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廣州市商超、寫字樓需要這樣防控!

2020-04-25   大洋網

4月24日,廣州市商務局印發了《關於印發商業服務企業新常態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結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新形勢,根據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分區分級的要求,修訂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關於印發商業服務企業新常態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對商場超市、商業寫字樓、專業批發市場、會展、餐館、旅館酒店、家政、美容美髮、洗浴中心、洗染、攝影、家電維修、汽車(含二手車)交易、拍賣、汽車拆解等重點商業服務場景的防疫措施作了完善和細化,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同時統籌推動不同風險地區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與此同時,廣州市商務局進一步印發了《商業服務企業分區分級防控措施指引》和《商業服務企業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按照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每周評估各區疫情防控級別結果,各商業服務企業對照實施相應的限制性措施。

復商復市期間如出現感染病例(含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老時,應按照政府部門要求啟動新冠應急預案應急響應。

《廣州市商業服務企業新常態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引》

一、適用範圍

本指引適用於商場超市、商業寫字樓、專業批發市場、會展、餐館、旅館酒店、家政、美容美髮、洗浴中心、洗染、攝影、家電維修、汽車(含二手車)交易、拍賣、汽車拆解等企業(統稱商業服務企業)。

個體工商戶按照市場監管部門指引執行,對暫無指引的行業,可參照本指引。

二、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各商業服務企業要處理好新常態下疫情防控和復商復市的關係,以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為原則,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統籌推進生產保障和防控任務,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並配合有關機構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日常經營後疫情在商業區域傳播。

對所有顧客無論國籍、膚色、性別等,採取疫情防控措施一視同仁,不得限制或拒絕正常消費,不得有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歧視性標語、標識,或提供差異性服務。

三、職責分工

各商業服務企業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屬地街道、市場監管、住建、文廣旅、商務、衛生防疫等部門按職責履行責任。

四、分區分級防控限制性措施

各商業服務企業對照所在區的疫情防控分級評估結果,按照高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和低風險地區三類,採取相應措施。

五、新常態下疫情防控措施

(一)成立防控專項工作組。

落實商業服務業企業、場所防控主體責任,各商業服務企業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負責人,應主動對接屬地衛生健康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相關方案和預案,根據前期防控情況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和應急預案,明確工作流程,加強應急值守,按要求及時上報信息,提高防控效果。

(二)做好復產前評估。

各商業服務企業在復產前開展全員知識培訓,對不同崗位的培訓要有針對性,分類分級指導相關人員做好科學合理防護。同時做好復工前防控物資準備,包括防護、消毒等用品,每個員工要有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測體溫、戴口罩,有條件的設觀察室。對照本指引要求,對企業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綜合評估,重點包括防護物資儲備、人員培訓、規章制度等,符合要求後復產。

(三)實行從業人員健康分級狀況報告。

各商業服務企業提前對員工摸底調查,了解抵穗務工人員近14天內行程,通過「穗康碼」對員工健康狀況、接觸史進行核查,有無到疫情高發地,有無接觸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

對員工按照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進行分類:其中高風險人員是指來自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的人員;確診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正在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其他需要納入高風險人員管理的人員。中風險人員是指來自疫情中風險地區的人員;有發熱,乾咳、氣促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實施居家觀察未滿14天的治癒出院確診病人;解除醫學隔離未滿14天的無症狀感染者;其他需要納入中風險人員管理的人員。低風險人員,是指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的人員;高風險、中風險人員以外的身體正常人員。

1.對於來自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可實行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協調相關機構和社區負責對高風險人員進行嚴格管控。

2.對於來自疫情中風險地區的人員自抵穗開始進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要求中風險人員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要求,自覺接受社區管理。

3.對於來自低風險地區的低風險人員,體溫檢測正常可出行和復工。返工後,用人單位做好全體員工每日健康監測和登記。指定專人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熱(超過37.3℃)、乾咳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

(四)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和隔離場所。

各商業服務企業有條件的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和單獨隔離觀察間,臨時醫學觀察點用於初測體溫超過37.3℃員工的體溫複測和待送員工停留,單獨隔離觀察間用於不需要在醫院隔離的具有發熱等症狀人員的隔離觀察。不具備自行設立隔離場所條件的,按照屬地的統一安排,確定具體的隔離觀察地點並向所在社區報備。

