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可是我還不是個大孩子,我就是個小孩子。」哭得梨花帶雨的同時,仍然藏不住天然的稚氣與可愛。《爸爸當家》中葛沛豪的女兒小米,讓網友紛紛開啟雲養娃模式,爭相認領「網際網路女兒」。
如何跳過交男友、結婚、育兒,就擁有小米、小寶、鎖鎖、允兒、西西、豆豆、苗苗這麼可愛的孩子?這也許是「雲養娃」網友們的心聲。觀察人類幼崽的行為習慣,簡直是成年人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但真實育兒所面臨的瑣碎和困難,又切實「嚇跑」了不少人。可愛是真的可愛,累心也是真的累心。
比起全職媽媽,全職爸爸的生活日常對於大眾來說還是個新生事物,在綜藝領域更是未被開發的寶藏。想像在外忙碌了一天的妻子回到家中,她會給全職爸爸打幾分?全職爸爸聚在一起,會變成喜劇綜藝里的吐槽大會嗎?這樣饒有趣味的新鮮場景,在芒果TV推出的首檔男性全職育兒觀察真人秀《爸爸當家》中已經上演多次,觀眾也逐漸將其視為常態化。
男人帶娃並不是破天荒,重要的是探索適合當代家庭的育兒模式。他們能完成任務嗎?全職爸爸與全職媽媽相比有何不同?夫妻雙方如何更好協調家庭角色?這一系列問題都在節目中有嘗試、有探索、有回答。
網際網路女兒與「冤種」老爸
可愛即正義,就像人類無法抗拒毛茸茸的小動物,誰又能拒絕軟軟糯糯的小朋友呢?但與硬糖君這樣的「網際網路爹媽」可以隔空收割可愛不同,爸爸可要扎紮實實為萌娃的健康成長擔心受累。
《爸爸當家》邀請了想要成為全職爸爸的葛沛豪、BEN(本)、張效誠、肖傑四組爸爸,觀察他們在這一段時間內的表現。同時,提供新鮮觀察視角的魏晨,以及有育兒經驗的嘉賓李艾、王祖藍、李亞男攜手育兒專家張雅蓮組成「全職爸爸」互助協會,對四組家庭的爸爸記錄觀察。
節目真實呈現了爸爸和萌娃的相處模式,幽默輕鬆有笑有淚的氛圍,儼然當下內娛環境中的「一股清流」。事實證明,男人帶娃儘管不如媽媽有優勢,但是也可以走出與眾不同的清奇道路。兩性育兒不同的思維,往往讓爸爸們在處理危機時突然「神轉折」。
肖傑是自由派,在看似漫無目的的相處中,有著教育理念的堅守。就像他的搞怪locking舞風,玩樂之中遵循著既定的章法。鎖鎖老是丟紅領巾,在第二次出現這種情況後肖傑沒有給孩子買。為自己做事負責的理念,讓鎖鎖修正了丟三落四的習慣。別出心裁的「內江尋根之旅」,是把自己作為反面教材的「懺悔式教育」。
不過,面對年齡尚小的允兒,肖傑難免「被坑」。起初允兒需要爸爸「蘿蔔蹲」才能入睡,一來就是3個小時,這腰酸腿疼的還跳得動舞嗎?為了教女兒防止走光,爸爸更是親自「穿裙子」示範,畫面太優雅令人不忍直視。
葛沛豪是愛心派,循循善誘充滿耐心。為了給小米和小寶上好安全教育課,葛沛豪巧妙藉助孩子們喜歡的恐龍玩具,用「恐龍家族」的安全知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後續防走失測試中,看著小寶即將被測試人員以買遊戲幣帶走,小米極力挽回:「姐姐幫你去買好不好?」小米作為姐姐的責任感爆棚,讓觀眾又感動又心疼。
Ben是創意派,總能夠用天馬行空的辦法解決育兒難題。用氣球當屁屁,番茄醬當髒東西來教孩子擦屁屁,還能更生動嗎?最圈粉的地方,是Ben真正放下了大人的身段,和豆豆苗苗打成一片。換位遊戲,讓豆豆當爸爸這個嘗試絕對讓人意想不到。在家中造雪,滿足孩子們回明尼蘇達老家的願望也特別浪漫。尤其是裝成恐龍接孩子放學,簡直是動畫片里才有的情節。
和女兒每天「簽字畫押」的爸爸您見過嗎?張效誠就是這樣一個按部就班的計劃派。里約奧運會的時候,硬糖君還在磕他和吳敏霞的愛情故事,到了《爸爸當家》里,他已經搖身一變成了唐僧式奶爸。
萬事講道理,不搞大人一言堂。要有契約精神,答應的事情須做到。傳統家風潛移默化,張效誠對西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少觀眾的共鳴。西西酷愛吃雞蛋白,超量時被張效誠嘮叨:「理論上講你每天只能吃一個雞蛋。」西西感到被忽視後情緒爆發大哭,張效誠不疾不徐地給女兒講道理,讓西西明白自己和弟弟安安都是爸媽的好寶寶。
只發真糖,誤入戀綜?
