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軍閥,大家會想到什麼?在筆者眼裡,最先想到的是一些舊軍閥,像張作霖、吳佩孚等等。今天,不說早期軍閥,說一說解放戰爭時期的軍閥。
解放戰爭時期,國內有不少軍閥,兵力超過15萬的只有3家。為什麼這麼少?隨著中央軍規模不斷擴大,壓縮了地方勢力。
南方是新桂系,也就是「李白」的部隊,也就是桂軍。說到這裡,不少人會說雲南、四川地方部隊應該也超過了15萬。
需要知道的是,雲南和四川是分時間段的,1946年之後,人數減少了很多。
早年間,四川是劉湘主政,部隊人數確實不少,雲南也一樣,後續隨著蔣介石覬覦,部隊出現了被分化的情況,真正的力量沒有多少了。一直強大的,還是要說新桂系。
廣西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民風強悍,白崇禧主管軍事,帶出了很多知名隊伍,像第7軍、第48軍等。最可怕的是,白崇禧推行了一個「民團制度」。
什麼叫民團制度?就是除了正規部隊外,地方有民團,民團勢力也要接受正規訓練,以便隨時補充到正規部隊中。
特別提一嘴,桂軍軍紀很差,在一些修建的碉堡中能夠發現姑娘。
北方有2家,一家是傅作義的「綏軍」。綏軍是從「晉綏軍」分化出來的,晉軍是閻錫山管著。
早期,傅作義是閻錫山的手下,因為帶兵有一套,慢慢把綏遠部隊拉扯起來了。解放戰爭時期,閻錫山是需要他的。
蔣介石呢?也需要他,不然不會讓他當華北剿總司令。當了華北剿總司令後,對我軍威脅不小。
部隊巔峰時期到達了22萬人,戰鬥力很強,在所有地方部隊中絕對能排在前面。
另一家就是閻錫山的晉軍。選擇和人民為敵,給百姓帶去了沉重災難,最終被歷史淘汰。
從解放戰爭開始,晉軍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當然了,也給我軍造成了不少損失,防守戰還是比較擅長的。在筆者眼裡,傅作義面對解放軍的選擇是最明智的。
解放戰爭中,傅作義打得華北軍敗退!為何打東野時嫡系部隊被殲滅
北平和平解放前,傅作義手下3位將領反對!為何沒人發動叛亂?
1949年開國大典時,全國還有7個省沒有解放,這7個省份都是哪?
解放戰爭中犧牲的5位將領,如果沒有犧牲,可能獲得什麼軍銜?
都是國軍名將起義,為啥陳明仁起義可以保留軍隊,傅作義卻不行?
文章題目:解放戰爭時期的軍閥,有3家兵力超過15萬,北方2家南方1家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