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國內電影行業發展迅速,也成功帶動了大眾電影評論業的興起,從前只屬於專業影評人的時代已經過去,有自媒體的加持,每個人都有對電影評價發聲的機會,打分評價平台的出現稱為必然。現在市面評價平台不少,但在年輕人中最流行的怕還是某瓣,只是最近出了一件事讓某瓣的權威性、公平性受到不少的挑戰。
前不久,某瓣在平台上開放了吳京、胡歌主演的國慶70周年獻禮片《攀登者》的評論通道,按理說這部改編自60年代真實事件,並由吳京、胡歌、成龍、章子怡等實力演員出演的片子在官宣定檔時應該備受期待、好評如潮才對。電影陣容強大但並沒開啟宣傳,只是從流出的劇組拍攝路透中看出每位演員在表演上都十分努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巨星雲集、製作精良、電影主題寫實的作品在還沒上映時就在某瓣的評價系統中收穫千條差評,這些在網絡上暢所欲言的「評論家」們沒有基於電影本身,單靠放出的題材簡介、主演名單就給《攀登者》判了「死刑」,認為其強貼愛國主義、更直言吳京的電影強行和國家民族綁定,是在賣情懷,而不是在談現實。
更有無知言論diss《攀登者》是在「鼓勵全民爬珠峰」,「攀登珠峰就是在污染環境」,這些全部來自網友腦補的愚蠢言論竟然頂上某瓣首頁,收穫不少鍵盤俠的肯定。這些吐槽強制愛國的網友不會知道60年國家登山隊為何要征服珠峰背後的原因,更不會探究這次行動對全民族同胞的意義,只會在空調房中,抱著薯片在網絡中肆意發泄。
除了吐槽電影強制愛國外,吳京也成為網友吐槽的重災區。其實不只是《攀登者》,吳京主演的《戰狼2》《流浪地球》在上映後也被部分網友質疑販賣民族情感,用一個槽點抹殺吳京作為演員、導演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某瓣平台上甚至出現吳京電影評分先升後墜崖式下降的情況。
確實在《流浪地球》中劉培強對於「中國太空人」的國籍強烈略顯刻意,但難道我們只能贊同北美市場的超人英雄主義,卻對民族情感不能包容嗎?這次《攀登者》更是遭遇未上映先差評的尷尬,某瓣對那些陰陽怪氣、說法奇葩差評進行了刪除處理,但還有很多黑粉沒能得到遏制,這就讓很多理智網友開始質疑平台的公平和專業性。
「看完電影再評分」成為很多人觀影習慣,平台內部彙集大眾觀點和審美視角本身是件好事,但由於大眾對某類電影或者某個影星的負面情緒很容易在這類暢所欲言的平台產生情緒誤導的作用。因為吳京的《戰狼2》爆紅,開始惡意抵制,甚至有資本介入,刻意製造引導行為,如果平台不加制止和管控,電影評論對電影不僅起不到推動作用,還會埋沒良心之作。
某瓣的風氣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很多網友都在見識了「團戰」後自退平台,不再發布信息,不僅是電影審美上的衝撞,就連其他方面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群起而哄之的對象。真心希望平台管理部門能推出有效策略,管控平颱風氣,減少《攀登者》這樣未上映先差評的情況出現,還大眾影評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