(五)加強營業中衛生管理。

1.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應保持一定距離(1米及以上),避免直接接觸。推薦顧客自助購物、自助結算,儘量減少排隊時間。商場快遞交接優先考慮網絡下單付款和使用快遞櫃辦理交接。

2.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應當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做好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收銀台、櫃檯、休息區、服務台、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公共桌椅、購物籃、購物車、臨時物品存儲櫃等),可用含有效氯(250 mg/L~500 mg/L)的消毒劑進行擦拭。每天至少消毒兩次,並根據客流量情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員工定期更換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後常規清洗。

3.餐飲、住宿、商超、洗浴、美容美髮等行業與顧客接觸較多的工作人員,需注意在上崗時佩戴手套;有條件的超市工作人員可配護目鏡。

(六)公共場所內的衛生管理。

1.自動扶梯、廂式電梯:人員乘梯時相互之間注意保持適當距離;低樓層推薦走安全通道,較高樓層優先使用扶梯並儘量避免與扶手直接接觸,高樓層乘用廂式電梯時,不直接用手接觸按鍵並快進快出。乘坐時應當佩戴口罩。廂式電梯的地面、側壁應當保持清潔,每日至少消毒2次。電梯按鈕、自動扶梯扶手等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2.洗手設施。確保經營場所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在公共區域配備洗手設施,並提供洗手液、擦手紙或烘乾機,無條件的應在顯著位置放置免洗的手消毒液。

3.地下車庫。加強機械通風換氣。地下車庫的地面應當保持清潔。停車取卡按鍵等人員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4.會議室、辦公室、多功能廳。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每天定期組織消毒。

5.衛生間。加強空氣流通。確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離效果。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池無污垢,便池無糞便污物積累。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公共台面、洗手池、門把手和衛生潔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

(七)場所通風要求。

1.疫情期間建議停止空調通風系統的使用,儘量採用直接開窗通風。每天早、中、晚,至少三次,每次不少於1小時。

2.在疫情期間如需繼續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需遵守以下要求:

(1)空調是局部空調(分體空調、窗式空調、移動空調等),沒有新風和迴風系統的,但有窗戶的可以開空調:開空調時適當打開門窗,開啟排氣扇,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開門開窗,保持自然通風不少於3小時。

(2)空調通風系統是全空氣系統的,應關閉迴風閥、全新風運行,有外窗的房間,使用過程中宜適當使外窗打開一定的角度。需開啟迴風系統的,須有空氣凈化消毒裝置,並確保有效運行。

(3)空調通風系統為風機盤管+新風系統時,應滿足下列條件:

保證排氣系統正常運行。

對於大進深房間,應當採取措施保證內部區域的通風換氣。

加強各房間自然通風。

新風系統宜全天運行。

(4)禁止新風從機房、樓道和天棚吊頂取風,保證吸入的新風是室外的新鮮空氣。確保空調機房內和空調新風口周圍環境的清潔,新風吸入口周邊無污染、無雜物。

(5)有外窗的房間,使用空調時可使外窗打開一定的角度。無外窗且沒有設置機械排風的房間,可採用增加設置雙向節能換氣機的方式來增加房間的新風量。

(6)空調系統應關閉加濕功能,並且每天營業前、後讓新風機和排風機保持運行1小時。

(7)空調通風系統的常規清洗消毒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WS396/T-2012)要求。

(8)加強對風機盤管的凝結水盆、冷卻水的清潔消毒。

(9)每周一次清洗消毒各房間內空調送風和迴風濾網,必要時,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空調器。

(10)當空調通風系統的類型、供風範圍等情況不清楚的,停止使用空調通風系統。

(11)發現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空調通風系統應停止使用,對空調通風系統和整個環境進行全面清洗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經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

(12)停用一段時間後重新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需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全面清洗消毒才可以啟用。

