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況:
汕漳高鐵汕頭至漳州位於粵東地區與閩南沿海地區,西起廣汕高鐵汕頭站,東至福廈高鐵漳州站。途徑汕頭、潮州、漳州三市。汕漳高鐵與在建廣汕高鐵以及既有廈深鐵路構建沿海地區鐵路客運雙通道。汕漳高鐵中的汕頭市、潮州市為地級市,鐵路客運需求大,特別是汕頭市,作為國家經濟特區、省域副中心,輕工業旺盛,與閩南地區乃至華東地區交流密切。在既有廈深鐵路北線客運疏導的情況下,新建客運鐵路需考慮儘量往南部沿海地區建設。為保持高速鐵路現行順直,達到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的曲直半徑,線路不可能同時滿足沿線城市設站需求,只能通過新建鐵路與城際鐵路區間對接,更好的服務汕潮兩市旅客出行。
二、項目需求情況:
目前,汕漳高鐵已進行項目可研性編制前期工作。根據,廣東省2020年重點前期項目儲備工作目標實施,爭取該項目年底前開工建設。汕漳高鐵的線路走向以及客運設站布施很難滿足汕潮兩市地區人民的出行需求,而汕頭市作為粵東中心城市,人口密度高,城鎮化指數高,客運需求旺盛。因此,汕漳高鐵引入汕潮地區的線路走向以及設站等方面必須遵循儘量靠近人口中心城鎮、建築物少、線路平直等問題,力求高鐵儘量滿足沿線兩個城市。
三、汕漳高鐵引入汕潮地區方案研究:
集合各城市框架總體規劃、城市地位功能以及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特點,研究汕漳高鐵通過兩市各鄉鎮通道、客運疏散以及汕潮兩市東(北)部地區客運系統布局出行需求等問題。分析線路走向對當地居民影響以及設站輻射流動、道路與客運樞紐銜接節點、換乘便捷,打造綜合交通體系,合理配置城際鐵路等措施,使汕漳高鐵儘量滿足汕潮兩市旅客出行需求,實現地區「高鐵線路順直、徑路靈活」,儘量普及沿線重點鄉鎮。
基於汕潮地區市民網友對高鐵設站出行需求的設想,同時實現沿海高速鐵路滿足沿線重點鄉鎮居民出行,重點研究項目按照沿海南線布局走廊新設汕頭東站以及北線靠攏廈深鐵路區域新設潮州東站等方案。
1. 線路經沿海地區新設汕頭東站方案
線路自廣汕高鐵汕頭站引出,途徑汕頭市龍湖區、澄海區、潮州市饒平縣。項目全長約48公里,在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境內新設汕頭東站。
2. 線路經穿越澄海城區至潮州市鐵鋪鎮新設潮州東站方案
線路自廣汕高鐵汕頭站引出,途徑汕頭市龍湖區、澄海區、潮州市饒平縣。項目全長約61公里,在潮州市湘橋區區鐵鋪鎮境內新設潮州東站。
(1)從項目路線走線分析,方案1利用既有快速通道布局走廊,沿線地區建築物少、線路比較順直,符合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設站曲直半徑要求。項目符合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規劃,符合沿海經濟帶走廊。符合汕潮揭城市群總體規劃,可以惠及沿海地區人口旺盛地區。方案2要穿越澄海城區人口旺盛、建築物密集地帶。需要大拆澄海城區,影響城市發展框架,增加項目投入資金。
(2)從鐵路客運行車組織方面分析,方案1線路平直,可以滿足時速350公里高鐵的開行運輸。方案2存在線路彎曲北移,不符合時速350公里高鐵曲直半徑,存在限速等不穩定因素。
(3)從鐵路客運服務質量分析,該方案客運服務質量和吸引客流方案最理想,新設汕頭東站基本能夠滿足潮州市湘橋區、饒平縣,汕頭市澄海區、南澳縣的出行。而方案2僅能滿足湘橋區、澄海區北部、饒平縣西部,不能更好的覆蓋到汕潮地區大部分鄉鎮,特別是南澳縣。
(4)從國防需求分析,方案1要勝過方案2。方案2要經過外砂軍用機場,勢必會影響外砂軍用機場的國防布局。
(5)從繞避環境敏感分析,方案2要穿越蓮花山等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溫泉區域,而方案1卻繞開了沿線的自然保護區以及敏感區域。
(6)從城市公共配套設施方面分析,方案1可利用規劃中的汕頭城市軌道交通延伸接入汕頭東站以及汕頭公交車等運輸集散換乘設施,旅客出行便捷;方案2的潮州東站並沒有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而潮州市的公交車運輸相對比較滯後,已不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7)從公路銜接設施方案分析,方案1有瀋海高速公路、潮汕環線高速公路、國道539線以及規劃中的梅汕第二高速公路、汕饒高速公路、澄饒新通道、海山鎮至南澳縣大橋,基本可以汕潮兩市旅客的出行需求。方案2公路建設比較單一,僅有瀋海以及潮汕環線高速公路,不能滿足汕潮兩市快速的抵達高鐵站。
(8)從人口、經濟總量等規模城市客運布局分析,汕頭市現有人口500多萬,潮州市現有人口200多萬。汕頭市2019年經濟產值2694.08億元,潮州市1080.94億元。汕潮揭三市設汕頭、潮汕兩個鐵路客運樞紐站。以人口布局以及經濟體量分析,潮州市不適合再新設主要客運鐵路站,既有鐵路樞紐潮汕站基本能夠滿足潮州市民的出行需求。
綜合以上所述,方案2與方案1相比,有拆遷難度大、投資多、線路不符合高鐵曲直半徑、途徑外砂機場、自然保護區以及環境影響敏感地帶、公共運輸基礎設施銜接落後等缺點。但方案1客運布局合理、周邊路網組織靈活、輻射面積廣闊、公共運輸運輸銜接完善等優點。新設汕頭東站將極大的提升汕頭市全國性交通樞紐的地位,同時線路走向符合廣東省提出的「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以汕頭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規劃以及交通戰略規劃,可夯實汕頭市作為粵東城鎮群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也最大限度的覆蓋了地區人口密集區域,利於增加鐵路客流,更好的滿足汕潮地區旅客出行需求,從長遠的經濟社會發展效益而言,方案1經濟效益巨大,隨著高鐵站的開通,將給濱海旅遊景區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好契合廣東沿海經濟帶的總體規劃。而新建汕頭東站與潮州東站都距離潮州市重點鄉鎮不遠,新設汕頭東站基本可以滿足潮州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汕漳鐵路推薦新設汕東站方案1,構建沿海高速鐵路新通道。
為了滿足潮州旅客出行需求,推薦在實施汕頭東站方案同時,可研究同步實施新建潮州市區至鳳泉湖高新區至饒平縣城城際鐵路,方案即可滿足潮州市中心城區對高鐵出行的訴求,也能加強潮州市中心城區對各區縣的輻射作用,做到真正的融入廣東沿海經濟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建潮州市區至饒平城際鐵路示意圖
結論
沿海高速鐵路的建設,受城市規劃、地形地質、周邊環境、線路客運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不能只簡單的為了服務某個區域而犧牲沿線人口密集地帶居民們的利益。從高鐵考慮服務居民、惠及大眾而言,方案備選的同時,應該擇選利於與城市總體規劃,保證沿線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要考慮規劃通過新建城際鐵路接入規劃線路,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方便旅客,最終提高鐵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來源: 大汕頭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