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所謂「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套用在新冠病毒蔓延全球的現在最合適不過。這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或許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是如何應對危機的。
歐洲多國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隔離措施,這些措施行也有一段時間了,在此期間,不同國家或城市的居民應對隔離措施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從囤衛生紙、義大利面到買廚房用具、運動器材,從陽台上唱歌劇到線上酒吧共飲,這些獨特的「疫情文化」,凸顯出世界各國的獨特個性。
法國——需要「家庭面點師」嗎?會剃頭髮的那種!
法棍。(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自免費圖片網站pxhere)
法國麵包糕點聯合會主席安拉科特表示,長棍麵包是法國文化的象徵,也是人們生或的重要部分。「許多人一生中第一次出門的經驗就是跟父母去麵包店買法國長棍麵包,很多老年人一天裡唯一與其他人接觸的機會也是去麵包店。」法國人已「禁足」三個多星期了,酷愛法棍的法國人不改本色,愛上了做蛋糕。
消費數據統計研究所Iri的數據顯示,大中型商店中麵粉、酵母和糖的銷量在3月最後一個星期增長了200%。在廚房電器方面,酸奶機和麵包機的需求量有很大。社會與消費觀察所(Obsoco)的共同創始人Nathalie Damery表示,除了煎餅、華夫餅、蛋糕……法國人還開始自製麵包。
除了變身「小廚娘」,曾以精緻優雅浪漫著稱的法國人,熱愛上了做家務。Iri數據顯示,家庭衛生用品的需求大增,而曾經受到追捧的化妝品和香水等,迅速失寵。不過,理髮推子和刮鬍刀和刮鬍刀的銷量依然堅挺,仿佛在用生命捍衛「法式優雅」。
雖然外表精緻不再是第一追求,但生活的方式還是要精緻多樣。因為不能出門,在家運動成為法國人的新寵。很多連鎖商發現,划船機、家用單車、跳繩、啞鈴、瑜伽墊的銷量激增。在家裡修修補補、做做園藝也是法國人「禁足」生活的一部分。調查顯示,自「禁足令」以來,43%的法國人更多地從事園藝活動,還有60%準備在這期間畫畫。
德國——沙發蹦迪,了解一下?
「夜生活」傳奇一直是歐洲電子舞曲的首都柏林的特色,但疫情期間禁止兩人以上集會,柏林人的周末派對也只能選擇開在自己家裡。
有需求就有市場,數百家獨立夜總會在政府的支持下聯合使用線上播放器為人們播放DJ舞曲。在家裡開派對晚上七點就開始,不需要半夜兩點排隊等候,人們還可以通過連接向音樂家和夜總會捐款贊助。
對柏林人貝爾格(Kaisa Berger)而言,能夠穿著睡衣坐在自己的沙發上,聆聽知名DJ播放流行舞曲簡直就是一舉兩得。「我很享受在家派對,我甚至自己在客廳跳了起來,然後到了午夜派對結束,你可以倒頭就睡,第一天起床後精神一樣很好。」
對組織者而言,在面臨危機的時候用音樂將人們結合起來也象徵一種社區精神,這就好像柏林圍牆倒塌後東西德人民紛紛湧上街頭一樣,是德國人團結的象徵。柏林知名舞廳特雷澤創辦人赫格曼說,「以後會發生什麼誰知道?但我相信在疫情消退過後,人們一定會再出來,派對不會停止。」
義大利——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披薩師開始研究病毒學......
一般來說,義大利民眾是個很守規則的民族,畢竟他們的違規比例只有2%。所以,網絡上發起的「我留在家」(#iorestoacasa)倡議,對義大利民眾算不上一個很巨大的挑戰。而疫情隔離也將義大利人的幽默和諷刺能力激發了出來,「當你說話時,你不能吃東西。我已經40天沒說話了「「對自己進行約束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增加體重才能使所有尺寸的衣服緊身。」還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曬自己隔離期間都做了什麼事,有人推測,疫情後,義大利人可能會變成了病毒學家、口罩專家、專業廚師、披薩師、麵包師和糕點師。
從生活到美食再到音樂會,疫情對義大利人生活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而所有人都期待著早日擊敗疫情,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
英國——加個好友吧,一起線上喝酒聊人生~
英國人引以為傲的酒吧在病毒疫情進攻下,已經關門暫停營業了,但通過各種線上即時通訊軟體,例如WhatsApp,Skype,Zoom和HouseParty,英國各地的人們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和同好線上聚會見面共飲一杯。
許多酒吧通過臉書等社交媒體公告線上活動的時間,在線上舉行酒吧問答活動,吸引數十萬人表達興趣。在蘇格蘭,傳統酒吧舉行線上音樂聚會,邀請民謠音樂家在線上分享民俗音樂。
居家隔離,這個周末夜晚如何度過?很多英國人已經有了計劃,與三五好友相約到線上酒吧聊天喝酒,就和以前一樣。
(內容來源:法國《歐洲時報》《費加羅報》、BBC、The Local France等。)
(編輯:李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