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情寄黑嘴鷗

2023-02-13   打遊戲的老梁

原標題:文化丨情寄黑嘴鷗

全世界共有44種海鷗,其中黑嘴鷗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到易危。多虧了盤錦市黑嘴鷗協會會長劉德天30多年的努力,才把弔掛在懸崖上的物種拉了上來。

成群世界性瀕危鳥類黑嘴鷗在山東青島城陽區入海口濕地過冬。

數據顯示,全球野生動物數量50多年來銳減近7成。上演這種不可逆轉的悲劇有很多因素,但最大的危害因素卻是人類!

地球是個網,每種動物都是網上的一個結。每一個結壞掉,網就破一塊。破的結越多,「網洞」就越大。任何物種消亡,都是對地球的破壞。如果網結越來越少、網洞與網洞連成一片,地球會是什麼樣?人類能獨善其身嗎?

1990年8月,《盤錦日報》記者劉德天陪同鳥類專家梅偉義到盤錦濕地考察黑嘴鷗,聞聽上述「生態網」理論,劉德天大吃一驚:原來一種動物與人的生存如此休戚相關。自此之後,劉德天好幾天睡不著覺,黑嘴鷗3個字縈繞於心。

1871年,國外傳教士司溫侯第一次在中國廈門採集到一個標本並命名其為黑嘴鷗。此後的100多年時間裡,國際上有大批專家學者為之耗盡畢生精力,均未解開黑嘴鷗繁殖地之謎。

1984年起,中國學者相繼在江蘇鹽城、遼寧盤錦發現了黑嘴鷗的巢和卵。1990年8月27日至8月13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鷗類專家梅義偉率領的一支中外專家調查組來到盤錦市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在此找到了150個黑嘴鷗巢及300餘只黑嘴鷗,深知此事意義重大的梅義偉竟當場喜極而泣。經過百餘天的詳細調查,調查組公布:保護區內有黑嘴鷗1200餘只,占當時世界黑嘴鷗總數的70%。

於是,一個權威的結論產生了:黑嘴鷗的繁殖地在中國。盤錦的沿海濕地區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鷗繁殖地。這是一個轟動世界鳥類乃至野生動物保護界的特大事件,這個結論揭開了黑嘴鷗繁殖地的百年之謎。

隨行記者劉德天全程參與並發表了世界第一篇確切報道黑嘴鷗繁殖地的新聞稿《中國發現黑嘴鷗繁殖地 解開世界百年未解之謎》。這篇文章迅速點燃了研究黑嘴鷗的同行和野生動物保護界。大家紛紛呼籲,工程建設占地的大餅越攤越大,海水養殖如火如荼,黑嘴鷗很可能得而復失,大家要高度重視,趕緊搶救這種瀕危動物!

劉德天在環保論文《九論》中提出「落水論」:「保護黑嘴鷗刻不容緩,好比有人落水,呼籲救人非常重要,但是,岸上的人只呼籲救人沒人下水,落水者怎麼不溺水而死?我既呼籲救人,也要下水救人。我決不停留在宣傳層面,而是親自去做。」

1991年8月20日,遼寧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在盤錦市高調亮相,劉德天用去半個月工資,自掏腰包37塊6毛錢,成功地完成這件後來創造全世界鳥類保護奇蹟的壯舉。

黑嘴鷗保護刻不容緩

國際動物保護分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5個等級,黑嘴鷗已經是世界「瀕危」物種,全球僅有千餘只,若再不出手搶救就來不及了!

