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扎堆」的三線城市,面積不大,卻有2所著名的985高校

2019-10-12   學習印記

我國的985高校基本都是位於大城市,除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外,其他的都是位於一線和二線城市。小城市因為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經濟的問題,沒有資源支撐一所名校的建設。因此,很多城市只能建設一些普通的職業技術學院。

不過,也有部分城市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吸引名校到本城市來建設校區或者分校,以此來提高城市的教育水平。今天,筆者所說的這座三線城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座城市吸引到兩所著名的985高校在此建立分校,還有一所211高校在此建立校區。加上其他的普通高校,這座城市可以說是名校「扎堆」。

這座城市就是有著世界宜居城市之稱的威海。提到威海,很多人想到的是甲午戰爭,在歷史教科書裡面,老師經常會講到威海衛現役,這是歷史留給人們的記憶,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忘記。百年已經過去,威海除了留給大家歷史的記憶,還給大家留下一個環境優美,適合宜居的好印象。

這座從山東煙台分出來的城市,面積非常的小,卻創造出多個記錄。成功吸引到各地的名校在此建立校區。

威海還沒有升級為地級市之前,山東大學就在威海建立有分校,在1985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招生。山東大學可以說是開創了國內高校異地辦學的先河,威海分校的建立,受到其他高校的廣泛關注。從今天看來,山東大學的做法是非常有遠見的,威海分校也在2011年升級為校區,學生的畢業證和本部畢業生的一樣。

受經濟發展的影響,東北地區的高校都想在外地建立分校。因此,是東北的高校也看到到威海的優勢,並建立分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威海首先建立分校,並開設自動化、機械工程、計算機等本部的王牌專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已經升級為威海校區,錄取分數線有時候比本部還高。

除了以上兩所著名的985高校外,北京交通大學也在威海設立有校區,主要培養中外合作項目的學生。哈爾濱理工大學也在威海的榮城設立有分校,主要培養理工類人才。原本北京師範大學也打算在威海建立校區,可惜雄安新區的出現,使得學校再次改變方向。

這些的高校為什麼喜歡在威海建立校區?筆者覺得主要是因為威海很適合人宜居。優美的環境,沒有霧霾的天氣,還是沿海城市,這些因素很符合北方高校的需要,也迎合師生們的要求。加上威海的經濟發展得不錯,各種交通很便利。因此,很多高校都想著落戶。

威海沒有大城市的浮躁,生活節奏比較慢,環境也很好,很適合學生專心讀書,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