(13)空氣處理裝置水封、空調機組凝結水排水管應經常補水。

3.保證廂式電梯的排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八)從業人員衛生。

1.佩戴口罩。從業人員進入場所、機構和在崗時應當佩戴防護口罩,與顧客交流時不得摘下口罩。顧客在公共場所要一直佩戴口罩。

2.保持安全距離。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直接接觸。

3.商場、超市快遞交接優先考慮網絡下單付款和使用快遞櫃辦理交接。

4.實行錯峰上下班和就餐時間。告誡員工和來訪人員有序、間隔一定距離排隊入電梯。延長供餐時間分批就餐,控制同時就餐人數,採用間隔就做等方式增加相互之間的距離。

5.減少聚集性活動。高風險防控區內暫停大型集中會議、培訓、展覽展示、文化娛樂等聚集性活動;員工不得組織、參與聚集活動。中風險防控區內限制大型集中會議、培訓、展覽展示、文化娛樂等聚集性活動;控制會議頻次和規模,員工減少聚集活動。對確需溝通聯繫的,可充分利用電話、視頻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溝通機制。必須集中召開的會議,參會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與會人員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

六、出現疫情後防控措施

復產期間如出現感染病例,應按照有關要求及時有效地採取相關防控措施。

(一)員工出現新冠肺炎可疑症狀時,轉移至機構內隔離區(隔離室)並通知家屬,由服務業管理人員在有效防護情況下送往發熱門診,排除新冠肺炎前,不能返回崗位,其陪同人員也須居家或在機構內隔離觀察14天。負責健康監測的專職人員應每日對隔離人員進行健康監測。

(二)員工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應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在此期間,機構要積極配合做好患者的生活保障和心理安撫等工作。根據國家診療方案和省、市有關病例管理要求,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後,仍需在原定點治療醫院或指定醫院康復醫學觀察14天。康復後無異常並獲得解除醫院觀察通知書才允許復工。

(三)在當地衛生健康或疾控部門指引下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實施集中醫學觀察,協助開展終末消毒、規範處置個人物品等。

(四)1周內出現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應由疫情防控專家評估後採取相應管控措施。

《商業服務企業分區分級防控限制性措施指引》

按照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每周評估各區疫情防控級別結果,各商業服務企業對照實施相應的限制性措施。

一、高風險地區

(一)商場、超市。

除生活必需的商超外,其餘商超關閉。

1.消費者必須佩戴口罩進入商超,入口實施體溫監測。對有發熱(體溫超過37.3℃)或呼吸道疾病綜合症狀的顧客,不得入內,建議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醫。

2.生活必需商超按照人均占有面積不少於2平方米的原則做好限流措施,在稱重、收銀等易造成人員聚集的區域,設置排隊間隔一米線,安排專人進行疏導。

3.實行「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場外顯眼位置應設置註冊「穗康」小程序的宣傳指引,進入人員必須已經完成「穗康」小程序個人信息的註冊登記。生活必需商超須查驗「穗康碼」,顯示正常的方可進入,顯示結果異常的不允許進入。

(二)商業寫字樓。

原則上暫停對外開放辦公,採用遠程辦公、居家辦公的形式辦公。

(三)專業批發市場。

保障「米袋子」「菜籃子」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保持物價總體穩定。在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前提下,採取靈活方式復商復市。對已復商復市的專業批發市場,採取以下措施:

1.消費者必須佩戴口罩進入市場。在顯著位置進行提示,並對場內人員規範佩戴口罩進行監督。

2.視實際情況保留一到兩個入口。出口數量由市場開辦方和屬地街道、市場監管所協商確定。停用的出口應採取不阻擋通風的方式封堵,暫停使用並設置相關標識。

3.主要入口處的通道、廣場應實行「一米線」管理,通過設置隔離帶、地面貼標識等方式引導人流有序排隊。

4.實行快速紅外測溫通行。入口處應設體溫監測,配備快速紅外體溫檢測儀及工作人員;對於快速紅外體溫檢測儀無法適用的市場車道入口,使用手持測溫槍對車內人員進行測溫。對有發熱(體溫超過37.3℃)、乾咳等綜合症狀的顧客,不得入內,建議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醫。

