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對外開放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了大量文物,而10月14日,微信公號「江上說收藏」發布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稱去重大博物館參觀後,質疑部分館藏文物系贗品。
文章介紹,館內有仿製秦始皇陵銅車馬的「改裝版銅車馬」;仿製后母戊鼎的「商代獸面紋牛鼎」;造型來自平朔秦漢墓或海昏侯墓、高達一米多的「漢代雁魚銅燈plus」;「電鍍金鑲人工合成綠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仿製南京博物館元青花梅瓶的罐子;仿製國家博物館鮮於庭墓駱駝載樂俑的陶俑;「一米多高」的康熙年制官窯瓷器;仿製四羊方尊的乾隆年制瓷器等藏品。
部分展品 (圖源:澎湃新聞)
據澎湃新聞報道,一位曾供職於國內知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表示,從這些公布的藏品看,「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一位工作人員上午也對澎湃新聞表示,重慶大學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
10月15日午間,重慶大學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信息:注意到網絡輿論,已成立工作組,對此事認真進行核查。
藏品皆由吳應騎教授捐贈
該館藏品捐贈者吳應騎教授是原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長期從事教學、編輯、研究、創作工作,歷任中國期刊學會理事、長城學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高級職稱評委、重慶市教委系統職稱評委中的新聞系列評委。青年時就嗜收藏,精於鑑賞,喜愛書畫和瓷器,並專攻中國美術史。
在10月15日下午,吳應騎教授的女兒吳曉妮女士對記者表示,父親今年已經78歲了,自己不能上網,但已經獲悉此事。如今父親生病住院,全家一切以父親的健康為重,所有的信息以重慶大學的調查結論為準。
同時,吳曉妮女士表示,家人都覺得很無辜,自己的父親一生都致力於藝術教育,愛好收藏。並且此次捐贈前,父親也主動要求重慶大學校方對展品進行鑑定。
重慶大學博物館開幕式 (圖源:網絡)
而讓人疑惑的是,在2015年重慶大學發布的相關新聞稿件中表示,重慶大學邀請14位博物館建設及文物專家對相關捐贈品進行評估,並討論建設博物館的可行性。而專家們也表示吳教授的捐贈品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並對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如今出現這樣的事件,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有沒有什麼貓膩存在。
而近期,吳教授的前同事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的時候表示,吳教授之前就曾因買假畫給別人,被人告到重慶,還被免去了雜誌主編的職位。不僅如此,吳教授還曾提醒過其他收藏者「寧吃鮮桃一口,不食爛杏一筐」
亞洲時報 綜合
責任編輯:楊志傑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