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中國好故事,這是視聽行業一件知易行難的大事

2023-03-30     娛樂硬糖

原標題:講中國好故事,這是視聽行業一件知易行難的大事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現代產業的複雜性,讓我們即便身處其中,也難以像春江之鴨第一時間直觀感受水暖。行業復甦往往需要標誌性的信號釋放,才能給業內以信心,給外界以期待。

毫無疑問,3月30日在成都開幕的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就是人們等待已久的那場公開宣告。這是網絡視聽領域規格最高的活動,也是二十大後網絡視聽界規模最大的一次行業盛事,陣容之強、乾貨之多,不負「年度風向標」的盛名。

當天下午,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執行長孫忠懷就在演講中透露了騰訊視頻的最新戰略思考。

「以長期主義 講中國好故事」是孫忠懷的分享主題,也是騰訊視頻的願景表態。放在全行業里,也是整個視聽產業向好發展的自然趨勢與必然選擇。

如果粗略看去,不管是「長期主義」還是「中國故事」,似乎都算不得全新理念。而正所謂魔鬼在細節里,詳細拆分孫忠懷發言的具體內容,我們又確鑿可以定論:騰訊視頻果然有新故事。

從「講好中國故事」,到「講中國好故事」

長期主義很好理解,這是降本增效以來的最寶貴經驗。要長期主義不要短視,近兩年在各種場合、被各種人士頻頻提起,儼然成為新的行業共識。

「講中國好故事」則值得好好說道說道,它與我們非常熟悉的「講好中國故事」僅字序之差,卻蘊含著大環境的變動與平台的嶄新使命。

過去十年間,長視頻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從跟播平台成長為主流追劇陣地,同時深入上游,取得內容生產的主導權,影響力極大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平台也接受引導、擁抱主流,承擔起媒體與社會責任。布局主旋律、在重大節點配合宣傳展播、推動內容出海……都可視為這一點的外在表現。

以騰訊視頻為例,連續多年,「主流敘事」都是其片單上打頭陣的版塊,從《大江大河》到《縣委大院》,正午的此類項目基本都沒錯過,平台還自主打造了《伊波拉前線》《獅子山下的故事》等獻禮劇。

「講中國好故事」對應的則是一個全新時代。以Netflix為代表的國際流媒體進軍亞太地區,啟用當地人才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內容,提供給全球範圍的用戶觀看。

也就是說,全球化的劇集爆款不再由歐美壟斷,門檻也較以前大大降低,亞太內容亦可參與角逐。

乘著這股東風,韓劇近年來輸出了《魷魚遊戲》《黑暗榮耀》等全球熱劇,甚至一改偶像劇的單一標籤,成為美劇平替。這背後自然也有一定代價,如韓國演藝市場被擾亂,原本的特色被Netflix方法論沖淡等等。

不過,中國本土視頻平台面臨的新挑戰也顯而易見:既要講好中國故事,讓內容富有本土與時代特色;又要講中國的好故事,讓內容在國際上拿得出手,體現出國人的創意與國劇的水準。

這一點由騰訊視頻率先提出,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它是出海比較早、規模比較大的平台之一,2019年推出了海外版WeTV。其次,它已經有作品被海外買走版權翻拍,如《三十而已》《開端》。

更重要的是,在《三體》影視化方面,它不僅在時間上跑贏了Netflix,成片質量也沒有跌份兒,令許多觀眾對國劇改觀。目前,該劇在豆瓣已經有超過36w人打分,評分不僅沒有下滑,反而逐漸上漲到8.7。對「講中國好故事」來說,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端。

怎樣才算「中國好故事」

2021年,騰訊視頻提出以藝術與科技的雙向驅動,成為視頻娛樂引領者的中長期戰略,而好故事正是藝術戰略的核心。

那麼,怎樣才算得上好故事?騰訊視頻此次給出了三點定義:短期有驚喜,長期有期待,用戶有信心。這既是對未來講好故事的指導,也是對過去實踐的總結。

短期有驚喜對應的是創新。「短期來看,我們將改變過於集中優勢品類的策略,全面擁抱多元化的選題表達。」

古裝與現實題材是國劇的優勢,也是騰訊視頻的優勢。不過早在幾年前,騰訊視頻已經著手拓寬國劇邊界,對動作探險、懸疑短劇、科幻題材、大女主強情節等創新賽道進行布局。其中,科幻賽道已有《開端》《三體》兩枚碩果,以及一份打造科幻矩陣的構想。

創新不止是品類的拓展,還有表達的革新。去年的暑期熱劇《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大膽啟用了從未執導過古裝劇的費振翔,融入電影手法,營造出有別以往的古裝質感,收穫了觀眾的驚艷與認可。