5.實行「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場外顯眼位置應設置註冊「穗康」小程序宣傳指引,進入人員必須完成「穗康」小程序個人信息註冊登記。對人員進入市場,市場開辦方須查驗其掃「專業市場穗康碼」後的顯示結果,掃碼顯示正常的方可進入。

6.實行場內人流總量限制,根據建築物的設計標準,視情況限制人流量,人流總量達到上限後實施「只出不進」的臨時管制措施。

7.市場內保持道路通暢,無占道堆放物品、雜物,無占道經營、出攤經營,未營業的商鋪周邊需保持乾淨整潔,無堆放雜物等有礙市容現象。

8.保持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儘量避免使用空調;設置洗手設施,提供免洗消毒用品;加強工作場所、電梯、衛生間、洗手池等公共區域及相關物品設施的日常清潔消毒工作。

9.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疫點消毒等防控工作。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和風險評估,必要時需配合衛生和市場管理部門,暫時關閉市場,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復產。

(四)會展。

會展場館單位、會展主辦單位、搭建服務企業暫停營業。

(五)餐館。

停止聚餐活動,各類餐飲單位暫停堂食服務。

(六)旅館酒店。

除提供隔離服務的定點酒店外,其他旅館酒店暫停對外開放。暫停各類室內娛樂文化場所。

(七)家政。

暫停現場家政人員面試、簽約等服務,嚴控家政人員上門服務。

(八)美容美髮。

暫停對外服務。

(九)洗浴(沐足)中心。

暫停開放服務。

(十)洗染、攝影、家電維修。

暫停開放服務。

(十一)汽車(含二手車)交易、汽車拆解。

暫停現場交易。

二、中風險地區

疫情防控與復商復市同步進行。

要求所有進入商業服務企業的顧客(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加強入口管理,人員進入必測體溫。推廣「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有條件的商場、超市、旅館、餐廳等推廣使用紅外體溫檢測儀,對有發熱(體溫超過37.3℃)、乾咳等綜合症狀的顧客,不得入內。因全市疫情防控需要,明確暫停服務的重點區域或重點場所,從其規定。其他方面:

(一)商場、超市。

1.按照人均占有面積不少於2平方米的原則做好限流措施,在稱重、收銀等易造成人員聚集的區域,設置排隊間隔一米線,安排專人進行疏導。

2.實行「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場外顯眼位置應設置註冊「穗康」小程序的宣傳指引,進入人員必須已經完成「穗康」小程序個人信息的註冊登記。商超須查驗「穗康碼」,顯示正常的方可進入,顯示結果異常的不允許進入。

3.暫停開放商場內娛樂文化休閒場所。除生活必需的商超等外,其餘商超適當縮短商超營業時間,避免人員聚集。

4.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一定距離(1米及以上)。物品儘量提前包裝標價,便於顧客直接結算。推薦顧客自助購物、自助結算,儘量減少排隊時間。

5.商場快遞交接優先考慮網絡下單付款和使用快遞櫃辦理交接。

(二)商業寫字樓。

1.人員進出和等候電梯實行「一米線」管理。應通過設置隔離帶、地面貼標識等方式引導人流有序排隊,防止排隊進樓或乘坐電梯時在外部形成人員集聚。

2.實行「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在顯眼位置應設置註冊「穗康」小程序的宣傳指引,進入人員必須已經完成「穗康」小程序個人信息的註冊登記。對人員進入寫字樓,物業服務單位須查驗其掃「穗康市場碼」後的顯示結果,掃碼顯示正常的方可進入。

3.安排員工分流乘坐電梯。電梯乘坐人數不超過最大載客數的50%,乘梯時避免交談。鼓勵低樓層以及相鄰樓層走動採用步行上、下樓。

4.鼓勵採取靈活辦公形式。鼓勵進駐商務寫字樓單位通過彈性工作制、居家辦公、遠程辦公、AB角輪班、錯峰上下班等靈活辦公形式,降低人員集中度。

5.儘量避免使用指紋打卡機。

6.對確有必要來訪人員可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提前預約。登記來訪人員姓名和聯繫方式。

