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流傳著不少經典妙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7副幽默搞笑的諧音對聯,才華橫溢傳千年,真是太有才了!喜歡對聯的朋友,別錯過哦。
第1副對聯:三天不吃飯,胸中無點屎;六月穿棉襖,胯下有汗淋。
看這個對聯的文字,相當通俗,甚至有點俗不可耐,什麼「屎」啊「汗」啊,一點都不文雅。
其實,對聯的作者是「典史」和「翰林」,都是文化人,之所以會做出這樣通俗的對聯,純粹是為了埋汰人。
上聯是翰林對典史的嘲諷,下聯是典史對翰林的還擊。通過諧音妙對,一語雙關,妙趣橫生,令人噴飯。
當然,欣賞這個對聯的時候,還是別吃飯了,不然可真是沒有胃口。
第2副對聯:上海秀才下第,只為落書;華亭百姓受災,皆因孽報。
明代上海知縣鄭洛書和華亭知縣聶豹有一天互相開玩笑。聶豹戲出上聯,鄭洛書笑答下聯,口氣更狠,內容更絕,讓聶豹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鬧了個大彆扭。
上聯的「落書」諧音「洛書」。上聯說秀才落第考不上,是因為拉了書本知識,言下之意是嘲諷鄭洛書沒有真才實學。
下聯的「孽報」諧音「聶豹」。下聯說華亭老百姓受苦受災,都是因為前世造了孽,實則是嘲諷聶豹不是一個好官,欺壓百姓,橫行不法,讓老百姓受苦受難。
此聯雖然是朋友間的玩笑互嘲,卻也可以看出古代官員的無能與貪婪,感受古代老百姓的苦難。
第3副對聯:師姑田裡挑禾上;美女堂前抱繡裁。
這是一個頗有惡趣味的對聯,卻也反映出民間對聯的勃勃生機。
據說一個秀才路上遇到和尚,為了打趣和尚,出了一個上聯:「師姑田裡挑禾上。」
師姑就是尼姑,「禾上」諧音「和尚」,上聯一語雙關,其實是說尼姑田裡與和尚鬼混,暗罵和尚不守清規戒律。
和尚聽到秀才和自己開玩笑,自然不能忍,立刻回擊:「美女堂前抱繡裁。」
下聯也是利用諧音一語雙關,表面上是美女抱著錦繡裁布,其實「繡裁」諧音「秀才」,說美女在大堂就迫不及待抱住秀才行不軌之事,暗示秀才放蕩無恥,勾引良家婦女云云。
秀才一聽,這個和尚是有才的,這下真是搬石砸腳了。算了吧,秀才還是退避三舍吧,於是乎只能溜之大吉了。
第4副對聯: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
據說這是宋代文豪蘇東坡與著名和尚佛印的打趣對聯。
上聯是蘇東坡打趣佛印的,「河上」諧音「和尚」,說佛印的骨頭被狗叼走了。
下聯是佛印回擊蘇東坡的,「詩」諧音「屍」,水上漂著東坡屍體,看來東坡是死人咯。
蘇東坡不以為杵,哈哈大笑:「好個刁鑽的和尚!」
第5副對聯:悶拔紅爐,儘是長炭短炭;愁拈素帕,提起千絲萬絲。
民間通俗文學中,絲與思的諧音運用是一個常見的手法。
此聯同樣運用了此法,下聯表面上說拿起手帕,手帕是絲織品,所以就是提起「千絲萬絲」。實則絲諧音思,是萬千相思也。
而上聯的「長炭短炭」諧音「長嘆短嘆」,乃是表達愁緒。上下聯都運用了諧音,都表達了為愛苦惱的心緒,可謂妙哉。
第6副對聯:燈籠籠燈,紙殼原來只防風;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
這是一個藥材諧音對聯。上聯「紙殼」諧音「枳殼」,這是一味藥材。「防風」也是一味藥材。
下聯「半下」諧音「半夏」,是一味藥材。而且「陳皮」也是一味藥材。
第7副對聯:筵上枇杷,本是無聲之樂;草間蚱蜢,還同不系之舟。
上聯「枇杷」諧音「琵琶」,枇杷變成無聲之樂,妙哉。
下聯的「蚱蜢」諧音「舴艋」,是一種小船。李清照《武林春·春晚》:「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蚱蜢變成了舟船,妙哉。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對聯呢?歡迎留言分享哦。
失業在家,寫文餬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讚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