自成立協會那天起,劉德天就過上「爭分奪秒」的日子,把幾天的活壓縮到一天干,把多線條工作串到一根綱上。吃飯要快,狼吞虎咽;上樓要快,一步邁兩個台階;寫作速度要快,深耕每一個夜晚。

劉德天身兼報社記者和黑嘴鷗協會會長兩職,兩樣都要干好。早晨醒來第一件事是「過電影」,把一天中的所有工作在腦袋裡「快閃」一遍,捋出最急的工作,再決定先去哪邊。然後一路小跑下樓梯,先把自行車使勁向前推一把,借著慣性飛身上車,箭一樣射向前方。報社距黑嘴鷗協會3里地,劉德天最多時每天往返三四趟,人們已經習慣他的快節奏了,身影一閃走了,再一閃,又出現在身邊。

劉德天在紅海灘黑嘴鷗繁殖地與人鬥爭,用他那寫詩文、彈鋼琴、吹笛子、畫畫、拉二胡的手,舉起一隻喪命的黑嘴鷗高聲呼號,一副徒手搏鬥、豁上性命的架勢;帶領志願者考察黑嘴鷗繁殖地,那雙帶泥的旅遊鞋像靈巧撥動的琴碼,在泥濘的坡上坡下靈巧地彈奏……

「化緣」來的空房子,辦公桌椅、卷櫃是人家淘汰下來的,電話、傳真機、電腦,鍋碗瓢勺茶具暖瓶等辦公用品,劉德天一個「買」字便搞定;招三個熱心活動、能幹的人,每月按時發餉;外出辦事打車,發材料、發印刷品、張貼彩色策劃,獎勵手下人。劉德天出手大方、人脈旺,凡是打車、吃飯,只要有劉德天在,別人就花不上錢。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跟劉會長幹活不吃虧!」劉德天卻認為:只要把錢花在保護黑嘴鷗上,「值得!」

只有妻子張興梅知道「值得」背後的巨大壓力和苦楚,30多年來,劉德天沒向家裡交過一分錢,協會所有開支居然是「自掏腰包」!

為了養家,張興梅辭掉在盤錦的工作,到距盤錦100公里遠的營口大石橋企業上班。可每天掰著指頭精打細算,微薄的收入也只能勉強填上兩個孩子上學、贍養老人支出的窟窿。

張興梅以每天少下一把米、少吃一點菜積少成多,足足攢了五年時間才存下2600元,計劃買台洗衣機。這錢,竟突然成了劉德天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黑嘴鷗保護會議的會務費!

張興梅火了,涕淚縱橫:「你工資不交家,連伙食費都不交,我不跟你計較,可我洗衣裳洗不動啦……」

劉德天夜裡伏案趕稿,張興梅也奮筆疾書。

第二天早上,妻子指著「分手協議書」讓丈夫簽字。劉德天怎麼也沒想到,妻子這次真的火了,居然提出分手!仿佛揉碎的月光,不肯再回天上重圓。見丈夫不簽字,張興梅破門而出,直奔區民政局。

按理說,「理虧」的劉德天說些服軟的話,劇情會得到反轉。不!這不屬於劉德天的性格!劉德天仍然理直氣壯地闡釋這錢花得值!

所有解釋都成超市貨架上的過期品,張興梅不理會。劉德天爭辯自己除了保護黑嘴鷗花點錢,從不胡作非為。

張興梅心頭一震,這倒是真的。丈夫身正、言正、行正,滿身才華,她猶豫一下,仍然沒有停下腳步。丈夫不管家務事,只有她最清楚,兒子和女兒上學、交補課費,每次都東挪西借、比抽血都難受,再這樣下去,家就散了!

劉德天雖然沒有「服軟」,卻做出史無前例的承諾:「從下個月起,我的工資交家。」「真的?」「一定!」張興梅也「見好就收」。

離開工資還有幾天,劉德天就「打提前量」,協會請畫家畫黑嘴鷗用錢,彩色策劃用錢……張興梅平和地向丈夫擺擺手:「行啦行啦,不用你交工資了!」

協會經常組織多種形式保護黑嘴鷗的活動,搭上工資還要吃「探頭糧」,張興梅寧可難為自己也決不難為丈夫。可是,兒子女兒年齡僅差1歲,穿用和學費都「擠一塊」,難啊!湊夠上大學學費,張興梅規定兒子每月生活費600元,女兒500元,她的月薪只有百餘元,月月都要借錢。借的次數太多,有的親戚見她就躲。能借的人都借遍了,還是「月月愁」。幸好北京有位遠房親戚不嫌棄,張興梅就從人家手裡「倒錢」,拆東牆補西牆。心裡虧欠人家,每年寄些盤錦大米,以萬般愧疚的心理還人情。

