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二戰期間,方面軍的編成是不固定的。蘇聯的方面軍與西方國家的集團軍群最大的區別是編有隸屬於方面軍的戰術空軍。
1、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時,蘇軍總兵力只有537萬人。這時的方面軍基本由蘇聯的各大軍區組建而成,一個軍區的軍隊組建一個方面軍。
蘇軍編制:西方方面軍,負責抵抗中央集團軍群
西北方面軍,負責抵抗北方集團軍群
西南方面軍,負責抵抗南方集團軍群
開戰一個月到兩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和芬蘭方向的防務
預備隊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務
開戰大約三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撤消,劃分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
布良斯克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務
以上在戰爭初期,蘇聯共組建了七個方面軍(不包括遠東地區的三個軍區部隊),另有少數由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西南方面軍: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輔特別軍區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
曾編入該方面軍的部隊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團軍,第5、第3坦克集團軍和空軍第17、第2集團軍。
駐守在烏克蘭的是蘇聯西南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一部及南方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統帥是西南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共有86個師一百多萬人,其中包括3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共有各類坦克5000多輛。
西方面軍(衛國戰爭時期): 蘇德戰爭時期西部戰略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別軍區(見白俄羅斯軍區)改編而成,最初轄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團軍。爾後陸續編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擊第1集團軍,近衛第10、11集團軍,坦克第3、第4集團軍,空軍第1、第4集團軍。
2、由於戰爭持續,衛國戰爭前期的巨大犧牲,蘇聯軍隊的數量大量減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颱風』行動和蘇軍反擊期間,蘇聯新建了以下方面軍:
加里寧方面軍,負責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禦
南方方面軍,負責羅斯托夫附近的防禦
沃耳霍夫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南方的反擊
克里木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負責克里木的防禦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蘇聯新建了如下方面軍:
沃羅涅日方面軍,負責頓河中上游的防禦
北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北部的防禦
外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南部的防禦
史達林格勒方面軍,負責伏爾加河下游的防禦
東南方面軍,負責史達林格勒及以南地區的防禦
期間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改名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
中央方面軍,負責對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
預備隊方面軍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軍被全殲
以上共計十五個方面軍,及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在1943年著名的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時,參戰的兩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弗羅茲尼方面軍——司令員戈利科夫將軍。兩個方面軍總兵力共約60萬人。
3、1944年至1945年戰爭結束期間,蘇軍的實力逐漸恢復,1945年初,僅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包括約34萬人的波﹑羅﹑保﹑捷的軍隊和法國空軍團)總兵力670萬人(西線除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外編為8個方面軍),擁有10.73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21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這時蘇軍的編成內有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2、3方面軍,烏克蘭第1、2、3、4方面軍,以及超過60個師的大本營預備隊。
為在遠東對日本關東軍作戰,組建了遠東第一、第二方面軍。
如:1)、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1個近衛集團軍、6個集團軍、1個突擊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
烏克蘭第1方面軍:2個近衛集團軍、3個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波蘭第2集團軍。
上述兩個方面軍在戰爭結束時兵力都達到一百萬人以上。
2)、柏林會戰時,蘇軍調集3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共計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共約250萬人,4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