斑狼瘡尚不能被治癒,因此,早期診斷、控制臟器損害以及預防感染,對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早期症狀隱匿多樣,病重可能導致多類併發症
由於臨床表現具有高度異質性,系統受累表現多樣,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加之部分患者對疾病認知的欠缺,在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前已貽誤早期診治的最佳時機,因此臨床上誤診、漏診的現象時有發生。
「最早的症狀就是手指和關節疼痛、腫脹,還時不時有低燒,後來有一些心臟方面的問題。」小蕊是一位和紅斑狼瘡抗爭了20多年的患者,由開始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而後發展成狼瘡腦,狼瘡腎,神經精神性狼瘡。這期間小蕊經受了高低燒,手指紅腫、腫痛,面部紅斑,滿月臉,水牛背,妊辰紋,帶狀皰疹,股骨頭壞死,高頻率心率波動,支氣管炎,鼻炎,間質性肺部感染,間歇性失憶和昏厥等多種病痛折磨。同時也備受大劑量激素衝擊,及免疫吸附療法的治療和股骨頭置換術等特殊的治療過程。小蕊媽媽坦誠,整個的就醫過程前十年可謂是急病亂投醫,後來在張麗君主任的規範治療下,小蕊的病情才得以趨於穩定。
「小蕊的案例給我們不少啟示。」張麗君表示,一般來說,狼瘡一發生就進入危象的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大多數情況下,狼瘡是一個慢性、逐漸加重的過程。其實,疾病給醫生和病人都留有一個治療的時間窗。只是很多時候病人沒有察覺到早期症狀。「我曾經有一個病人,臉上出現紅斑,我告訴他這是紅斑狼瘡,但他不相信。他說自己是『高原紅』,因為他從小生活在甘肅的高原地區。我還告訴他,他的白細胞也低了,但他堅持說自己一直白細胞就低。」張麗君強調,當你發現類似的早期症狀時,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比如,白細胞莫名其妙地一直低,就應該來醫院查一下自身抗體,看是不是紅斑狼瘡。有時候病人出現貧血或白細胞低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但卻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出現蛋白尿或病情加重才來醫院,這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對此,張麗君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早預防,抓住早期症狀,抓住治療時間窗口:「如果出現抗炎退熱治療無效的反覆發熱、遊走性對稱性關節疼痛、面部蝶形紅斑、盤狀紅斑等皮損,以及持續不明原因的蛋白尿等症狀,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系統性紅斑狼瘡,建議及早就醫。」
不再談「狼」色變,生物製劑助力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迄今為止,由於缺乏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激素仍然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管理中的一線藥物。然而,長期應用激素可對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骨骼和肌肉、免疫系統等多個器官系統造成不良反應。以骨骼為例,患者會出現骨質疏鬆、自發性骨折,嚴重的還會導致骨缺血性壞死。
張麗君解釋道:「缺血性骨壞死最常累及部位為股骨頭,部分與激素治療相關,長期激素治療的患者需要警惕。我們臨床上遇到過這樣的患者,由於長期使用激素,股骨頭壞死,導致殘疾,只能坐輪椅,最後不得不做股骨頭置換手術。患者也在期待能有更多的創新療法出現,助力達標治療,改善長期預後。」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應著重於減緩病情和減少器官損害。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疾病活動,減少激素用量,較以往的常規治療更有利於實現達標治療,因此,作為一種新型療法,生物製劑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張麗君介紹道:「臨床上,我們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綜合評估治療方案。一線靶向生物製劑的儘早使用,能讓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臨床的激素用量更為合理,從而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避免秋冬季復發,專家為患者日常護理支招
進入秋冬季,流感、支原體等開始流行,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這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而言,相比普通人群更容易「中招」。對此,張麗君也提醒患者:「呼吸道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較常發生感染的部位,秋冬季各種呼吸道病原體比較活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免疫力相對較低,建議儘量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場所,降低感染風險,也可以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接種流感疫苗,起到預防保護的作用。」
秋冬季寒冷乾燥,皮膚受到寒冷刺激後會影響血液循環,引起表皮毛細血管收縮,容易導致患者面部、耳朵出現凍瘡型紅斑,手指等處出現雷諾現象,易引起狼瘡復發或加重。因此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同時,患者要保持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增強身體抵抗力。
采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何延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