張興梅以瘦弱之軀艱難撐著這個家,每天都掙扎在債務窟窿里跳不出來,這天,劉德天居然又讓妻子借2000元,支持他召開中日韓3國黑嘴鷗保護研討會,在月薪百元左右的時代,這又是一筆「大錢」!張興梅知道丈夫的脾氣,說話仗義、辦事豪氣、一諾千金、好面,不管多難,這會是開定了!張興梅內心非常為難,沾親帶故的人家都借遍了,有的借了多次,從人家表情和臉色里感受了深深的自卑,還向誰開口?她憤怒地丟下一句:「張口就要這麼多錢,我是開銀行的啊?」但她了解丈夫,又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邁一步,「這次我給你圓上臉,開完會,我們必須分手!」

這2000元錢只是個零頭,幾十位中外專家的機票、住宿和餐費,把劉德天的「環保獎」5萬元獎金填進去,還欠3萬元外債。賓館人員跟著後屁股催債,劉德天著急上火患了糖尿病。副市長張耀武得知專款特批,為劉德天堵上欠債窟窿。

會議完美收官,中外領導和專家的熱烈掌聲剛剛散去,張興梅第2次遞過來冰冷的分手協議書。劉德天放不下面子,跟著妻子大步流星奔向民政局。從家到區民政局不到1公里,卻比半生都長,數幅畫面在劉德天眼前「閃過」,家裡她是頂樑柱,從協會開張那天起,妻子就是沒有任命的免費的辦公室主任、秘書兼司機,對外能張羅事,對內會管理……突然,妻子鬢邊一縷白髮被風掀起來,針尖一樣刺痛了他的眼睛!劉德天陷入深深地自責,她才30歲出頭,如果生活不這樣勞累和辛苦,能有這些白髮嗎?

沉默的髮絲像沾滿白色松香粉的二胡弦,為誰拉響?

不服軟的二胡手劉德天的喉結向下一滑,強行把感情咽下去,故意板緊面孔,在民政局前停下腳步。張興梅催促他進屋,劉德天悄悄扯一把張興梅的衣袖:「哎呀,回去考慮考慮吧!」

張興梅複述眼前的艱辛,劉德天說:「將來會好的。」

張興梅再次收回分手協議,她相信丈夫的話:「將來會好的。」

兒子、女兒大學畢業後先後成家,全力支持協會工作。兒子開飯店掙了錢,給協會買輛越野車,協會隨用隨到。從盤錦市區到黑嘴鷗保護地80多公里,漲潮、下雨必去,每次汽油錢就百餘元。而今疫情下飯店早就黃攤,兒子仍然對父親承諾:「爸,請你放心,別看飯店關門,需要車隨叫隨到。」

盤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鷗繁殖地,協會功勳卓著,至今已發展成為遍布國內外30個會員單位4萬餘名志願者的社會環保組織。黑嘴鷗數量由協會成立之初的1200隻,繁殖到12000多隻,保護黑嘴鷗棲息地(濕地)50餘萬畝。

劉德天和他的協會先後獲得「地球獎」「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福特汽車環保獎」「SEE生態獎」「中國環境保護特別貢獻獎」「中國活動獎」「自然環境保護傳播獎」「全國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母親河獎」「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全國5A級社團組織」「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環境NGO第一人」「黑嘴鷗之父」。

在中國,有兩個搶救瀕危物種最成功的案例,一個是大熊貓,由瀕危轉為易危。另一個就是黑嘴鷗,同樣由瀕危轉為易危。不同的是,前者舉國家之力,有世界基金介入,後者由劉德天獨撐門面。

