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入伏」小集‖中楹聯野草詩社第八院

2022-07-25   我心飛翔888

原標題:壬寅「入伏」小集‖中楹聯野草詩社第八院

編者話: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諺「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裡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標誌著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來臨了,三伏天的「伏」一般指「伏邪」即所謂的「暑邪」「伏」也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夏季炎熱,尤以三伏為盛人們在伏日常有避暑之舉有說法稱,伏日作為節日起源很早也曾叫做「伏臘節」是一種慶祝夏糧豐收的活動「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是北方流傳的一句俚語。

庚日的日期在公曆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公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中楹聯野草詩社八院】

2022-7-16日晚

入伏有寄 (新韻十一庚)

徐首翔 (天津)

頭頂金烏熱浪橫,上燒下煮若蒸籠。

農民揮汗凝成雨,羅扇明心化作風。

解暑羹湯涼一夏,祈祥水餃福三生。

欣觀莧菜苗兒翠,香引蓮花別樣紅。

入伏吟

李秀廷(山西)

望雲觀月,灑辛苦在田頭,豐禾鋤矣;

沐暑蒸寒,逐邪淫於體外,療疾天然。

入伏(通韻)

朱立華

赤日已焦炎,桑拿浩汗天。

蒲荷游綠水,谷稼旺青田。

暑熱癢心躁,清風匱力遷。

揮毫吟寫詠,胸度敞平寬。

初伏(新韻)

徐淑芳

暑日橫天人難忍,輕風怎解汗沾衫。

蟋蟲草隱悠聲唱,雷雨連綿打睡蓮。

初伏(新韻)

徐淑芳

烈日高溫蟬靜語,梢頭穩坐少精神。

傘遮街巷添風景,未動身行汗透襟。

入伏感懷

李彥蓉(河北)

麗日濃蔭好乘涼,蟬鳴聒噪翼難翔。

烏雲密布雷聲滾,荷傘隨風韻滿塘。

入伏

靳錄(河南)

今朝入伏等誰來,昨夜沿河上鳳台。

院裡斟杯陳酒飲,庭前鼓扇紫薇開。

入伏

任洪業 (遼寧)

翠微日照入伏天,深樹蟬鳴晝夜連。

南望雨國熱浪涌,北觀炎夏躁情添。

祛寒醫病細療養,健體防濕保睡眠。

持續氣蒸何解署,千家風起慰心寬。

入伏

靳錄(河南)

今朝入伏頗豪邁,此刻登山上鳳寨。

酸棗泛青難以餐,木通飛雪繽紛隘。

頭伏吟

趙厚禮(天津)

伏來身最知,晨暖伴粘絲。

一日幾淋面,三更數改姿。

空調連夜轉,微信解煩思。

捱到凌晨起,窗欞映柳枝。

嘆瀘州連日高溫

代古成/瀘州

嘆又溫升四十飈,葉黃花萎鳥聲凋。

閒人耆老家中宅,電扇空調轉晝宵。

知了狂鳴知個屁,順民敦厚順支招。

忍看戶外之工者,頭頂驕陽汗雨澆。

入伏

陳細彬(湖南)

笑與青天對弈聊,長空萬里倚虹橋。

星辰日月掌心轉,抓把流雲信手描。

入伏歌謠(中華通韻)

王鳳剛(天津)

赤色雲圖不忍看,籠蒸穹宇火爐天。

犬伏樹下舌垂喘,魚躲荷陰鰭擺扇。

綠豆熬湯能去暑,西瓜甜口可除煩。

靜安避暑少貪冷,運動適當足睡眠。

入伏

王輝(湖北)

藕花湖畔柳搖枝,梅雨先消入伏遲。

歇去芳菲莫生恨,天風吹水又參差。

入伏

徐道起(天津)

乾坤易發癲,暑熱更相連。

粘汗薄衫透,濕身稠液懸。

農家爭烈日,風雨傍桑田。

奮鬥耕耘處,長行富貴前。

初伏

李寶生(天津)

壬寅初伏炎蒸苦,執筆頭昏語句窮。

翻檢詩書行問覓,漁陽雲嶺有清風。

入伏(新韻)

楊振興

經年分四季,最苦暑三伏。

遣悶難清爽,銷煩復恍惚。

青天生萬象,滄海獻雙珠。

還我禾苗笑,詩翁夜半書。

山中伏日

靳錄(鄭州)

酷熱相逢入伏天,大槐矍鑠壯懷年。

千秋故事誰追憶,六月歌謠我鼓弦。

伏日乘涼(通韻)

盧名通(河北滄州)

伏日乘涼何處尋,塘邊風爽樹森森。

尋歡人在陰涼處,不見當年種樹人。

本期審稿:徐守祥 王一英

組稿:王春艷

導語:徐守祥

編輯製作:朱立華

圖片來自於/詩友提供和網絡

音樂來自網絡/入伏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