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殺人回憶》原型真兇浮出水面的新聞刷了屏。
很可惜,追訴期已過。
條律對這個犯下了 14 起惡性命案的魔鬼束手無策。
不少人討論著,遲到的正義是否還是正義?
也有人說,這正義得遲到多久才能到來?
現實中的遺留案件,似乎一直是韓影韓劇的取材之源:
《熔爐》關注光州聾啞學校的真實性暴力事件,推動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的通過;
《素媛》追訴兒童性侵事件的多數受害者境遇,實現了嚴管性暴力罪犯法令的施行。
那我們呢?
那些未能真相大白的遺留案件,除了在網際網路種種獵奇貼中偶有出現之外,是否還有人關心真相?
答案,或許就藏在這部國產新劇之中——
《時空來電》
這部劇的開場就頗為抓人。
海報上三位主角,性格清晰:
英姿颯爽的刑隊警花,何君(李小冉 飾);
耿直正義的資深刑警,曹征(杜淳 飾);
背負沉重童年的年輕警察,顧明哲(王天辰 飾)。
一次機緣巧合,年輕民警顧明哲在垃圾堆里撿到了一部老手機。
接通到了一則神秘的報警電話。
電話那頭的人告訴他,在一個廢棄的防空洞內,發現了一具女孩的屍體。
死者,是顧明哲小時候突然失蹤的女孩朋友。
當年女孩的失蹤案曾鬧得滿城風雨,但警察始終一無所獲。
最終就這麼擱置了。
一擱置便是 15 年。
打電話的人,正是當年負責失蹤案的資深刑警曹征。
15 年後突然聽聞女孩的下落,顧明哲自然是立馬趕到現場。
但發現的,已經是一具白骨。
原來,這通電話,是從 15 年前打過來的。
不知道為何,穿越了時空。
作為 15 年前最後一個目擊到女孩行蹤的證人,也是 15 年後女孩遺體的第一發現人;
顧明哲參與到了案件真相的調查之中。
而刑警隊中隊長何君,也一直沒有放棄追查這個 15 年前的案件。
當年她還是新人的時候,與刑警曹征之間有著愛慕關係;
然而,正是在追查女孩失蹤的案件時,曹征突然下落不明。
只有繼續追查這個失蹤案,才有可能找回心上人的下落。
於是,這場重大遺留案件,被重新翻了出來。
藉由著那台看來已經完全報廢的老式手機,結合過去的第一現場線索和現代偵破技術,逐步揭開更多謎案的真相。
三人跨越時空的一次次聯手偵破,就此展開……
通過一部神秘電話,連接二十多年的時空,共同解決過往的真實遺留案件。
看著是否有些熟悉?
沒錯。
《時空來電》正是翻拍自韓國 2016 年大熱的科幻懸疑題材劇集《信號》。
當年很多人質疑,我們能不能也拍出這樣的懸疑劇?
無一不是持否定態度。
但偏偏有人就要迎難而上。
手把手,硬碰硬,拍了出來。
作為改編劇,最重要的是,本土化質感,以及進行合乎情理的再創作。
這一點,《時空來電》做到了。
首先是人物設定上。
顧明哲一直飽受童年陰影的困擾。
一來,因為父親牽涉某個案件被警察冤枉,他飽受同學欺凌。
二來,自己唯一的朋友多年來下落不明,警方擱置後不了了之,令他難以接受。
父親與女孩的遭遇,使得顧明哲內心深處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想要作為警察查清事實真相;
一方面,他又對警察團隊充滿了不信任感。
原先的設定,年輕刑警朴海英選擇了遊走在灰色地帶。
利用職能之便,調查名人隱私,然後售賣給媒體以獲取利益,成為了警隊的異端分子。
而在《時空來電》里,編劇做了更合乎情理的改編:
受到家庭背景影響,渴望做刑警的顧明哲只成為了一個片兒警。
每天只能做些幫老人找找寵物之類雞毛蒜皮的閒雜差事。
直到接到那通 15 年前的報警電話,參與到案件之中,才得以調崗,真正接觸大案子。
其次,是細節的布置。
有了時間穿越的設定,如何還原最具真實感的 90 年代的中國便是一大重點。
不同於原版中那部沒有電池的對講機,中國版里的聯絡工具是一部老式的翻蓋手機。
上世紀末,手機剛剛接替BP機、在我國大小城市逐漸普及。
承載著大家共同回憶的,就是摩托羅拉、小靈通一類功能極少的按鍵手機。
在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里,女警何君都會出現。
過去的她,留著長發、穿著老式警察制服,經驗尚淺、優柔寡斷;
現在的她,利落短髮、換上新式刑警制服,飽經歷練、勇敢果決。
新舊制服的變化,不僅暗示著女警何君 20 年來的成長;
貼近現實的服裝細節也給予我們更能代入的真實感。
另外,劇情之外的布景細節中,也彰顯了用心。
笨重而模糊、播放著尋人啟事新聞的長虹電視。
牆上貼滿的,追逐當時時尚的鐵達尼號、百年潤發海報。
從稍顯土氣、裝飾著老式收音機的臥室;
到布置簡樸、配備了早期台式機的警局。
每一個閃過的畫面,每一個忽視的細節,都在重新構築那個 90 年代的中國小鎮。
底子實了,再將那些聳人聽聞的真實都市傳說放進去,才更有感染力。
最重頭戲的,還是案件本身。
不得不提的就是,編劇以真實案件作為創作靈感。
這樣不僅保證了故事的敘述邏輯性,還加強了情感震撼力。
具體是哪些案件,這裡魚叔就暫時不給大家劇透了。
《時空來電》對現實案件的改寫化用,還有一定的社會警醒意義。
在第一個案子裡,主角們發現,女孩的真實死因,很有可能是亞硝酸鈉中毒。
亞硝酸鈉因為具有鹹味,價格又比食鹽便宜,被很多不法商販用來製作熟食類的食品。
也就是俗稱的「工業用鹽」。
僅需 3g,就足以讓人斃命。
亞硝酸鈉中毒的事件,也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幼兒園老師利用亞硝酸鈉惡意投毒、餐廳熟食店為圖小利害人不淺、一般群眾不知危害誤食中毒……
均有真實案例的投射。
而正是這樣由真實案件或事件改編的案情,更能引發觀眾共鳴,與更深入的社會討論。
《時空來電》的主創們在創作過程中,想必也是抱著「關注身邊」的期許,才會融入了大量自己的思考。
在《信號》里,主人公們自始至終也不確定,他們尋回的正義究竟有沒有遲到;
在《時空來電》里,編劇借顧明哲之口,十分確定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總有一些人需要靠它獲得生命的意義。
不可否認,《時空來電》仍然存在不足和遺憾。
但瑕不掩瑜,它所承載的現實意義值得肯定。
有情懷、也有對現實的期許。
在現有的這些國產懸疑刑偵劇中,已經算得上是用心。
而小編也相信,隨著未來更多更優秀的同類作品持續湧現,更多創作者立足實際,關注現實。
所有的作品方面的不完美會改進,優化,也會對我們身處的世界,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文章轉載自原創作者: 魚叔 (獨立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