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儲存二氧化碳: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工具?

2019-06-28     技術力量

地下儲存二氧化碳

歐盟科學家正在制定新的策略,以控制全球溫度上升。碳捕獲和儲存一種是防止二氧化碳進入大氣的方法。利用這種技術,二氧化碳廢氣從電廠和工業過程被捕獲,運輸,然後存儲在地下幾千米枯竭的油氣井或深鹽水層當中。然而,問題依然存在:一旦埋葬,二氧化碳就此固化了嗎?碳捕獲和儲存技術對環境的安全性如何?

這些是歐盟資助的「海洋碳捕集與封存環境監測戰略」(STEMM-CCS),ECO2和EUROFLEETS項目試圖回答的一些問題。研究人員在北海挪威存儲站點進行了控制二氧化碳釋放的實驗。目的是確定存儲在海底的二氧化碳一旦泄露如果被有效檢測到,泄露造成的環境後果如何。

《國際溫室氣體控制》雜誌發表了這項研究報告。

在研究過程中,模擬通過廢井將二氧化碳氣體釋放到82米深處的海底。在不到12小時內將總共​​40千克的二氧化碳氣體釋放到水中。這相當於每年31噸的年泄漏率,這是廢棄井中甲烷氣體通量的上限。

數據顯示二氧化碳氣泡在海床附近完全溶解。雖然這降低了周圍海水的pH值,使其更加酸性,從而傷害該地區的生物,但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不利影響是有限的。因為海底強底流能快速分散二氧化碳,只有井附近的生態系統會受到影響。因此,ECO2項目協調員,GEOMAR Helmholtz海洋研究中心的克勞斯·沃爾曼(Klaus Wallmann)博士表示:「通過井滲漏二氧化碳對北海生態系統沒有任何有害的大規模影響。因此,我們初步結論是可以將二氧化碳存儲在海底。」

海洋碳捕集與封存環境監測戰略項目明年5月將在在北海進行第二次釋放試驗。該項目將開發傳感和監測技術,以檢測泄漏並引發對環境影響的後續研究。

聯合王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的首席研究員道格拉斯·康奈利(Douglas Connelly)說:「這種方法對海洋生物沒有影響,泄漏非常不可能發生。目前還沒有可測量的影響。廢棄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層裝置的使用為儲存提供了更多保證,因為它們經過深入研究。我們知道可儲存的體積,我們知道海床覆蓋這些地點的區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YayCm0BJleJMoPMeV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