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現代社會,造成一個人命運不同,往往來自我們自己的格局與視野,人的格局與視野所帶來的為人處事境界也會截然不同。
不同境界所遇到的人生也完全不同。我們要想讓自己人生變得順利有福氣,最重要是要不斷調整自我的頻道,升級自己的格局和視野,積累更多的德行,你的人生才會厚德載物,走得越來越遠。
一個聰明的嚴重年輕男人,站的肖像
第一種境界:非常的自我,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為人處事非常的自我,只是考慮自己,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往往並不能做出大的事業來,格局也比較小。
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往往停留在自我的小世界中,也是自私自利的表現,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對別人有幫助。
曾經有一篇文章講述,如果一個人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很容易毀掉自己。因為你所做的事情,有時完全是自嗨,並不一定能夠切實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與價值。
我們要突破自我,就必然要去嘗試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夠持續擴容知識的邊界與認知層次。
王家衛曾在《一代宗師》曾說過,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們要了解的是,我們必須要把自己融入到時代的浪潮中,你才會知道自我是誰。
如果我們非常的自我,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的世界就越發的狹隘。我們要想打破狹小的圈子,必須要不斷學習與擴容,你對世界了解越通透,你的創造力以及自我就越豐富。
不要做一個完全閉門造車的人,你需要明白的是,單純的自我是沒有多大意義。就像一滴水如果沒有融入到海洋,非常的渺小,最容易乾涸。
一個人也是如此,只有在時代的浪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你才會找到你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在浪潮中翻滾,學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成就最好的自己,從心態,思維習慣與認知等多維角度幫助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二種境界:負責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為人處世第二種境界則是負責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第二種人在我們生活最常見,也是我們常說比較靠譜的人。
他們在生活中非常的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學學習。他們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他們在為人處世中更多是處於一種道德的約束,避免自己犯錯。
比如會自發認為自己該認真學習,這是對自己負責任;比如會在家庭中,做一個好母親和好父親,他們強調的也是對孩子的責任。
對自我負責是為人處世的第二種境界,這種境界啟發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管好自己,當你管好自我的時候,你是別人最佳的合作夥伴與搭檔,你也會輕鬆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
負責任人的大多講究誠信,在和別人交往中,也會非常的注重自我承諾,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感覺到他們身上強烈的自律性,這種強烈的自律會驅動他們做好自己應該做得事情。
不過第二種境界的人,更多來自外界的壓力與道德的要求。這種責任心如果沒有內在自我驅動,很容易感覺到疲憊,沒有成長的後勁與動力。
第三種境界:無我,做有益於大眾的事情
為人處世中,最高境界是第三種人,也就是無我階段,一個人最應該要做的就是有益於大眾的事情。當你能把我化為大眾裡面去,你的境界越高。
這種人往往就是我們所說有使命的人,他們不再只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別人而活。這種無我,並不是說他們沒有自我,無我的人是更加關注自己能夠做什麼,讓自己和周圍的人活得更好。
有一個哲人說過,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眾生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企業家在路上看著向上箭頭
無我的人,他們會去思考把自己的命運融入到這個大的時代中,他們把自己的人生命運融於其他人命運中,深深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僅是為自己好,更是為了他人好,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種時候往往更容易出現多邊共贏局面。
這種人之所以最有福氣,是因為他們能夠推動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被眾人所惦記,因為他們就像一道光,不僅照亮了自己,還點亮了別人的生命,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屬於自己的光輝來。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需要離群索居,而是去思考,我能付出什麼貢獻什麼,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到來,變得更加的美好。
今日話題:這三種為人處世的境界,你是哪一種?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