在盤錦,劉德天的名聲十分響亮、人見人夸。豪氣、出手大方,仍舊是他的代名詞。不計協會正常的開銷,現在象徵性地給3名工作人員開支,每月支出4800元。每月一到開支的日子,劉德天把錢給張興梅,張興梅以「協會開支」名義把工資打到工作人員卡里,從不拖欠。

這麼多年,工作人員並不知道,劉德天的每月養老金5300元,去了給他們開支,還剩500元。協會如此龐大的工作量,這500元肯定不夠開銷,因此張興梅不時微笑著催促劉德天:「什麼時候交伙食費啊?」

劉德天只是咧嘴淺笑一下,輕輕地,張興梅也咧嘴淺笑一下,輕輕地。

從1991年成立協會開始,31年哪,當年他們朝氣蓬勃,風華正茂,攜手從遙遠的地方來。而今又是新的起點,他們初心不改,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要到遙遠的地方去……

淺淺一笑,已勝千言萬語。

生態智慧保護黑嘴鷗棲息地

黑嘴鷗在高空盤旋了成百上千次,最後擇遼河東岸盤錦紅海灘濕地為家,因這裡遠離人群、安全。連片的鹼蓬草成為蔭蔽物,適合黑嘴鷗安家落戶、生兒育女。它們把巢安在鹼蓬草叢中,建成隱蔽的產房,地上的動物看不見。黑嘴鷗生性警覺,夫妻雙雙育兒,一隻趴在巢里孵化,另一隻在天上飛翔放哨,每有黃鼠狼、蛇、豆鼠子天敵靠近,天上的伴侶會大叫報警。上年的鹼草能築巢,身邊又有小螃蟹、沙蠶、魚等食物,安家吃喝全解決,用人類的話形容,這是難得的風水寶地。

全球性瀕危黑嘴鷗過境青島,在小麥島一帶海域集群覓食補充體能。據了解,黑嘴鷗特產中國,繁殖於遼寧南部盤錦、河北、山東渤海灣沿岸以及江蘇鹽城沿海等東部沿海地區。

黑嘴鷗的巢通常會「組團」分布在同一片植被裡,巢跟巢之間的距離很近,有的不足半米,甚至更近。成群築巢,過集體生活是黑嘴鷗聯手保護種群,呵護後代的有效手段。

可是,在世界上消失119年又重現的黑嘴鷗,面臨再次失去家園的危險!

遼寧省政府決定,把丹東、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六市連接起來,建成沿途近海、親海、觀海的濱海景觀大道。可是,規劃圖上的大道恰好從黑嘴鷗繁殖地南小河穿過!

這條路必然撕碎黑嘴鷗的家園,人進鳥退,繁殖地要沒了,黑嘴鷗的家園也要丟了!

劉德天瘋了一樣晝夜呼籲,晚上給市委書記、市長寫長信,白天拜訪所有「能說上話的人」,又發表專題文章,呼籲保護黑嘴鷗家園,呼籲把盤錦這塊「中國黑嘴鷗之鄉」的金字招牌擦亮,呼籲各界人士保護盤錦生態環境……

市領導高度重視,省領導英明決策,把海濱公路向北移挪7公里,最終迎來春暖花開,結局圓滿。

1993年,聞知國家級遼河三角洲農業開發綜合項目即將拉開帷幕,劉德天的腦袋「嗡」地一下大了!其中建水庫規劃地恰在1100隻黑嘴鷗繁殖地,開發5700畝稻田的地方為350隻黑嘴鷗的家園,一旦項目開工,世界上第一、第二大黑嘴鷗繁殖地將毀於一旦!

劉德天吃不好睡不著,嘴上起一排大泡,他深知在小小的盤錦日報上呼籲無濟於事,找盤錦市領導不管用,即便找上省領導也不管用,因為,這是國家級重點項目!