葛沛豪給奚安娜的浪漫求婚,曾掀起節目中五對夫妻集體撒狗糧的名場面,親親真的會傳染喲!相比偶像劇和戀綜的工業糖和劇本糖,《爸爸當家》的「真糖」可謂甜度超標,經常給觀眾一種誤入戀綜的錯覺。
親子關係,本質上是與夫妻間的親密關係相伴而生的。在育兒這件事上,如果夫妻沒有諒解和商量,必然無法健康可持續。在《爸爸當家》中,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的呈現,其實都是在建構正確的家庭觀,為觀眾解決現實問題提供經驗借鑑和思路。
節目沒有將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割裂開,反而進行了一種互為紐帶式的家庭生態呈現。李燦和Ben吵架時,旁邊的豆豆特別不安,因為他無法理解大人的爭吵到了什麼程度,很擔心會失去溫馨的家。良好的夫妻關係會促進親子關係,反之亦然。
《爸爸當家》提供的是一種換位思考的契機,當我們抱怨親密關係中的對方時,也許忽略了他/她今天究竟經歷了什麼?在奚安娜情緒低落時,葛沛豪選擇了益智遊戲來緩衝。這是很有智慧的戰術性撤退,妻子本來的怒火被遊戲消弭於無形。
李燦見到家中雜亂時,並沒有對Ben發火,因為開始理解對方的不容易。看到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似的等待檢閱的Ben,誰又忍心求全責備呢?面對新家被淹水帶來的系列麻煩,焦頭爛額的張效誠還極力保持著對女兒的溫柔。看出他心力交瘁的吳敏霞默默端上一碗油潑麵,可以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高級的浪漫,並不是戀愛時的花前月下,而是柴米油鹽中的不忘初心。「賣土豆」是肖傑和妻子汪瑩珠年少打拚時,共同約定的「人生必做清單」,這個男人依然記得,也在節目中找機會做了。不過叫賣號子太不正經——「賣土豆兒,女的吃了當靚妹兒,男人吃了不打光棍兒!」明明自己就是街舞大神,可是去妻子舞社探班,依舊是「迷弟」臉。
當然,有人製造浪漫就有人消解浪漫。當肖傑給妻子展示精心布置的露營小彩燈,汪瑩珠卻在關心孩子冷不冷。肖傑把話筒遞給對方開始情歌環節,汪瑩珠卻在研究話筒有沒有對方的口水。天吶,浪漫過敏體質完全是節目的快樂源泉。
「一開始是挺難的,但是相信我們會慢慢實現你的夢,會越來越好的。」葛沛豪為了填補奚安娜的遺憾,用心地準備了求婚鑽戒和樂高小院。更為特別的是,小米和小寶參與了這場儀式。這種言傳身教讓觀眾不禁感嘆,葛爸創造了一個特別有愛的家庭氛圍,孩子長大也會向爸媽學習,成為有愛的孩子。
《爸爸當家》沒有進行教條理念的輸送,而是通過溫暖的細節與故事線給予療愈,是更具有智慧的獻言。在四組家庭的日常相處中,節目探索了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恰如「火山家族」音樂會上,Ben輕輕彈奏,妻子甜美吟唱,豆豆和苗苗手舞足蹈,其樂融融,夫復何求。
育兒節目的「乾貨」建設
對於渴求育兒經驗的父母與准父母來說,《爸爸當家》滿足了垂類受眾的切實需求。節目中乾貨滿滿,既有科普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常識,也有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妙招,在觀看體驗之外保有了實用維度。
小孩子發脾氣怎麼辦?絕不是段子說的打一頓就好了。張效誠和女兒西西約定了暗號,只要生氣就說「汪汪隊出發」。育兒專家張雅蓮則建議做個發脾氣轉盤,把它變成一個遊戲。針對二孩家庭的吃醋問題,張雅蓮也表示「耐心講解小孩子也會講道理」。
節目中「全職家長互助會」的設定新穎有趣,在幫助熒幕前的爸爸們找到群體歸屬感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做好全職爸爸工作的信心。感覺這就是左鄰右舍的非正式聯盟?空了還可以和兄弟們交流下職業經驗。
《爸爸當家》中充滿了真誠的分享,許多理念都是即時發生的鮮活案例。Ben曾向張效誠請教收納經驗,帶領豆豆整理衣櫃和遊戲房。葛沛豪在線教學肖傑三文魚飯糰,即便是照著視頻的按部就班,也還是讓肖傑感覺難。李艾則看上了Ben爸的恐龍遊戲,想讓孩子爸也這樣接娃放學一次。
《爸爸當家》描摹了全職爸爸的「成長線」,這讓觀眾看到了「記筆記」的意義。張效誠從計劃帶娃到駕輕就熟,肖傑從猛立flag到落到實處,Ben從兩頭受挫到左右逢源,葛沛豪從天花板突破到了新的「天花板」……廚藝進步最大的應該是肖傑,誰還記得他第一次做的番茄炒蛋被孩子集體嫌棄的畫面?
過去凡事找媽媽,因為孩子就算找到了爸爸,爸爸也會說:「去找媽媽!」而經歷了全職爸爸的歷練,四組爸爸的家庭地位顯著提升,成為了孩子求助的名單前列。其實,爸爸們心裡非常在意孩子對自己的親疏程度,有時甚至比媽媽還「小氣」。
西西給張效誠端水洗腳,讓人想起「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小寶在葛沛豪的努力下開口叫了爸爸,老父親感動得一塌糊塗。允兒猛夸肖傑讓他欣慰不已,參與到孩子成長中的爸爸們幸福感爆棚。
還有一個不易察覺的微妙變化,就是李艾發現的——媽媽們也變得心平氣和了。不隨便生悶氣的李燦,肉眼可見地容光煥發了,倒不是因為Ben承擔了多少家務,而是他開始真的理解過去的自己了。在此,硬糖君必須要改編一句老話。每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樂於付出的全職爸爸。
在社會學上,丈夫和妻子靈活分配內外角色的理想狀態,被稱為「蹺蹺板夫婦」,《爸爸當家》正是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模式的實操性。爸爸們一點點的改變,對家庭關係的改善卻是巨大的。育兒絕非一個人的事,爸爸媽媽都有躬身入局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