長期有期待對應的是長線開發。「同時以長期主義的思維,持續長線IP內容的開發。」

IP長線開發的好處可謂有目共睹。於平台來說,有利於增加用戶粘性,使平台的內容與運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於IP來說,維持相對穩定的班底,有序推出作品,可以更好地維持而不是損耗IP價值;於參與其中的公司、主創來說,有一個王牌系列在手,同樣是利大於弊。

難度也顯而易見——投入大、周期長、變數多,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主控方統領全局。騰訊視頻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早在2015年,它便大手筆將8部《鬼吹燈》的版權收歸一處,這才有了之後好評眾多的潘粵明版「鐵三角」。

目前,騰訊視頻已經擁有多個長線開發的成功案例,如劇集《鬼吹燈》、動漫《斗羅大陸》、綜藝《脫口秀大會》、紀錄片《風味人間》,還有一些頗受關注的系列項目正在推進,如「尾魚宇宙」、「金庸武俠世界」、《仙劍》系列、《三體》系列。

孫忠懷在演講中談到,騰訊視頻願意啃硬骨頭,並將始終積極投入長期有價值的長線內容製作。

最後,用戶有信心對應的是2C模式。「推動內容共創模式全面落地,從而為不同圈層、不同喜好的用戶創造源源不斷的好作品。」

從視頻平台試水內容付費的那天起,劇集行業傳統的2B模式就在被改寫。降本增效以來,許多平台都將腰尾部內容、微短劇交由分帳內容來分擔,客觀上加速了內容2C的進程。既然要2C,勢必不能是創作者的自說自話,而是要充分與用戶站在一起,互相給以信心。

好故事,如何講

至於如何把好故事講好,騰訊視頻也給出了多個層次、多種角度的回答。

宏觀戰略層面,堅持對藝術、科技兩大領域的長期投入,升級思考,積極變革,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推動藝術與科技的雙向提升與相互賦能。

同時,通過後驗激勵、升級分帳等合作機制,升級內容製作體系為「自製精品+多元合作」的雙驅動模式,優化資金與資源的分配。

創製層面,將藝術與科技戰略落到實處。

一方面,提倡專業主義,尊重扶持人才。孫忠懷在演講中提到,騰訊視頻渴望與有夢想、有實力、有信念的靠譜「手藝人」(對影視精品創作者的愛稱)合作,並且接下來會從管理層做起,在成本合理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給手藝人們提供創作空間,充分尊重其在創作過程中的主導性,不對他們的想像力設限、盡最大可能負責落地與實現。

與此同時,合理運用視效技術,擁抱前沿科技。

《三體》就是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完美體現。它的成功既離不開主創的精益求精、對自身專業的尊重與進取,也離不開視效技術的支持。國漫中利用科技提升產能的案例就更多了。

「古箏行動」名場面是基於動力學測試打造出的效果

除了高級特效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騰訊視頻還在不斷推動虛幻引擎、CG、動捕以及實時渲染等技術在劇集和動漫領域的應用,讓技術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

同時,孫忠懷也提到,騰訊視頻將在AIGC領域投入更多技術與資金,找到它與影視產業的結合點,例如將ChatGPT應用於劇本的基礎編輯,從而大量節約人力成本。「我們認為這些新技術會掀起內容製作的一次革命,全行業一定要保持關注和好奇心。」

今時今日,讓好故事得到更好的展現、更廣的觸達、更加深入人心,與創造好故事幾乎同樣重要。騰訊視頻在這些方面也一直在加大力度。比方說,優化、創新視聽體驗。以彈幕功能為例,騰訊視頻彈幕的字體、速度、顏色、行數、劇情匹配度都進行過細緻打磨,致力於讓內容因為彈幕獲得加成,而非干擾。此外,平台還在傳播上以全面開放的心態、接納多元化的合作夥伴,實現合作共贏。

「無論是上游內容生產方、視頻號這樣的短視頻平台、或是社交媒體的夥伴們,只要大家都能夠以服務觀眾為出發點,在尊重版權、尊重行業秩序的前提下,我們都願意合作。」在短期考量與IP的長線影響力之間,長視頻終於選擇了後者。

再比如,發力IP衍生與實景娛樂業務,讓視聽內容從線上走到線下。對於用戶來說,滿足了他們不斷增長的沉浸與移情需求;對於產業來說,拓展了視聽內容的商業想像力與社會效益;而對於IP來說,從「可看到」延展到「可體驗」,乃至進一步的可留存,也是一種有效的孵化與續航方式,足見長視頻這次尋求長期主義的決心。

2022年6-7月,長沙的《夢華錄-風雅夢華游》主題沉浸式集市

作為長視頻第一梯隊,騰訊視頻的思考具有足夠的代表性與引領性。我們也衷心希望,長期主義的大幕能就此拉開,更多的中國好故事能夠生長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5a3437e30012d3787090be09aef5e1.html