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特徵區別皰疹性咽峽炎,該病沒有特效藥,治療時要注意這幾點

2019-08-30     用藥無小事

最近微博、朋友圈等又被皰疹性咽峽炎刷屏了,多位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又生病了,惹事的就是它——皰疹性咽峽炎。

據報道,某醫院近期每天兒科門診要接診100多個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占兒科門診量的30%-40%。7、8、9月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暑期接近尾聲,開學近在眼前。這個時間感染皰疹性咽峽炎,不僅會耽誤孩子開學,稍不注意還有可能造成大範圍傳染。

很多年輕家長由於沒有經驗,發現病情不夠及時,常讓孩子遭罪大人心疼。目前正值該病高發期,想知道怎麼預防?看這裡!

一、判斷是否為皰疹性咽峽炎,記住3個特徵

皰疹性咽峽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多發於夏秋季,1-7歲兒童最易感染,主要通過糞便、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主要有以下典型表現:

1.發熱:起病急,高熱起病,體溫可達39℃~40℃或更高,約2~5日後下降。體溫特別高時甚至會發生高熱驚厥。患兒煩躁哭鬧明顯,有的患兒可有嘔吐及腹瀉。症狀輕者僅有1~2天的輕中度發熱。

2.咽痛:咽峽充血特別明顯,舌齶弓、軟齶、硬齶及懸雍垂處有灰白色的小皰疹,直徑1~2毫米,周圍有紅暈,2~3天破潰為潰瘍,皰疹與潰瘍常同時存在。

3.嬰兒表現為拒食、流口水:患兒咽頰皰疹潰瘍後造成咽部疼痛,嬰幼兒不會訴說,以拒食來減少吞咽,口水多也是減少吞咽所造成的。

之所以很多家長會認為它比手足口病更難纏,是因為其來勢洶洶,目前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多以緩解患兒不適感為主。

專家提醒,對付該病千萬不能濫用抗生素,更不能盲目使用奧司他韋。

二、別把皰疹性咽峽炎與這3種疾病混淆

臨床上除了皰疹性咽峽炎以外,還有3種感染性疾病也會出現皰疹,容易與皰疹性咽峽炎混淆,比如手足口病、麻疹、水痘。這4種疾病具體有哪些區別,我們一起來看看。

皰疹性咽峽炎與其他3種疾病對比圖

皰疹性咽峽炎

麻疹

水痘

手足口病

三、患兒出現發燒、咽痛,這樣處理

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常伴有發熱、咽痛,讓患兒寢食難安。家長可針對具體情況,對孩子進行特殊護理。

1.退熱處理:體溫高達38.5℃以上可使用退熱藥,如布洛芬或者對乙醯氨基酚。

體溫降低後,患兒的精神狀況也會有所好轉,但這不意味著患兒的病情也在好轉。

一般來說,服用一次退熱劑的療效只能維持3~4小時。若病情還沒得以控制,3~4小時後體溫還會升高。若體溫又回升到39℃左右,可再次服用退熱劑。

2.緩解咽痛:

多飲白開水,白開水對病變的咽喉部刺激最小,而且水不斷沖刷咽峽部創面,可以減少細菌粘附增生。

早晚、三餐後淡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口腔局部用藥減輕疼痛,如口腔炎噴霧劑、開喉劍噴霧劑、康復新液、復方醋酸氯已定含漱液、利多卡因氣霧劑等。注意使用前閱讀說明書或詢問醫師及藥師。

四、該病沒有特效藥,治療時注意這幾點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全身症狀及咽部體徵在4~6日後可以自愈,偶有延至兩周者,很少有併發症。但目前沒有特效藥,在治療過程中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呼吸道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居家隔離兩周。

2. 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3. 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4. 發熱患兒多飲水;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監測體溫,記錄發熱日記,密切觀察體溫,警惕熱性驚厥發生。

5. 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的患兒應及時去醫院適當補液,以防止電解質紊亂。

6. 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況和飲食狀態,警惕併發症的發生。

警惕皰疹性咽峽炎,防治記住這4點,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水痘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_dF4mwBJleJMoPMFR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