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播完了,隨著節目結束,關於大小S和阿雅的相處模式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
大S對阿雅無時無刻的吐槽尤為受到爭議,很多是關於外貌方面的: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其次是做事態度,比如行程安排等問題,往往是她們姐妹可,阿雅卻不可。
節目組有意將這檔節目名字中加入了「真正」二字,想必是在對照現在的塑料姐妹花。上節目的四個人的確是很多年的朋友,一起走過了人生的高高低低。但是多年老友,就可以失去尊重的界限嗎?
觀眾從節目發散到自身,紛紛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看見許多人說,自己的朋友就是這樣的。明明關係很好,但朋友從不放過吐槽自己的機會,自己也並不知道那是開玩笑還是真的取笑。結果是,有的人已經早就拋棄了這類「毒舌」朋友,有的人,還在忍受中。
有人用交友時長來證明,各自在群體中扮演「角色」的合理性,換句話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也有人反對,認為這種模式遲早會讓友情分崩離析。即使是二十年的交情,也可能崩潰就在瞬間,而這些都在慢慢壓垮她們的關係。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林夕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關於《一件睡衣的污垢》:
亦舒常常言道:「過分親近會帶來輕蔑。」輕什麼蔑?當然不至於因親近而看見你原來是個失德敗行的人那麼嚴重,僅僅是你不介意穿著不夠全新潔凈無垢的睡衣去跟交心的朋友在家裡交心,已足以種下日後輕蔑的種子。
我們與所謂知己、俗稱「自己友」的朋友見面,本來無須守禮若此,必得要以踢死兔(tuxedo,燕尾服)見面才能保持形象,而且既是交心,還有什麼形象可言。
但人是一種不能自已的複雜動物,穿過一件髒睡衣徹夜長談,即時的反應自然是有自家人的親切感,仿佛最後一道防線都給那睡衣上的污跡打破了。而危險正在於最後的防線都失去以後,那道污跡慢慢就變成一個兄弟淘開玩笑的題材,慢慢變本加厲,例如拿你的衛生習慣嘲笑,直到你覺得在他面前有點自我感覺不怎麼良好的狀況。
友誼當然不會因此而不能永固,卻無端有了污跡。這世上,除了在連糞便都覺得香的失心瘋狀態下的戀人,是沒有人願意被任何人經常點破死穴的。
睡衣的污垢,微不足道,但因那睡衣帶來了誤解,以為親如兄弟,就可肆意進入對方的私人禁區大舉忠告這個指點那個,不懂得只說三分話,留餘地與尊重,給對方空間自己反思,最好的朋友就夾雜了導師的成分。
問心,見導師,一個月一次就夠了,誰想每星期見一個在你的私隱中出入自如並時加批評的導師?既不能互相尊重,即使是沒有惡意的輕蔑,也足以令一段友情變質。
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一生見不上兩三四次,固然無濟且無癮;親近到看過他刷牙後吐出來的液體,後遺症又不能看輕。拿捏相處距離的學問,比捕捉股價還接近藝術。
這個故事什麼意思呢?它意在點明,朋友之間的「私」可以私到什麼地步。
你以為朋友間可以隨心所欲,卻不知自己太過親切倒給了別人指導的空間,朋友變成導師,享受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這歸根結底可能都源自那次深夜談心,你穿了一件髒睡衣。
朋友的相處本就是複雜之事,所以林夕說「拿捏相處距離的學問,比捕捉股價還接近藝術。」
大S的表現被網友吐槽後,又有一部分人站出來說,她對友誼的態度還是很真誠的。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因為自律的生活態度一直受到讚許的大S,在對待阿雅的事情上卻招致了一些批評,即使人們知道她們關係真的很好。
當然,電視綜藝有可能放大了細節來吸引眼球。不過卻給了看節目的人一個反觀自身的契機。真正的朋友,到底可以多放縱?
大S說,朋友是差不多的年紀,相互扶持面對一些大事。
這當然沒錯,可是還不止。相互扶持之外,是相互體恤。相同年紀之外,是相互溫柔。
三毛有寫過一篇《朋友》,有一些話值得送給節目裡的這幾位姐妹,以及很多還不會做朋友的人。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的捷徑。 雪中送炭,貴在真送炭,而不只是語言勸慰。炭不貴,給的人可真是不多。 心意也是貴的,這一份情,最能意會。那是朋友急需的不是炭的時候。 交朋友,貴在眼慈,橫看成嶺側成峰,——總是個好傢夥。 小疵人人有,這個有,那個還不是也有,自己難道沒有? 即使結盟好友,時常動用,總也不該。偶爾為之,除非不得已。與任何人結盟,都是累的,這個結,不如不去打。 關心朋友不可過分,那是母親的專職。不要做「朋友的母親」,弄混了界限。 批評朋友,除非識人知性,不然,不如不說。 一旦失去朋友,最豁達的想法莫如——本來誰也不是誰的。
▂
你覺得好友之間需要注意分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