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戰隊獲大殺器:射程1600公里,有特殊導引頭可打擊航母等目標

2022-06-20     冪談天下

原標題:美陸戰隊獲大殺器:射程1600公里,有特殊導引頭可打擊航母等目標

隨著美國的戰略從治安戰轉向大國戰略,美國各軍種都要求增加自身的遠程打擊能力。一向擅長兩棲登陸作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也要求獲得「戰斧」式巡航飛彈。根據最新的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好像是得償所願了。

據報道,美國海軍與雷神飛彈防禦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2.17億美元的合同,購買154枚「戰斧」Block 4巡航飛彈,其中70枚飛彈分配給海軍,54枚分配給海軍陸戰隊,30枚分配給美國陸軍。此前美海軍陸戰隊要求撥款1.25億美元,從明年開始購買48枚射程為1600公里的「戰斧」飛彈。結果獲得了54枚,不僅比原來多了6枚,而且數量還比美國陸軍都多。

陸基「戰斧」巡航飛彈的採購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遠程火力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提供和維持完全集成的陸基遠程反艦和對陸攻擊武器系統,以增加部隊的殺傷力。該計劃的其他組成部分包括海馬斯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和火力方向&海軍火力指揮和控制。此外,由於陸基戰斧飛彈是基於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使用的通用系統,這簡化了集成和後勤。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曾表示,裝備有精確打擊能力的飛彈後,海軍陸戰隊小部隊可以幫助美國海軍控制海洋,特別是在西太平洋。他說:「『戰斧』飛彈是我們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工具之一。

這種能力反映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分散作戰原則,即使用小型、分散的陸地和海上分遣隊來威脅敵方部隊集中在其反介入/區域拒絕(A2/AD)保護傘內的能力。遠征基地可能用於定位,海軍陸戰隊陸基戰斧飛彈發射裝置將與美國海軍的水面戰鬥傳感器和武器系統集成。

陸基戰斧發射裝置包含4個單元,它脫胎於美國海軍的Mk41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安裝在鉸接式底座上,平時以水平方式運輸,基本構造與美軍之前在無人駕駛艦艇上測試的發射裝置相同。2019年退出《中導條約》後不久,美國就曾利用這款發射裝置試射了「戰斧」飛彈,從側面驗證了利用成熟技術加快部署速度的設想。

陸基戰斧發射裝置提供了比艦載系統更好、更堅固的資產,通過更強的可用火力和更低的部署成本提高了效能。當部署在其他國家領土上時,它們可以對對手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這是一個重大的升級。它們還可以補充海空軍力量,在有爭議的地區提供幾乎不間斷的存在,並為機動自由提供作戰和戰術掩護。此外它們的生存能力可以通過分離傳感器來增加。無人機、飛機,甚至是駐紮在偏遠島嶼和地貌上的特種部隊,都可以為分散的陸基發射裝置指定目標。美國陸戰隊希望通過陸基戰斧飛彈發射裝置可以超越其他國家的陸基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來對抗反介入/區域拒絕能力。

雖然陸基戰斧飛彈發射裝置有很多優點,但是亞太的美國盟國不願意讓美國部署。泰國和菲律賓等盟國不願這麼做,因為它們正試圖與他國建立更強大的政治和經濟關係。日韓不願意。澳大利亞太遠,而且也不願意讓美軍進駐其基地。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陸基戰斧發射裝置很可能要打游擊了。不過美國可能會考慮在太平洋部署遠程陸基巡航飛彈。這些選擇包括共同開發或向盟友出售這些系統,在危機局勢中快速部署這些系統,和平時期輪流部署以及在關島永久部署。

陸基戰斧巡航飛彈Block 4是一種精確武器,可以打擊1600公里以上的目標。它裝備有半噸多效高爆彈頭,對陸地目標、艦船和地下結構有效。該飛彈具有雙向衛星數據鏈,允許它在飛行中切換目標,巡航數小時,並根據指令立即改變航向。它配備了一個多模式導引頭打擊海上移動目標,比如航母。

不過海軍陸戰隊中將史密斯表示,「巡航飛彈可能不是海軍陸戰隊最合適的武器」。他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說:「對我們來說,這種武器太重了。」據稱,單枚「戰斧」巡航飛彈的重量超過1噸,如果採用多聯裝部署方式,需要重型車輛才能運輸。不過史密斯強調,部署「戰斧」巡航飛彈所獲得的經驗可以用於裝備其他飛彈武器。(冪談天下/張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dbb7c0043a8c9076df5cd3fa8959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