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前,沒人告訴我的那些事

2022-06-11     丁香醫生

原標題:性生活前,沒人告訴我的那些事

我是阿夏,一名普通的 30 歲女性,我想聊聊性生活。

和月經一樣,開始性生活的女性將迎來一段全新的、漫長的、和自己身體相處的階段,可能會遇到很多煩惱和難題。

要硬著頭皮定期去做婦科體檢,會為了搶 HPV 疫苗傷透腦筋,也會因為月經推遲而六神無主……

就像是進入青春期後女性開始了解月經和身體的關係,開始購買衛生巾,衛生棉條一樣。

我們也理應開誠布公地討論:發生性關係之後,我們的身體將會如何改變,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因為話題的隱私性,這些問題被討論得太少太少。而這本該被每個人知曉。

以下是我個人的經歷和想法。

第一次婦科檢查是什麼體驗?

有性生活後,第一個可感知的變化來源於婦科檢查。

醫生一般會建議有過性生活的女性進行常規的陰超、陰道內檢等進入式的體檢。一方面是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好地發現和預防疾病;另一方面,因為不用憋小便,也能節省檢查的時間,提高檢查效率。

雖然知道婦科檢查的必要性,但我依然難以避免恐懼的情緒。

還在讀高一時,我意外感染了黴菌性陰道炎。硬扛了好幾天,每天回家作業不寫飯也不吃,洗了澡就上床睡覺。好在母親及時察覺到了我的異常,帶我去了醫院。

漫長的等待後,我終於走進了診室。帘子後面是一張婦科檢查床,和牙醫床有點像,但多出來兩個踩腳的地方,白森森的檢查燈照得我不知所措。醫生簡單問了母親幾句之後,轉頭對我說:「褲子脫了上床躺著。」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磨磨蹭蹭地脫了褲子,手腳無措地爬上了床,腳剛踩到上面,就聽醫生說:「黴菌感染,下來吧。」我穿上褲子,拿了處方被母親帶去繳費取藥,用藥兩天後情況就得到了快速好轉。

雖然那次經歷沒有在身體上產生什麼痛楚,但那個坐滿了愁眉苦臉女性患者的醫院走廊,那盞明晃晃的檢查燈,和在陌生人面前展示私密部位的羞恥感,都讓我對婦科檢查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害怕。

有性生活後,我選擇了一家私立醫院進行常規的婦科體檢。看診環境、私密性和服務都挺好,醫生對我也非常有禮,但是身體在陌生人面前打開,這個動作本身還是讓我有種本能的不舒服。

我儘可能地寬慰自己,醫生也很溫柔,但窺陰器進入身體的觸感會讓肌肉收緊攣縮,難免感到不適和疼痛。做宮頸防癌篩查(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TCT 檢查)要進行抹片取樣,也會有一點異樣的感覺,體檢一兩天內有時還會有少量出血。

在短短几分鐘內接受這些相關檢查,即便有前期的心理建設,心情和身體還是很難完全放鬆。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女性興高采烈地說:「我要去做婦科檢查了!」大家展露出來的大多都是害怕、羞恥和焦慮。

或多或少,女性都經歷過穿脫褲子被催促,抱怨疼痛被無視甚至是嘲諷,個人的私密性得不到很好照顧等等情況。

因為人口基數和醫療資源等因素,國內目前對於女性私密檢查的理解和尊重還是太少太少了。

除開姐妹之間互相的安慰打氣,我想,也許這篇文章可以被更多的男性朋友和醫務工作者們看到。

我能夠理解醫生工作的辛苦,有限的時間,無限的病人,他們想要儘快地將檢查完成。但也期待更多的醫生能夠體會到患者的心情,你們的安慰真的非常重要。

期待更多的男性能夠明白女性生理結構的特殊性,給伴侶在檢查之前更多安慰和鼓勵。

到底應該怎麼避孕?

有性生活後,我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到底該怎麼避孕?

在主流的認知里,避孕好像只有男用保險套這一種選項。

雖然此類保險套的使用者是男性,但很多情況下卻是女性在「敦促」男性使用。

原因無它,雖說懷孕是由兩個人參與才能發生,但懷孕的風險和結果大多數時候卻是女性在承擔。

除了保險套這種物理避孕方式外,還有短效避孕藥、避孕貼片、皮埋、緊急避孕藥等藥物避孕方式,以及輸精管結紮、輸卵管結紮、宮內節育器等手術避孕方式。這些藥物避孕方案中的大多數都主要通過影響女性自身激素水平來達到避孕目的,這些影響中既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

很不幸,我就是個被激素負面影響的例子。

當我決定嘗試短效避孕藥時,在當時生活的三線城市藥店買不到我想要的藥。於是我只好去醫院掛了一個門診,清楚說明了我的需求,希望醫生能給我開一盒短效避孕藥。

然而我卻得到了一句反問:「你為什麼不上環?」我當時愣住了,沒想到醫生說得那麼自然流暢,仿佛那就應該是我的最優選擇。

最終,我網購了一盒知名藥企的短效避孕藥,並且在網上諮詢了醫生,按照醫囑服用。不過服藥的這一個月,我明顯感到了藥物帶來的抑鬱情緒和性慾低下的副作用,並且用藥期間一直伴隨著持續不斷的點滴出血,不得不一直使用衛生巾和護墊,著實有些影響正常生活。由於不能中途隨意停藥,我硬著頭皮吃完了一整個周期便草草結束了嘗試。結束用藥後,我的情緒漸漸恢復到了正常。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藥物可以隨時選擇停用,可我實在是難以想像,對於過去大量使用節育環的媽媽輩們,她們是不是也遭遇了或多或少的不適和痛苦,當身體難受的時候,她們又是如何應對的?