從盤錦到濕地80多公里,劉德天三天兩頭跑現場觀察,眼見水庫挖地基、插鐵樁、澆注水泥,仿佛每根鐵筋、每根樁,都狠狠插在他的身材膛!一旦大壩修成灌上水,就全完了!

劉德天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力不能及。他只是一個地級報社的小記者、科級幹部,怎麼能阻止得了這個大項目?

怎樣修改這兩處生態敗筆?這隻「螞蟻」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跳出「熱鍋」,以一己之力打「大翻盤」的主意!

劉德天直接給時任農村農業部副部長的劉培植寫信,劉培植把信轉給分管農業工作的國務委員陳俊生。陳俊生非常重視,當即批示成立調查組調查。很快,農村農業部、財政部等5部委成立的聯合調查組來盤錦調查,要求迅速解決3個問題,第一,這裡有沒有黑嘴鷗?第二,需要不需要保護黑嘴鷗?第三,如果需要保護,專家們需要即刻拿出方案。經過反覆研討與論證,最後確定:為黑嘴鷗建3個安全島。原計劃開發稻田的5700畝濕地規劃撤銷,國家劃為永久性保護區,周圍挖壕溝、架刺線封閉管理,成為鳥類繁殖地,也是候鳥遷徙停歇地,現已成為遼寧鶴類繁育中心。

濕地是一塊肥肉,不斷有牙齒啃咬。

1993年,有一老闆要開發濕地2000畝養蝦,保護區三番五次阻止,人家理都不理。負責人令部下「快請報社劉主任來!」劉德天撰文《保護鳥類,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發表後影響很大,市委書記直接給老闆打電話命令馬上停止開發:「這件事不是盤錦的事情,也不是遼寧的事情,是中國的事情。」

2012年8月,劉德天發現黑嘴鷗保護區核心部分南小河突然冒出來個車庫來!這裡是黑嘴鷗的繁殖地,不能進人,也不能走車。車庫建成人來人往,必有噪音、油污和生活垃圾,危害太大。很快,「大傢伙」隆重登場,打起圈樑、澆起水泥了!車庫是大型央企所建,保護部門的人攔不住!

劉德天以報社記者和黑嘴鷗協會會長雙重身份急就戰鬥檄文在網上炸開,網民們紛紛譴責、轉發,影響很大。時值北京有重要會議即將召開,這個負面新聞非常「打臉」。市委書記責成當地領導給劉德天打電話,趕緊撤下稿件。劉德天說:「撤稿有兩個條件,第一,拆除車庫,第二,恢復生態。」

大型企業領導派人協商,劉德天堅持上述兩個條件不鬆口,大型企業只好連夜拆了車庫。

第二天早上,領導又打來電話:「車庫拆了,你撤稿吧!」

劉德天說:「我沒看見。如果真拆了,你安排人拍些照片傳我。」

劉德天從郵箱裡看到照片,這才撤稿。

劉德天的「飛鳥戰略」

「砰」的一聲,一塊石頭破窗飛入劉德天家,碎玻璃散落一地。

妻子張興梅叮囑丈夫:「得罪人太多,晚上十點過後別出門了。」

劉德天表面答應,內心卻不以為然。他清楚,要想不得罪人,除非放棄保護黑嘴鷗,這怎麼可能?

劉德天質問要開發濕地養蝦的老闆:「如果你不立刻罷手,我一定讓你的投資打水漂!」

老闆說:「你這是斷我財路啊!」

劉德天說:「你破壞濕地,在害鳥的命,在斷人類的生路!」

老闆指著劉德天的鼻尖威脅,劉德天拍著自己的身材脯:「我劉德天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隨時來報復吧,我等著你!」

有人向他舉報,濕地有人持槍打鳥。劉德天請他記住車號。舉報人說這兩個人可不好惹。劉德天憑藉車號找到獵手,竟然是在職警察!劉德天直接找上門去,讓他們在道歉和上報紙曝光之間選一個,警察震驚又感動,震驚劉德天像偵探一樣找到他們,感動他為保護黑嘴鷗如此執著。當即道歉,並且化敵為友,成為保護自然生態的志願者。