7.降低辦公人員密度。保障到崗員工辦公間距不小於1米、每人使用面積不小於2.5平方米,對單一空間內人員數量較大的,進一步增加辦公間距和個人使用面積。

8.強化商務寫字樓物業服務企業的直接管理責任,商務寫字樓物業服務企業要認真落實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以及住房建設部門對物業管理區域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引。

(三)專業批發市場。

同高風險地區已復商復市的專業批發市場限制性措施。

(四)會展。

會展場館暫停舉辦各類展覽。

(五)餐館。

1.在入口處對顧客進行體溫檢測,體溫超過37.3℃者勸阻入內。要求顧客戴口罩,坐下就餐飲食時方可摘脫口罩,就餐後離開座位必須戴口罩。

2.有條件的餐飲單位,用餐區出入口分開設置。

3.大堂餐桌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不同餐桌之間距離不小於1米。

4.縮減就餐時間,每桌每批次顧客用餐後立即對桌椅進行消毒,再安排下一批次。

5.長條桌同排顧客隔位相坐,對面錯位相坐;圓桌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少於1米。

6.不與陌生食客拼桌。

7.每桌登記至少一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8.包房(包廂)方面,面積較小的,只開一桌,隔位就座,且不得拼桌,人數不超過10人。兩桌以上的包房(包廂),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不同餐桌之間距離不小於1米。

9.給予每桌客人提供雙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污染,多人就餐不提供圍爐火鍋、燒烤等可能近距離接觸的餐飲方式。

10.在店內外候餐區、取餐區、結帳區劃設「一米線」,控制排隊就餐人流密度,提倡使用二維碼掃碼點餐、結帳。

11.單位食堂可根據實際採取分時段用餐、分部門用餐、在崗位用餐、考場式用餐、屏風隔離等分散式供餐用餐模式,避免用餐人員擁擠聚集。

12.無法達到本指引場所通風要求的,不得開放堂食,僅提供外賣或外帶服務。

(六)旅館酒店。

1.要求顧客提供健康狀況和近期旅居史,對來自疫區的顧客引導其前往定點酒店入住。要求每名入住顧客提供姓名和聯繫方式。

2.客人入住儘量做到一客一房。客人退房後應對房間進行全面消毒,更換床品和一次性用品,方可接待下一位顧客。

3.要求客人不進行聚會、聚餐等群體性活動。儘量不安排集中用餐,提供送餐服務。

4.準備隔離備用房間,提供給臨時出現發熱、咳嗽的病人隔離使用。

5.控制賓館酒店內娛樂休閒場所開放。具體以文旅部門指引為準。

6.建立健全與當地公安、街道及衛生防疫等相關部門的聯繫機制,保證信息暢通。及時上報疫情相關數據和台帳,不得遲報、漏報、瞞報、謊報。

7.各區指定為集中隔離酒店的,按相關規定執行。

(七)家政。

1.儘量採用線上三方視頻面試、簽約,非必要家政服務人員和顧客不到店內。確需到店的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提前預約,儘量避免在店內等待。

2.接待顧客做到一客一房。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直接接觸,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交談。接待完畢應對座位、房間進行消毒,方可接待下一位顧客。

3.暫停開放店內培訓場所,採取線上培訓、教學。

4.家政服務人員上戶前應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備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做好必要消毒工作,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需做好自我防護。進入客戶家中開始服務前需洗手消毒。

5.提供服務期間,如發現服務對象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應立即通知家屬,並協同家屬做好信息上報和就醫排查工作。

(八)美容美髮。

1.要求顧客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提前預約。對未預約且不能立即提供服務的臨時到店顧客,應登記姓名、聯繫電話,告知大致等候時間,儘量避免在店內等待。

2.工作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應全程佩戴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潔衛生,儘量避免與顧客聊天。