對於男女雙方而言,避孕的責任理應是均衡的、協商的。但在實際的生活中,針對男性開發的避孕方式除開保險套就少之又少,女性又是最終生育的一方,這難以避免地造成了生育壓力的不對等。

假如當時是我的伴侶走進那個推薦我上環的診室,醫生是否會非常自然的為他推薦輸精管結紮呢?

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我想至少我們可以更多地講出女性感到不舒適的地方,先要大聲地表達,才可能獲得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女性要使用保險套以外的方式避孕呢?除開醫學上對於避孕成功幾率的討論,對我來說,很大原因是我想要擁有更多對避孕的掌控感,儘可能地避免意外懷孕。

我實在太怕意外懷孕了

沒錯,這是有性生活後我遇到的第三個問題:害怕計劃外的懷孕。

前陣子去拿體檢報告時,我想著自己月經不太穩定,就順便掛了號想看一下。醫生看完報告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沒懷孕吧?」

這一問給我整懵了。半個月前體檢時,主任看完我的陰道鏡 B 超後說了差不多同樣的話——「沒懷孕吧?這子宮內膜看著有點厚,過了時間還沒有下來,做個尿檢排除一下吧。」即使每次都做好了避孕措施,我還是嚇得趕緊繳費去做了,還好十分鐘後尿檢顯示陰性。

醫生見我愣住了,便解釋道:「上個月 20 號沒有懷孕,不代表現在沒有懷孕,還是排除一下,做個尿檢吧。」

得,我又去護士台領了小罐兒和試管去取尿。十分鐘後,顯示陰性。醫生這才一邊給我開調整月經的藥一邊說:「這個年紀懷孕的話可以考慮要了。」

我一臉驚恐:「要?怎麼要?我現在可完全承受不起意外懷孕的後果啊。」

從中學起,電影里的少女偷嘗禁果,挺著大肚子的畫面就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再大了些,某某同學奉子成婚,不得不提前退學、辭職的傳聞也從來沒停過。

如果非要說一件事會對一個女人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我來說,懷孕生子絕對可以排到第一位。對於正處在事業、學業上升期的女性來說,懷孕意味著放緩節奏、換崗甚至暫停手頭的工作,而等你再回來時,很可能已經找不到原來的位置了。

輕飄飄一句「有了就生」,可能對應的是整個人生節奏的打亂和重組。且不說生育要經歷的種種,單單想到自己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懷孕這件事,我就緊張得滿頭大汗。

這次經歷又把我拉回了長久以來對意外懷孕的恐懼中。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雖然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嚴格執行避孕措施,甚至在吃短效避孕藥的時候,也嚴格使用安全套,做到「雙保險」。有時候也會被已婚備孕的姐妹嘲笑:「懷孕哪有你想的那麼容易?」但我還是會非常焦慮,一旦有任何一點懷孕的風險,就會惴惴不安很長一段時間。

這個時間段里,我會瘋狂用試紙測試自己是否在排卵期,不斷查看自己的月經周期和時間,最嚴重的一次還服用緊急避孕藥來給自己寬心——雖然我知道自己意外懷孕的機率很低,但不吃我可能真的要焦慮到下次月經。而短期內連續兩次被醫生懷疑懷孕真的比自己擔心懷孕還要驚恐數倍,好在結果馬上揭曉,也只能勸自己虛驚一場。

這次虛驚一場讓我重新回顧了性生活對我的影響。

當一對伴侶感情升華、彼此信任的時候,性生活的發生是自然又美好的事情,進入了感情的新階段,也獲得了更加親密的體驗。

與此同時,這也是女性自我探索的重要階段。因為女性特殊的生理構造,難以避免地要在其中承擔更多風險,從生育、陰道炎到感染高危 HPV 等等。

但我相信也期待,更多的男性朋友可以從理解自己的伴侶開始,承擔起更多與避孕、生育相關的責任,在伴侶害怕檢查的時候提供更多的支持,對焦慮表示理解。

這才是更好的親密關係,不是麼。

希望我的經歷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互相理解的重要性。

希望更多的女性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有充分的知曉和掌控,更自由地談論自己的快樂與擔心,也更從容地享受性生活帶來的美好。

本文審核專家

策劃製作

策劃:jiu | 監製:Feidi

作者:阿夏 |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c7750a00bfef3cecb99758004e4a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