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見一些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
類似於,誰家的某某某為了家人付出了多少,他們對家人付出的壯舉通常會被好事之人廣為傳頌,讓聽到的人無不對他們肅然起敬,並暗暗下決心以後自己也要把他們當成自己行事的楷模,對家人無私付出。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在別人兄弟姐妹的身份看來,有人肯為他們無私奉獻自然是好事,可在自己伴侶的角度看來,這些無私付出可能會是一種很傻的行為,甚至會讓夫妻關係生起嫌隙。
在各種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中,究竟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這個問題成為橫溢在夫妻之間的一個最大的矛盾。
重情重義的人會認為是兄弟姐妹親,足夠清醒的人會知道把妻子當成最親的人,其實這些爭執遲早會有答案,只不過是時候未到而已 。
只有經歷過世事滄桑的人,才能夠真正明白答案是什麼,一位親身經歷過的老人就有足以警醒世人的答案,很現實。
一:為兄弟姐妹付出太多,導致夫妻反目
今年70歲的李伯提起過,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幾乎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去幫扶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在這個年紀他本該可以享受與老伴牽手看夕陽的幸福,卻因為這件事到老了卻只能成為孤家寡人。
他是家中的老大,從小他的父母就跟他灌輸這樣的一個觀念:他賺的錢兄弟姐妹也有份的,不能獨吞。
當時尚且沒有是非分辨能力的李伯,一直把父母的話當成人生宗旨。
賺了錢,他第一時間是把錢分成五等份,每個兄弟姐妹各一份,在把錢交給兄弟姐妹時得到的聲聲感謝,他的事跡被外人傳頌後得到的肯定,都讓他無比自豪。
只是單身時這樣做當然並無不妥,畢竟賺多少都他自己一個人的,別人也無權過問他的安排。
但到了後來他成婚後,他的收入依然是按五等份來分配,這樣的做法當然會遭致妻子的反對,結了婚,所有收入都變成了夫妻的共同財產,妻子是有權利插手他的分配的。
可張伯妻子各種反對抗議無效後,李伯依然愚昧地我行我素,他的妻子一氣之下就跟李伯離了婚。也因為這件事,十里八鄉無人再敢嫁李伯,李伯就這樣孤獨了一輩子。
二:在最需要兄弟姐妹幫助的時候,卻遭冷落對待
李伯當時如此盡心地幫扶兄弟姐妹,除了是父母對他洗腦成功的原因,還有他自己的私心 。他總想著自己這樣幫他們,到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也一定會對自己伸出援手。
可現實是,在他得了一場大病,卻沒錢醫治時,他的那些兄弟姐妹紛紛開始各種推脫,沒錢沒時間沒精力,沒有一個人願意感恩他曾經的付出。
生過這一場病,李伯才算是真的看明白了,他曾經以為自己的無私,也能換來兄弟姐妹的無私,他曾經以為沒了妻子,自己的人生還有兄弟姐妹也就足夠,可現實真是狠狠打了他幾個巴掌,讓他終於清醒,可惜清醒的還是太晚了。
李伯醒悟後說:
「兄弟姐妹只能是親人,而妻子是家人,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妻子能一直陪自己到老,只有妻子是會真心希望你好,因為你好與不好,是與她的利益切實有關的。」
而兄弟姐妹總會有自己的小家,總會有他們需要去承擔的責任,無論他對你的困境是真的有心無力,還是故意如此對你,他們的心總是你不可掌控的。
因此,重兄弟姐妹而輕自己妻子的人,是真的傻。
你的付出只是為兄弟姐妹做嫁衣,甚至有可能別人只是利用你,如此不對等的關係,自然也不可能能得到價值相同的回報。
在婚戀市場中遇到這樣的人,任何足夠清醒的人都會及時逃離,因為他已經可以預見到自己與你的結局。
既然如此,還不如長痛不如短痛,讓愚昧的人獨自去承受自己的行為帶來的所有褒貶,對於對方來說未必不是一種修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