假如我每天喝一碗淚,心中一定長滿珍珠,寂寞時數一數,那才幸福。時常被人威脅,擔心家人遭暗算,為協會搭錢不時被人追著討債,劉德天對我說:「堅持,就是我的動力來源。哪怕經歷太多次失敗,只要堅持,總會贏得勝利。」

為堅決遏止開發、撿蛋、狩獵歪風,劉德天發起「南小河保衛戰」,呼籲政府成立南小河保護站,從開展環境教育、藉助輿論監督、發揮專家智慧、依靠政府決策入手,促進盤錦濕地保護迎來晴天麗日。

政府重視劉德天的建議,2022年,在盤錦紅海灘濕地吹響「大決戰」號角,400多台挖掘機同時作業,598家水產養殖大戶全部退出,一次收回「退養還濕」面積8.59萬畝,恢復自然岸線15.77公里。

為了給鳥類辦好伙食,盤錦市以年放養彈塗魚數萬尾的速度遞增,其中2022年放養9萬多尾,放養面積415畝,增多環保收方數字。近年累計投放沙蠶230萬尾。劉德天深深為眼前一小片有食物的水著迷,所有活著的東西都在那動,就像火車運來了一小片海洋。

平庸的人躲避痛苦,優秀的人不怕吃苦,傑出的人自找苦吃。劉德天持續做大眾宣傳、大範圍在中小學生中授環保課,黑嘴鷗保護深入人心。在盤錦,不管老少,見到受傷的鳥就救。打114電話就能找到協會,找到劉德天。

一天午夜,劉德天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一位計程車司機撿個半死不活的小雛鳥。劉德天說:「送我這來吧。」十多天後,領養志願者沈仁琦報告:「會長,這鳥是天鵝啊!」劉德天讓攝影師每天去拍攝,把這隻天鵝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很有意義。「天鵝」長大了,志願者告訴劉德天:「那鳥不是天鵝,是一隻鴨子!」劉德天笑了:「好啊,是鴨子也救一命,我們初衷很好。」劉德天給它起個名,叫「天鵝鴨」。在一次活動上,劉德天把司機和志願者都請來,二人分別講述「天鵝鴨」的救助和養育過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協會組織志願者救助傷病小鳥上千隻。

按下葫蘆起來瓢。鳥類遷徙牽涉中國多個地區,跨國至國外、國外等國家。劉德天放眼全球,提出「飛鳥戰略」。2001年,他撰寫《關於全方位保護黑嘴鷗戰略》,提出去內國際同下一盤棋,全方位保護舉措。黑嘴鷗為候鳥,每年都往返遷徙,盤錦本地保護好,它到其他地方受到傷害,這種保護將前功盡棄。要做到黑嘴鷗飛到哪裡都安全,各地都要成為黑嘴鷗的安全家園,大家齊心協力辦好這件事。劉德天組織人繪製黑嘴鷗中國沿海分布圖、黑嘴鷗世界分布圖,達到以中國為中心,世界範圍都得到有效保護。

劉德天的在全國和全球部署保護舉措,受到熱烈響應和支持。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感慨道:「人類的活動是有國界的,而鳥類的活動是沒有國界的。」

黑嘴鷗在全球都安全了,我國樹立了全世界鳥類保護成功榜樣,成為全球鳥類保護的經典案例。

歲月把他用舊,他會翻新自己。別看劉德天年過七旬,仍是一枚最活躍的音符。精力充沛堪比小伙子,上樓一步跨兩級台階,天天奔忙,扼守在保護生態「前線」。

劉德天雖沒有成為他嚮往的詩人、畫家或者音樂家,但他每天的生活都是音樂、畫和詩。

(作者劉國強系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會長、遼寧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