3.店內每個美發座位服務面積不宜小於 2.5 平方米, 座椅間距不宜小於1.5 米。美容服務做到一客一房。

4.嚴格執行圍巾、面巾、美容床上布草等物品一客一換一消毒制度,供客人用的用具(電推剪、梳子、吹風筒等)定期消毒。

5.每名顧客服務完畢後,工作人員應對座位、床位進行消毒,方可接待下一位顧客。

(九)洗浴(沐足)中心。

暫停開放服務。

(十)洗染、攝影、家電維修。

1.入店消費的顧客應登記其姓名和聯繫方式。

2.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直接接觸,儘量減少與顧客不必要的交談。

3.每名顧客服務完畢後,工作人員應對座位進行消毒,方可接待下一位顧客。

(十一)汽車(含二手車)交易、汽車拆解。

1.設置好疫情防控指引標識牌,掌控好同時在場人數。

2.要求顧客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提前預約。對未預約且不能立即提供服務的臨時到店顧客,應登記姓名、聯繫電話,告知大致等候時間,儘量避免在店內等待。

3.從事汽車拆解企業實行服務大廳預約服務,開通車主預約交售報廢車輛渠道,提供免費上門拖車及辦證服務,或採取預約遞交或郵寄遞交車輛資料,避免人員聚集。

4.儘量採用無現金支付方式收車。

三、低風險地區

疫情防控與復商復市同步進行。要求所有進入商業服務企業的顧客(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加強入口管理,人員進入測體溫。推廣「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其他方面:

(一)商場、超市。

1.消費者必須佩戴口罩進入商超,入口實施體溫監測。對有發熱(體溫超過37.3℃)或呼吸道疾病綜合症狀的顧客,不得入內,建議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醫。

2.各類商場、超市有序開放。限制群體性聚集,嚴格控制人數,避免人員聚集。商場內娛樂文化休閒場所按照文旅部門指引執行。

(二)專業批發市場。

同高風險地區已復商復市的專業批發市場限制性措施。

(三)商業寫字樓。

1.人員進出和等候電梯實行「一米線」管理。應通過設置隔離帶、地面貼標識等方式引導人流有序排隊,防止排隊進樓或乘坐電梯時在外部形成人員集聚。

2.實行「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在顯眼位置應設置註冊「穗康」小程序的宣傳指引,進入人員必須已經完成「穗康」小程序個人信息的註冊登記。對人員進入寫字樓,物業服務單位須查驗其掃「穗康市場碼」後的顯示結果。掃碼顯示正常的方可進入,掃碼顯示結果異常的不允許進入。

3.安排員工分流乘坐電梯。適當控制電梯乘坐人數,乘梯時避免交談。鼓勵低樓層以及相鄰樓層走動採用步行上、下樓。

(四)會展。

各類展覽及會展按國家、省專項規定執行。

(五)餐館。

1.要求顧客坐下就餐飲食時方可摘脫口罩,就餐後離開座位必須戴口罩。

2.每桌登記至少一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3.提倡使用雙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污染。

4.無法達到本指引場所通風要求的,暫停開放堂食,僅提供外賣或外帶服務。

(六)旅館酒店。

1.要求顧客提供健康狀況和近期旅居史,對來自疫區的顧客引導其前往定點酒店入住。要求每名入住顧客提供姓名和聯繫方式。

2.要求客人不進行聚會、聚餐等群體性活動。

3.賓館酒店內娛樂休閒場所以文旅部門要求為準。

4.建立健全與當地公安、街道及衛生防疫等相關部門的聯繫機制,保證信息暢通。及時上報疫情相關數據和台帳,不得遲報、漏報、瞞報、謊報。

5.各區指定為集中隔離酒店的,按相關規定執行。

(七)家政。

1. 接待顧客做到一客一房。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直接接觸,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交談。

2. 家政服務人員上戶前應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備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做好必要消毒工作,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需做好自我防護。進入客戶家中開始服務前需洗手消毒。

3.提供服務期間,如發現服務對象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應立即通知家屬,並協同家屬做好信息上報和就醫排查工作。

(八)美容美髮。

1.工作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應全程佩戴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潔衛生,儘量避免與顧客聊天。

2.店內每個美發座位(美發床位)間距不宜小於1 米。

3.嚴格執行圍巾、面巾、美容床上布草等物品一客一換一消毒制度,供客人用的用具(電推剪、梳子、吹風筒等)定期消毒。

4.每名顧客服務完畢後,工作人員應對座位、床位進行消毒,方可接待下一位顧客。

(九)洗浴(沐足)中心。

1.顧客必須佩戴口罩(游泳及沐浴時除外)。

2.溫泉、沐浴經營場所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第八版指引之十六)廣州市溫泉和沐浴場所復商復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執行。

3.沐足場所營業期間嚴控入店人數,儘量採取預約制服務,未預約臨時到店的顧客,應登記姓名、聯繫電話,告知大致的等候時間,避免人群聚集。沐足房間面積較小(原設置座位≤2個)的,做到一客一房;面積較大的,座位之間距離不少於1米。嚴格落實本指引關於通風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暫停開放。

4.各洗浴(沐足)場所嚴格執行毛巾、浴袍、面巾、衣褲、拖鞋、杯具、沐足桶、按摩床上布草一客一換一消毒制度,供客人用的用具(梳子、吹風筒等)定期消毒。

(十)洗染、攝影、家電維修。

1.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直接接觸,儘量減少與顧客不必要的交談。

2.每名顧客服務完畢後,工作人員應對座位進行消毒,方可接待下一位顧客。

(十一)汽車(含二手車)交易、汽車拆解。

1.設置好疫情防控指引標識牌,掌控好同時在場人數。

2.儘量採用無現金支付方式收車。

《商業服務企業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

一、成立防控應急領導小組,建立保障機制

商業服務企業10人以上的(含10人),成立主要負責人任領導小組組長的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領導小組,下設醫療保障、安全後勤保障、消毒等職能小組,並明確職責分工。10人以下的,主要負責人牽頭,做好醫療保障、安全後勤保障、消毒等工作分工。

二、實施應急措施

復商復市期間如出現感染病例(含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老時,應按照政府部門要求啟動新冠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相關要求可參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試行)的通知》

(一)散發病例。

1.發現可疑病例時,應立即引導病例到臨時醫學觀察點或單獨隔離觀察問進行留觀,聯繫所在社區(村居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初步排查後,送轄區定點醫院診治,確診後立即報告當地疾控機構.

2.配合疾控機構開展密切接觸者流行病學調查,對所有接觸過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屬地管理原則,按照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成有關最新文件要求進行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高醫學觀察,隔離期問一旦出現發熱、乾咳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要及時送定點醫院排查、診治。

除密切接觸者外與病例曾接觸過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的人員,判定為一般接觸者。對一般接觸者要做好登記,並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囑其一旦出現發熱、乾咳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要及時告知健康管理員,並主動告知近期活動史,做好體溫檢測,佩戴口罩。

所有配合疾控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等。

3.在疾控機構的指導下,按國家和省的消毒指引,做好病例所在宿舍(公寓)、車間等疫點、公共場所、電梯(扶梯)的清潔、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工作。

做好其他區域的保潔和消毒防疫工作; 加強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換氣和空調等公共設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每日對辦公室、食堂、宿舍、會議案、車間、廁所等公共場所及垃圾桶/站進行消毒;各工作場所和食堂入口要配備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廁所配備洗手液,指導和督促員工做好手衛生.

4.按照衛生健康部門的建議,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啟動封閉式管理,因地制宜採取商區封鎖等措施,嚴格限制人員進出,嚴格控制外來人員、車輛進入。

5.做好安全後勤保障工作,確保應急工作順利開展。保障需要應急處置的設施、設備和物資供應。做好餐飲、生活飲用水安全等生活保障。加強巡查管控,及時停止群體性聚集活動,及時處置安全突發事件。

6.協助當地疾控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採樣、 密切接觸者篩查等工作。做好職工的健康監測工作,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健康監測工作。保持與疾控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及時上報最新情況。

7.做好宣傳和員工心理疏導工作。疫情期間要做好輿情監測、心理健康引導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新冠防控知識。根據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人員等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支持和危機干預工作,穩定員工的情緒,避免過度恐慌。

(二)1周內出現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應立即報告當地疾控機構,由疫情防控專家評估後採取相應管控措施。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樓宇、區域實施硬隔離。是否因疫情停工和停工範圍由各區衛生健康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現場評估研究決定。

三、預案終止

當病例它得到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觀察14天期滿,後續無新發病例,環境得到有效消毒,經衛生健康部門評估,可由疫情應急領導小組決定終止響應。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趙方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趙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